查看原文
其他

假如霍金生在中国,我们还能看到《时间简史》吗?

2017-04-08 研究问题的 大学声





你在你们学校的校园里,会不会经常见到身有残疾的同学?在不少大学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校园里即使偶尔见到拄拐坐轮椅的,也一般是由于打球运动时不幸摔伤,更别说是对于学习课程和设备有特殊要求的视觉听觉障碍的同学了。

 

多年以来,真正的残疾学生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学里比例一直相当小,这种现状是怎样形成的?又怎样才能对此带来变化呢?


假如霍金生在中国,
我们还能看到《时间简史》吗?


出国留过学的同学都应该清楚,在欧美大学里,残疾的学生和老师都随处可见。

 

不仅各种轮椅小车到处跑,还经常能够在校园里看到牵着导盲犬行走的盲人学生,以及在课堂上遇见需要特殊工具辅助学习的聋人学生。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剑桥大学的数学物理教授霍金,他的著作《时间简史》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大学生里没听说过的他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可能很少。

 

陈大夫上高中时也曾经为了提高自己思想深度,在女神面前装逼而把《时间简史》拜读了一遍,但压根一点没读懂。没办法,境界太浅领会不了大师的深邃思想。

 

(来源:凤凰科技)

 霍金20岁刚出头就患上了运动神经病,四肢肌肉萎缩,无法写作。30多岁时因患肺炎而接受手术后,又失去了说话能力。他行走靠轮椅,写作靠高科技语音合成,用自己的大脑掌控仪器写作。

但霍金在剑桥大学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且顺利地获得了教职,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现在这样一位得到全世界尊重的科学大家。

 

他这段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探寻科学真理的求学经历,前两年被拍成了一部电影,片名叫《万物理论》。

 

片子里扮演霍金的男演员埃迪.雷德梅恩还靠这个角色成功捧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这部电影拍的确实不错,推荐同学们看看。

(来源:时光网)

 

当时陈大夫在看这部电影时,看到霍金拿被医生诊断只有两三年可活的生命,去死磕宇宙起源的秘密,过程中所经历的重重困难,我不禁开始想:假如霍金生在中国,这个故事会是怎样?

 

关于大学里的残疾学生,有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对比数字: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2008-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录取残疾学生的人数,5年间进入普通高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共有3.5万人,而同样的5年里,中国高考总共录取了3245万名新生。

 

据此测算,这期间中国大学录取的学生中,残疾人的比例仅占0.11%,差不多相当于1000个人里才有一个。


(来源:麦可思研究)

 

与上面数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9年,美国政府问责局(U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公布的数字,在美国高校中,残疾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1%。


当然,中美之间关于“残疾”的定义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美国把“注意力缺乏症”“阅读困难”等也算在残疾之中,而中国的残疾标准则相对严格,不少有争议擦边球的情况按照中国的标准往往都不被视为残疾。

 

100倍的比例差距,能够明显体现出中美两国大学,对于残疾学生的友好程度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

 

确保残疾人上大学的权利
是实现社会公义的需要


在中国,残疾人想要走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一共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参加国家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特殊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进入在某些大学设置的特殊高等教育学院。

 

目前全国开设了特殊教育学院的高校有20多所,包括北京联大,长春大学,天津理工等高校,目前都采取每所学校单考单招的形式。

 

特殊高等教育考试在考试内容和程序上,都考虑到了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这些特殊教育学院的建立给残疾人走进大学打开了一扇门。


(来源: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官网)

 

但这些特教学院能够开设的专业往往很有限,名额也没法满足让更多的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则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参加普通高考进入一般的大学就读。

 

从近些年教育部实行的政策来看,也是越来越强调让残疾学生能够和普通学生在一起学习的融合教育。

 

从2015年开始,国家对于残疾人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首次为盲人考生提供盲人试卷,首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


近两年,各省市高考都开始提供盲文试卷

(来源:阳光学习网)

 

同时在高考的招生录取环节,也开始有各级残联参与,挨个考生的案子来盯,以保证不出现之前新闻报道中经常能看到的,残疾考生考上大学却被学校以种种理由拒绝,达到分数线却不能录取的情况。

 

但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在使劲,但目前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仍然非常低。

 

从2015年开始,国家首次对于残疾人参加高考制订了特殊规定,允许听力残疾考生经申请批准后可以免除外语听力考试,允许视力残疾考生携带盲文笔等设备进入考场。

 

但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2012年中国18岁以上的残疾人里,接受过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仅占0.5%,而从未上过学或者仅有小学文化的则占了七成以上。


(来源:麦可思研究)

 

也许有的同学会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育早就已经进入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阶段,大学本科文凭根本不值钱,这些残疾同学,特别是一部分行动严重不便生活无法自理的同学依然坚持学习,难道不会得不偿失吗?

