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重金有情怀的西湖大学,能否成为中国教育的“深圳特区”?

我是陈大夫 大学声 2018-12-22


今天下午有位小伙伴发给我一个链接:一位海外科研精英在参加完西湖大学来哈佛的挖角宣讲会后在微博上的感慨:


(来源:微博)


陈大夫不清楚这位微博认证: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研究员的海外科研精英 @HMS_XIN 到底是谁。


但看完我的感受是:西湖大学真的是厉害了!

 

这段文字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G点,科研人员看见的可能是给房子、经费支持、offer package,孩子去美国读大学学校出学费之类的问题。


(来源:浙江在线)


而最让陈大夫兴奋的,首先是他讲的第一点,管理模式的问题。


很早就听说西湖大学实施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治理体系上将全面和世界先进经验接轨,但一直很怀疑这样的改革在中国能否落地。


但既然在海外吸引人才时也敢这么说,证明这样的改革模式并不停留在说说而已,而是在西湖大学里确实地实现了。


其次是杭州市的热情,确实是从政府到民众全心全意地在支持西湖大学的发展。


(来源:学术志)


8月24日就是西湖大学2018级新生的报到日,今年有120位博士研究生被西湖大学录取。

 

几天前有记者跟随2018级新入学的几位博士研究生,深度探访西湖大学云栖校区。了解了一下在这里就读究竟是怎样的体验。从她采访的报道来看,确实可以用“耳目一新”来形容。

 

(延伸阅读:《西湖大学要开学啦!首批学生大开眼界,有人放弃阿里百万年薪》

 

17年底,施一公校长宣布西湖大学成立的时候,我也曾经对其发展前景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国内民营资本和社会力量投资高等教育,目前拿出来的诚意和决心都还远远不够。

 

“如果西湖大学10年200个亿的预算不是人民币而是美元;

 

如果参与计划的施一公、饶毅差不多江湖地位的学术大佬,至少两三位能全职而非兼职来掌舵;

 

如果成立典礼上能有三四位以上,而不是现在的仅一位副国级以上大佬站台表示力挺;

 

如果马化腾、王健林等多位国内顶级富豪(还得拉上这次压根没露头的马云)像卡内基和洛克菲勒一样,公开保证有生之年将个人大部分资产投资于西湖大学的发展当中;

 

那么我会觉得西湖大学的成功至少能有一定的把握,即使十几年后达不到加州理工的段位,也能和在亚洲一流研究型高校的行列里占有一席之地。

 

但就西湖大学目前所能动用的资源来说,可能十年内能在目前涉及的几个学科领域里做到国内一流,就已经是很理想的结果了。”

 

(延伸阅读:《西湖大学,真的能五年内赶超清华北大吗?》

 


现在看来,我当时的想法确实是过于保守了。


只看到了西湖大学改革面前的重重阻力,却低估了施校长带领的创业团队的高度使命感和惊人的效率,以及国家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决心。

 

当然我更没想到的是,这艘小船还赶上了一阵意外的东风:中美人才战。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逐渐升级,中美人才战也已经悄悄开始,并在最近一段时间陡然升级。


(来源:观察者网)


从去年年底以来,美国对于高学历高科技人才的经费、移民和签证政策进行了三轮密集调整: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限制中国留学生写入国家战略;

 

修改《国防授权法案》, 直接针对中国“千人计划”;

 

收紧部分专业签证政策,直接针对攻读机器人、航空航天和高科技制造等专业的中国学生。

 

这三项措施的目的是很明确的,要在高端人才的供给上卡中国的脖子,对中国长期发展潜力釜底抽薪。

 

(延伸阅读:《贸易战背后,美国正在试图用人才绞杀战制服中国》

 


就在大约一周前,川普总统请百事可乐、菲亚特、波音、安永、强生等15家大企业的CEO去自己的庄园吃饭的时候,还突然冒出一句:“几乎每个来自这个国家的学生都是间谍”。

 

当然川普没指名道姓说这是哪个国家,但他指的是谁大家都很清楚。

 

当然,随后美国国务院的发言人专门对媒体进行了澄清:我们还是欢迎中国留学生滴.....

 

这种国际大环境的急剧变化,大大加强了中国对于高端人才自给的需求迫切程度。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在之前的十几年,中国教育改革一直停步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一场彻底的重塑,需要花费的金钱、资源以及政治成本太高。

 

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于是成本更低的做法:将高中/本科毕业的学生送到海外接受成熟的一流教育,然后再利用千人计划等各种海外人才回流计划进行回收,成了过去十几年国内各行各业高端人才的主要来源。

 

但在对中国存在深刻敌意的川普总统的强力推动下,美国这所世界大学校正在向关键专业的中国学生关闭大门。


 (来源:彭博社)


当时陈大夫就曾经评论:

 

对于发展高等教育行业来说,中国拥有世界最优质的原材料(基础教育素质很高的中学毕业生),有世界前景最广阔的就业市场,有海量的潜在人才储备(海外华裔学者),而且国家有在这个领域大量投资的决心。

 

中国如果想摆脱关键领域人才被美国卡脖子的现状,高等教育行业必须要经历一场深入灵魂的改革,打破目前体制的“铁饭碗”,实现一场全面的“改革开放”。


如果文章一开始的这位博士的这些说法属实,那么将西湖大学称为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圳特区”,一点也不为过。

 

80年代创业阶段的深圳特区

(来源:新华社)


西湖大学成立的目的并不在于给中国增加一所一流大学,几年比肩清华几年对标加州理工都只是锦上添花的成就。

 

其真正意义在于探索出一条一套符合行业规律,经得住考验,可以复制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模式。

 

以其示范效应和鲶鱼效应,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这一潭死水搅活,倒逼整个行业的彻底变革。


 

这样的手段和中国很多领域的改革路径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一些非常重要又敏感的领域,假如一时无法确定全局性改革的风险可控度,那就先进行局部试点,如果试点有效,那就再进行相对更广的推广。

 

祝施一公校长这位敢作敢为、勇于任事的耿直Boy,能够带领西湖大学乘风破浪马到成功,给中国的高等教育注入一股清风。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
请点击


哪些经历让你觉得自己很low ?


全世界七亿左撇子,今天是你们的节日


河南高考大事件第二季:郑州一中躺枪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想了解更多暑期实习机会,请点击“阅读原文”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