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交通 | 征服德国铁娘子美国总裁,他在国际舞台为中国赢得主导权!

2017-04-07 任晶惠 中国交通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最重要争端之一是国际规则制定话语权的争夺。

国际话语权,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规则制定上是否“说话管用”。无数的事实印证,谁拥有国际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优势。

就国际海事领域而言,其话语权历来争夺激烈,因为其背后不仅有真金白银的得失,还关乎国家相关产业的兴衰成败。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将高技术标准甚至是不合理条款通过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等国际性组织制定成为国际公约、规则、规范等全球性强制要求,进而达到垄断相关产业、高价输出技术和设备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牵制后起国家的发展。因此,作为航运和造船大国,保持在IMO、IACS等国际组织的话语权,对中国来说尤为重要。

若干年前,我国在国际海事领域还处于能参与但影响不大,总体被动的境地;但今天,中国在国际海事规则的制定上有了长足进步,影响力有了很大提升。这一转变,有中国船级社的不懈努力。

中国船级社是IACS的12家成员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参与国际海事组织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海事规则的制定参与者和执行者,为捍卫国家海事权益、航运造船行业利益,为话语权的争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中国船级社技术管理处副处长李志远,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今天要讲述的,便是他19年奋斗的故事。



▲李志远(前左七)与IACS综合政策委员会第81次会议代表在一起。



01



“必须阻止它通过!”

“新造船居住舱室舱壁板的隔音性能要强制进行实船检测”,这是IMO船舶设计与设备分委会要讨论的《船舶噪声级规则》草案中的第6.3条。

这条规定,被很多国家的代表所忽略,却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中国代表团团长李志远的心上。

“别看这项要求很短,可一旦通过后成为强制性规定,将引起造船业的混乱,对我国造船业影响尤其大。”李志远和业界专家敏锐捕捉到了其背后的玄机。他解释说,因为有严格的边界条件,在声学试验中检测舱壁板的隔音指数具有可行性,且规则中已有此项强制性要求,这已经足够。但换到实船上,由于相邻舱壁、甲板的声学传递,要验证具体壁板的隔音指数,在技术上并不可行,如果这条规定强制执行,将造成我国很多正在和即将建造的船舶可能因为舱室舱壁板测量问题而被迫大面积返工。在市场不好时,西方船东以此为理由弃船或要求赔偿将再正常不过了。相对而言,欧洲、日韩造船厂因为工艺控制等更为严格,虽然也有压力,但会比中国船厂小,从而获得相对竞争优势,趁机可收获更多订单。

“必须阻止它通过!”李志远没有迟疑。

“中国请求发言!”在周一的全会上,讨论一开始,李志远便抓住先机。听了中方的阐述,其他国家代表开始关注这条规定。

但投票后,局势胶着, 7票赞同、7票反对,其他国家保持沉默。来自欧盟的有“铁娘子”之称的德国女主席当即提出,这条规定应当强制推行。

怎么办?按照以往谈判经验,当场翻盘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可暂不予分辨。他感觉,不少国家之所以投赞成票或沉默,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技术的不可行性。距全会结束还有4天,中间有起草组具体起草规则条文,周五将最后讨论,他要利用这段时间向其他国家代表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想到这里,李志远飞快地计划下一步的行动。一休会,他就找到并说服美国代表团团长,由中美各派一名专家参加起草组,争取把反对理由写入报告,确保在最短时间内让更多代表看到。

周四拿到起草组报告后,李志远等人迅速与可争取的国家代表团逐一沟通。

周五,决定性的时刻来到了。看着议题一项一项通过,李志远的手攥紧了写有“CHINA”的发言牌:“能不能翻盘,在此一举!”在之后的表决中,按约定,美国首先发言,中国跟进,其后十多个国家纷纷表示支持,形成压倒性多数意见。

但事情并非顺利。“铁娘子”并不愿改动之前的“决定”。她说:“这一条我们之前已经讨论、并认为有必要强制化……”

“中国请求发言!”李志远礼貌但严肃地提出。他随后不卑不亢地据理力争:本技术分委会有责任对技术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做出合理决定。经过这一轮详细讨论,大多数国家已经认识到有关条款的不合理性,也因此表示了反对,中国认为分委会应当尊重最终的投票结果……

然而,强势的分委会主席再三试图维护原有“结果”,李志远寸步不让,连续三次举牌发言,最终坚定地表示:“如果分委会难以做出合理决定,建议把反对强制化的理由及当前的投票情况写入报告,请海上安全委员会裁定。”

这实际上是在“将军”,因为这样上报将被视为明显的“不恰当”。掂量再三,“铁娘子”主席妥协了,同意将该项改为非强制要求。她对依旧坚持己见的法国代表说:“如果你们还有意见,可以写声明附在报告后面。”

听到这个结果,李志远激动地紧紧握住了身旁中船重工702所研究员吴文伟的手。这才发现,两人的手心都是汗!