 

但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不应该拿钱为标准衡量的。

 

一个残疾人能够接受大学教育,收获的远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还有知识,友情,宽广的视野,参与社会生活的勇气,积极的生活态度。

 

虽然如果这些严重残疾的同学如果放弃读书,就能不用经历很多求学路上的困难,但他的生活也可能从此就只呆在室内,没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更美丽的事物。


(来源:知乎)

 

同时,大学里的残疾师生,也能作为身边其他健全同学的励志标杆,他们的存在也能够激励更多同学更加努力地学习。

 

比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矣晓沅同学,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他只能靠轮椅行走,连转头抬手这样的活动都十分困难。

 

但他不仅靠自己的努力和学校同学的帮助适应了清华的学习生活,还在辩论、演讲、编剧,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当的成就,最终获得了2015年度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清华大学邱勇校长还号召全体清华人学习矣晓沅自强不息的精神“晓沅的轮椅在清华园中行走,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2016届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

邱勇校长还专门以矣晓沅的例子激励清华学子自强不息

(来源:人民网)

 

而身边就能接触到残疾同学,也会让大学生学会给予残疾人应有的尊重,愿意为弱势群体奉献。这些关乎心灵的课程,是其他的教育方式根本没法代替的。

 

正如知名反歧视公益人士、香港中文大学客座研究员陆军所说,“身残志坚的教育工作者形象,更能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将起到任何语言教育都难以达到的‘为人师表’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更加有利。”

 

肢体上的残疾会限制残疾人的行动,但不应该限制他们的心灵。而为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能和健康学生一样接受教育,应该是基本社会公义的要求,不能因为建无障碍设施要花钱而拒绝他们的受教育权利。

 

校园里的无障碍设施
同样能够帮助健全人自己


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不少身体上有各种问题的残疾人都可以和健全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甚至拿硕士博士学位,当教授搞学术研究,甚至像霍金一样成为一个领域内学术大牛的残疾人也比比皆是。

 

在欧美的大学里,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坐着轮椅去上课,上厕所,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般都不会有任何问题。

 

不论是在食堂,教学楼还是图书馆,厕所里设有专门供残疾人使用的特殊厕所,有专门的扶手等设施供行动不便的学生也能顺利使用。

 

别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就不提,就校园里全面普及残疾人专用厕所,这件大家都能够直观感受到的事情,全中国有几所大学能够做到?


(来源:蚂蜂窝)

 

这些无障碍设施,不仅能够服务那些终身残疾的师生,对于因为虽然身体健康,但因为事故暂时失去运动能力的学生,也能提供非常重要的帮助。

 

生活中谁都免不了磕磕碰碰,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平时的剧烈运动比较多,打篮球踢足球这样的运动都有相当激烈的身体碰撞,也更容易不小心摔到哪了。

 

陈大夫当年上大学时,邻班就有一个男生,就因为在和同学踢足球时被铲了一脚而造成一条小腿骨折,跌倒着地时手扶了一下地也摔了个骨裂,不得不坐上了轮椅。

 

但我们的宿舍都在五楼,而且山建大当时所有的宿舍和大部分的教学楼都没电梯。爬五层楼在他健康时也就是一抬腿的功夫,到他坐轮椅的时候就成了难于登天。

 

宿舍住不了,他的家人又是在外地没法长时间来照顾他,只能回家休养。结果他好几个月都不能正常上课,最终只能推迟了一年才能毕业。


在美国,所有的停车场位置最好的都是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随便停在残疾人车位上要被重罚。

 (来源:百战不惊的博客)


假如我们身边也能有健全的无障碍设施,像他这样因为各种意外受伤的同学,也就不用这么长时间休学养伤,不知道能够节省出多少人生中的一年。

 

陈大夫前两天走路时,也不小心踩到石头崴到了脚踝,而且伤得比较严重,到了接近一周几乎没法走路的程度,感受了一段时间类似残疾人的生活。

 

虽然就拄了短短的半个月拐,但当你身体有困难时,那种着急而又无助的感觉,你体验过一次应该就不会忘记。

 

当你只有一只脚能用,另一只脚一着地就疼得受不了,完全没法让二百多斤的庞大身躯保持平衡,但肚子又疼得要死时,面对一个没有任何扶手等保护设施的厕所蹲坑那种无奈,我是有亲身的体会的。

 

在这时,你会不会希望,如果我们学校也能建几个无障碍厕所就好了?


