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部分考生高考985分数上三本,这件事你怎么看?

2017-07-27 心疼的 大学声



2017年,浙江省的高考第一年实行合并批次招生,就爆出了个大新闻:

 

多所独立学院的第一段投档分数线杀入所有高校的前一百强,碾压众多211甚至985高校。

 

而按照常识,这些成绩属于佼佼者的”学霸”会选择报三本,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


浙江:高考改革元年的乌龙事件


浙江省今年采取的志愿填报方式是:一个学校+专业的组合算作一个志愿,不分批次不分本专科,总共可填写80个平行志愿。

 

按照考生的成绩水平进行“分段填报”,。第一段是排名前20%的考生,第二段是排名20%~60%的考生,第三段是排名60%~90%的考生。在每段投档结束后公布剩余计划,再进行下一段考生的填报。

 

但第一段专业分数线揭晓后,却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


(来源:搜狐教育)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最低投档线646分,超过了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而三本独立学院最低投档线比不少211、985高校还高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只要在这一档里有人填了某所高校并被投档,你的分数就可能成为该校的“投档线分数”。

 

而根据招生办的调查,第一段里报考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就一个学生,也就是那位考了646分的同学,基本可以确定是当做了同济大学本部而误填。

 

如果学生不报错志愿的话,这些独立学院能招到成绩前20%的一段考生几率微乎其微。


(来源:新浪微博)

 

不光是有误报独立学院的,甚至还有高分考生误报了专科。

 

钱江晚报记者从温州医科大学招生办获悉,该校的3年制专科专业“眼视光技术”,意外收获4名一段高分考生,成绩最好的为632分。

 

这四名同学还算比较幸运的,温医大在与学生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后,对他们人性化地采取了退档的处理,让他们能够和二段考生一起重新填报志愿,而不必面对“跳楼or复读”的艰难选择。

 

这件事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学生考了985的分数,却只能上三本学校,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浙江今年高考改革政策的问题?”



考生误报志愿的现象

应该得到足够重视


 

虽然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抢眼的646分数线属于单独个案,但从浙江全省来看,高分考生填错志愿并不是个别的失误。

 

上表中这些分数线出乎意料的独立学院,背后基本都是类似的情况:高分考生没搞清楚学校性质误报志愿所致。

 

诚然,主要责任肯定是在考生自己,没认真研究录取规则和学校信息,也没从模拟填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最终学业前途受损这个锅没别人能帮他们背。


但我坚决反对网上不少人说这些学生是“高分低能”,“这种智商上个三本挺合适的”之类的言论。


(来源:知乎)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也请你不要堂而皇之地对这些不幸的同学冷嘲热讽。

 

相当多的考生高中三年就一心冲刺高考,对大学和专业的了解极其匮乏。

 

而他们的家长可能也根本没接受过高等教育,报志愿时不帮倒忙就已经不错了,基本提供不了有价值的建议。

 

在高考结束公布成绩后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了解学校,了解专业,组合出一套80个志愿的最优组合,真的并非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来源:新浪教育)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了不起的盖茨比》)

 

事实上,目前的高考改革方向,对于那些城市家庭,家长受教育水平较高,明白高考报考有多重要的家庭出身的学生更加有利。

 

从今年浙江的情况就能看出,同样的分数,不同的人填志愿会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果家长对此完全不懂也没能力帮孩子研究,意识不到去请教专业的人指导的重要性,考了高分却录取了个差学校的几率是非常高的。

 

虽然考985的分被三本专科录取的极端情况可能也就那么几十个人,但这仅仅是冰山我们能看见的一角,高考前对于报考缺乏准备,面对80个专业志愿昏了头的考生绝不在少数。


(来源:搜狐教育)


目前出现的这种现状,不少当地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是早就预料到了的。高考前不少高中都举行了多次模拟志愿填报,每次都会出现大面积的高分考生误报三本或专科的情况。

 

这还是全国经济发展和民众受教育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浙江,类似的改革措施很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推广到更多教育条件更差的省份,那时会出现多少高分考生滑档的现象?

 

高考在中国事实上继承了科举考试的部分职能,不仅仅是一场学生的选拔,还是社会阶层流动的主要途径,社会压力的“减压阀”。

 

高考的公平,在中国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甚至关乎政权的合法性。


(来源:网易教育)

 

如果高考改革的结果是农村和中低收入家庭考生即使考了高分也很难报上好学校,造成了社会受教育权利分配的进一步两极分化,恐怕民意是很难接受的。

 

“疾在腠理不在意,病入膏肓无药医”。


如果我们忽视浙江部分考生报考失误背后隐藏的问题,不在问题刚刚冒出苗头的时候就找出有效的方法来完善高考改革方案,恐怕会断送改革的前途。

 


罪不在高考改革

而在没有采取足够的配套措施


 

浙江今年的高考合并录取批次,就是要让原本被人为划分为一二三本及专科的不同水平高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摘掉所有大学头上“贵妃”“嫔”“答应”“常在”之类的头衔,改成超女式的公平竞争,谁是天生丽质谁是东施效颦,自然就一目了然。




 

这种改革的大方向应该是能够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正确的改革道路。


对于这个方向的高考改革,我一直是表示完全支持的。(《为什么我为985,211工程将被废除而举双手叫好》


但目前改革中发现了问题,在我看来应该尽快采取两方面的改进措施:

 


应该尽快解决独立学院

校名误导性太强的问题


 

举个例子: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你能分清上面六个校名中哪些是民办的独立学院,哪些是公办高校一个分开招生的校区,哪些仅仅是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吗?

 

事实上,就算是教育圈子里的人,如果不是专门研究高考的,不少也会弄混。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来源:凤凰网)


目前国内独立学院的取名极其混乱,普遍采用母体高校校名冠名,大大提高了考生误报的可能性。

 

部分独立学院的招生人员为了能招到学生,在进行招生宣传时还会有意模糊自己跟母体学校的关系。

 

甚至部分独立学院还会以有一定的名额能转进母体高校(即所谓的“立交桥项目”)为关键宣传噱头,这种现象以浙大旗下的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最典型。

 

目前全国仍然存在的二百多所独立学院,实际上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跃进的历史遗留问题,多数独立学院并不受挂靠的公立大学控制,而是由实际出资人把持。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数据来自教育部网站,截止日期:2013年6月19日


部分独立学院近年来负面新闻不断,已经尾大不掉成了母体学校甩不掉的负资产。

 

教育部从08年就开始引导独立学院在五年内脱离母体高校自立门户,但由于涉及利益复杂,学校多数阳奉阴违不配合,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一直拖到了今天。

 

针对这个问题,大学声前段时间还曾经专门撰文《三本独立学院,应该尽快彻底和母体大学脱钩》,阐述了我的观点。

 

高考改革前,三本独立学院只是吃一本二本剩下的生源,让他们标个唬人的名字也无伤大雅,但改革后,他们和母体高校已经完全是同台竞争。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无理辞退患癌教师事件,

给兰州交通大学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来源:网易教育)

 

假如“康帅傅“方便面不只在农村小卖部里出现,而堂而皇之地紧挨着康师傅摆在大小超市货架上,

 

假如“ADADIS”“阿迪王”不只摆在淘宝和七八线小城镇批发市场里,而把专卖店开到了正宗阿迪达斯对面,

 

这时消费者买错了货,你还能怪是他们自己不长眼不好好看清楚吗?如果工商部门对此熟视无睹不闻不问,你会不会觉得他们的做法有些失职?