 (来源:百战不惊的博客)


而且大学里也经常有不少年纪比较大的教授老师,或者是童心不老的年长学生。

 

他们限于年纪难免身体上不方便,这些无障碍设施也能够方便他们的工作和学习。

 

所以,关注残疾人的权益,推动校园无障碍化建设不仅仅能够帮助到残疾人,对于我们这些健全人大学生也有重要的意义。

 

美国大学里对于残疾师生高度友好方便的环境也并非一朝一夕而成的,为了实现让残疾师生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的目的,美国的大学实际上多年以来做了相当多的工作。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两名学生发明了手语翻译的手套

(来源:fastcompany)

 

除了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的,服务肢体残疾师生的盲道,轮椅坡道,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和无障碍厕所,美国不少大学还为听力有障碍的学生提供了助听设备及手语翻译的服务,为视力障碍的学生提供了盲文打印机以及一些放大字体或输出文本声音的软件,帮学生用耳朵“阅读”图书馆的电子文献。

 

想要实现像国外高校那样健全周到的残疾人服务水平,国内的大学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让更多残疾学生走进大学校园,
学校和社会责无旁贷


阻碍残疾人在大学里顺利求学的,关键缺的不是钱,而是国内大多数高校,乃至于整个社会对于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忽视。

 

目前在高考制度中,还有一些规定在阻碍着残疾考生顺利进入大学,自由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目前所有学生参加高考前还是要进行强制体检,而且在规定里对于每种体检的身体异常,都明确标明了相应的不予录取及不宜就读的专业。而大部分残疾学生都会面对这样一些不能或者不宜报考的专业名单。


根据目前高考体检要求规定,不予录取的专业

 (来源:吉林教育电视台)


而在之前每年的高招录取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考生因为身体条件不能符合专业要求而发生不予录取退档的情况,而且有的残疾考生即使已经入学,也经常会因为专业限制而被高校退学。

 

这张名单虽然非常详尽,但不分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分症状轻重的一刀切,限制范围是否有过大?

 

会不会有一些本来残障情况较轻,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的残疾学生,却被这张名单挡在了自己梦想的大学或专业之外?


根据目前高考体检要求规定,不宜就读的专业

 (来源:吉林教育电视台)



而目前被认为不宜就读的专业名单则更是明显过于宽泛,我实在是看不出,为什么一名甲亢已经治愈一年以上的学生,会不宜就读西餐工艺或面点工艺专业。

 

而用“肢体残疾(不继续恶化)”这九个字来概括从少了几个手指头到双腿截肢这些具体情况完全不同的同学,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我认为也是值得商榷的。

 

陈大夫的高中同学里,就有曾经患有甲亢后来治愈的同学,现在是一名出色的人民解放军军官;也有曾经得过先天性心脏病的同学,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做产品经理。

 

而从新闻里也经常能够看到,国内外的很多残疾人克服困难,能够在我们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领域里做出了相当卓越的成绩。而他们所做出成绩的领域,按照中国的高考体检标准都应该是直接被拒之门外的。


根据日本视觉专家 Kazunori Asad 的研究结果,

梵高画作中独特的用色技巧实际上因为他有红色盲症

 (来源:网易新闻)


著名大画家梵高实际上就是二级色盲,而如果他出生在现在的中国,则会直接被大学美术类专业拒之门外。

 

目前这种高考体检制度和高校里残疾人生活学习的缺乏帮助,让绝大部分的残疾者对于接受高等教育死了心,早早就放弃了靠自己的力量读大学的希望,很多初中没读完就辍学在家。

 

这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正如我前面举得梵高,霍金等的例子,残疾人中也有很多天才,而在中国,这些天才往往因为这些制度的原因而没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最终也无法创造应有的成绩。


(来源:网络)

 

在我看来,除了患有精神病,传染病,会对其他同学造成危险;以及目前患有血液病或严重心脏病等,容易危及学生自己生命的严重疾病的情况。

 

关于残疾学生能否入学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可以放给高校和考生之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裁量。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直接被限制专业不予录取。

 

只要学校和考生之间协商,能够找到方法克服残疾造成的学习障碍,就应该让他们顺利入学。

 

(来源:浪潮工作室)


而比高考制度方便残疾人更重要的是,国家是否应该考虑制订一份全面综合性,优先级别比较高的计划,在几年之内让残疾人能够上大学的比例提高到一个比较适合的水平。

 

同时对于残疾学生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有一个通盘的考虑,让他们能考进大学,在大学能顺利学习,最终能够继续学业之路或找到工作。

 

按照全国残联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2000多所普通高校里,只有300多所有残疾学生就读。

 

其余的高校则全是健全学生,见不到一个靠轮椅才能行走,靠导盲犬才能找到教学楼的人。


残疾大学生艺术团演出

 (来源:网易新闻)


陈大夫曾经看过一篇论述残疾人权益的文章,其中的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一个只有健全人才能顺利生活的社会,本身就是残疾的。

 

同样我也一直觉得,一所只服务身体健全学生的大学,不论其水平多高,从根本办学理念上身就是残疾的。

 

希望中国的大学在不远的未来,能够不继续残疾下去。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请点击



读大学能够改变我们的社会阶层吗?


雄安新区,能否拯救一直被忽视的河北大学生?


为什么中国大学生那么害怕体测? | 大学声调查



点击 “阅读原文”,了解大学学业生活秘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