 

再容忍这些三本独立学院继续赖在母体高校身上做钉子户,已经不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利益。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前任院长陈玲,涉嫌学历造假

(来源:网易教育)


希望教育决策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能够有决断,尽快彻底解决独立学院彻底自立和校名与母体高校分开的历史遗留问题。

 


高中阶段应该对学生

报考提供有效的指导


 

前段时间大学声针对高考考生报考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十分耐人寻味:(调查结果请点击《到底有多少大学生觉得自己当初选志愿时脑子里有坑? | 大学声调查

 

一半以上的同学了解学校和专业的主要渠道,还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给每个考生统一发的几本《报考指南》,这和十几年前陈大夫报志愿时并无多大的差别。


 

而这样报考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四分之三的大学在校生认为:自己高考报考时对自己最终所学专业的印象,与实际情况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七成以上的大学在校生认为,自己在报考时对自己最终录取的学校并没有多少了解。



为此,大学声连续两年都参与到了ApplySquare(申请方)发起,团中央及各大高校支持的高考报考公益计划中,希望也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更多的学生报上自己理想的志愿。

 

而我们和这些面对面和农村考生接触过的大学生志愿者交流时,从他们的描述中也能感受到农村考生对于高考报考指导的迫切需求。

 

美国的中学生从2016年起,从九年级开始(相当于国内的初三),就可以在大学申请系统CAAS 平台上了解大学的申请程序,与大学招生办老师联系。


CAAS,一个意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升学机会、

让更多学生能够接受大学教育并获得学术成功的申请联盟。

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加州理工、杜克等超过500所大学已宣布加入。

 

九年级学生就可以开始上传自己的文章、绘画。作业或作品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业记录。


到12年级(相当于国内的高三)申请大学时就已经与高校有相当的互相了解,不至于像国内高考考生那样,全靠校名来了解自己可能要投入四年光阴的大学。

 

尽早让中学生开始了解大学,让他们提前开始与大学阶段学习的衔接,这样的经验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美国很多高中都设置有全职的升学顾问,

一对一帮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业规划

(来源:金吉列留学)

 

我建议,国内高中应该尽快设置专门的升学顾问。

 

其工作职责就是研究本省的高考报考政策动向,各主要高校及大学各专业的情况;

 

为学生提供学业规划、选课、志愿选择,乃至财务支持等方面的指导,以及与大学的招办进行紧密联系,保证信息渠道的通畅。

 

同时应该给高一到高三的学生开设介绍高考政策,介绍大学专业及学校基本情况的课程。

 

有条件的中学可以像设置学生心理健康顾问,开设心理课一样,自行培养或者招聘相关的人才;

 

确实有困难的中学,教育部门应该提供一定的帮助,让这些一般属于农村边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不掉队。


CAAS不仅是一个申请平台,

更是中学生和大学之间沟通和衔接的桥梁

(来源:留学360)


同时应该引入专业的社会力量,为这些高中升学顾问及学生提供持续的培训和信息支持服务。

 

针对高考结束后,学生对于高考报考指导的集中迫切需求,教育部门应当更加积极地支持和参与到高考报考相关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中来。

 

在高考志愿报考的页面上,也完全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

 

你在网上买个电影票时,可以一键选择是要从朝阳区还是海淀区的影院里找,而不必在全北京上百家影院里胡乱选;

 

为什么报考系统不能加上“只看本科专业”“只看北京/上海、广东高校”“排除民办独立学院”的选项呢?这样是不是能大幅减少学生选错志愿的几率?


 

促进高考公平,不仅仅需要保证考试和招录过程的公平,报考阶段的信息公平也同样重要,而目前我们做的不够好。


学业规划不应该是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的特权,而应该是让更多学生都能得到的普惠教育权利。

 

新的政策实施第一年,遭遇一些乌龙事件我们都可以理解,但我们应该吸取教训,从根本上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考生和家长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同时我们也应该为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信息支持和报考指导负责。这样才能让高考秩序更加公平合理。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请点击



林肯公园的音乐,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浙江部分考生高考985分数上三本,这件事你怎么看?


你遇到过最糟糕的表白/搭讪方式是什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浏览大学生活学业秘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