02



“迫使欧洲国家写保留声明”

“真没想到,平时温文尔雅的李志远,谈判时却那么厉害!他为中国造船业立了功!”吴文伟说。

他告诉记者,成功反对推行上述条款,不仅是我国在国际海事界话语权战场上的一次胜利,也是罕见的因我国取得谈判成功而使西方国家在IMO写保留声明的案例。因为,附在IMO报告里的“保留声明”,是与会国代表不同意会议决定,体现意见保留的一种做法,实质是“无奈的呐喊”。由于欧洲国家在IMO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故鲜有写保留声明的情况。

在国际话语权的争锋中,没有刀光剑影,却更加惊心动魄。在过去的19年,这样的“战斗”,李志远经历过很多很多次。

2002年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公约)修正案规定船舶锅炉处所里要配置4种灭火设施。中国船级社联合业界研究后认为,配置3种即足以应对所有状况且对安全没有影响,并向IMO提出新议题——“有固定式局部应用系统保护的锅炉无需配备135L泡沫灭火器的SOLAS公约修正案建议”。各国和业界有支持也有反对。李志远担任IMO 船舶系统与设备分委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后,积极针对反对意见,有的放矢地组织开展深入研究和提案制定,最终在2015年带领代表团争取支持,获得压倒性多数通过。随后,他继续积极思考,代表中国在全会建议将免配要求追溯到现有船,并获得全会一致同意,几分钟内将成果扩大数倍。这为世界航运业造船业节省可观成本,减少了因定期更换和处理泡沫液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耗费,为绿色造船、绿色航运作出贡献。

2014年, 欧盟基于其SAFEDOR项目研究成果提出,油船机舱低压燃油喷射管应当采用双套管。此前为了防止高压喷射管压力过大造成漏油引发火灾,国际公约要求采用双套管,但低压喷射管存在这种风险的可能性极低,且已有相应的安全措施,我国航运史上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欧盟推动此提议得原因之一,在于双套管生产技术主要由欧洲国家掌控。但该提议一旦通过,预计每条船从建造到维护将增加成本4万美元。李志远和团队以详尽科学的技术分析和安全评估为基础,提出了该议题上唯一的反对提案,并说服了参会国家代表,包括较多欧盟国家代表,成功阻止了提议的通过。

2014年,李志远带领中国代表团成功将公务船豁免条款、季节性航运可选择性满足相关要求等写入IMO极地船舶规则,维护了我国雪龙号等科考船、商船队在北极地区的正常通航权(包括“永盛轮”两度成功穿越极地航线)。

统计数据显示,在2007至2016十年期间,我国向IMO提交的提案从每年十几份到每年五六十份,近两三年在数量上已与美国、日本、挪威等海事强国不相上下。其中,CCS单独或与政府部门、业界合作研究提出的提案(188份),占中国总提案量(337份)的相当份额。

▲李志远。



03



“他总能敏锐地发现问题”

“拥有规则的话语权、主导权,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西方国家控制话语权已有几十年。争夺话语权,我们每前进一小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原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聂丽娟说。

她表示:“十几年前,中国的主张能得到别国的支持和赞同,我们就会很高兴;现在越来越多的规则制定和修改是由我国提出并主导。从被动接受规则到逐步主导规则,这一进步,李志远他们功不可没!”

“有担当、有能力、有水平、有策略。”聂丽娟对李志远这样评价。她曾作为造船业代表,多次与李志远一同谋划相关议题。

“他总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并迅速组织研究提出有理有据的提案。他的作用太重要了!”聂丽娟说,李志远在国内积极协调各单位力量,组织专家对议题进行精心研究,包括结合产业实际提出我国关注的新议题;在国际上,既能与西方国家分庭抗礼有效应对,又能紧密团结大多数,尽最大努力维护我国利益。这位中国代表团团长的卓越表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要做到这些,可以想象他工作起来得有多拼命!”聂丽娟说,国际海事领域各种规则以复杂多变著称,李志远对这些规则的情况了然于胸,并能及时提出中国的主张,压力巨大。

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在国际海事规则的制定上让中国能真正掌握主导权。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技术和标准向国际海事界输出,为国家谋取更大的利益。”这是李志远1998年在中国船级社总部从事IACS工作开始,逐步形成的一个“中国梦”。之后无论是在IMO海上安全司任技术官员,还是在中国船级社担任相关业务处室副处长,这个“中国梦”都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04



“这位主席不简单!”

2016年7月1日,中国船级社开始担任IACS主席。IACS是世界上12家最大船级社的国际组织,它制定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在全球90%以上的商船队上强制应用;它是IMO首要的技术支持机构,也是IMO公约规则实施的重要检验发证方,在国际海事界的位置不言而喻。

李志远担任IACS综合政策委员会(GPG)主席兼目标型标准小组(SG/GBS)主席。他配合IACS主席中国船级社总裁孙立成,有效掌控和处理了多个重大事项。从那时起,李志远更加忙碌,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北京的夜晚降临,很多人开始享受忙碌一天后的闲暇时光。可李志远一天工作的又一个高峰到了,因为这时欧美国家进入工作时间。白天组织国内的工作,晚上对接国外的方方面面。

“担当IACS GPG主席,就是这个技术组织整个技术工作的‘发动机’,得带动方方面面一起前行,也就得习惯‘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节奏。”李志远淡然表示,为兼顾欧洲、美洲的IACS秘书处和其他成员的工作时段,晚上9点开始召开国际电话会议,也是一项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

“他经常会晚上找我们商量工作上的事,周末也总能接到他的电话或微信。”同事们对李志远的“骚扰”已经习惯。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李志远会一直饱含热情,且越来越炙热?

“公约规则、规范决议看起来枯燥,其实是各国产业在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之外甚至之上的标准竞争。规则背后涉及的利益、权益,不仅影响到中国船级社,更影响到我国航运造船以及配套产业。如果在规则制定中吃亏,将影响到多少企业、员工和他们的家庭?交通运输部将相关IMO分委会中国代表团交给中国船级社,是对我社的信任;社里将担子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我代表的不是自己,在IACS内就是中国船级社,在IMO会场就是CHINA!唯有尽我所能把工作干好!”李志远的回答发自肺腑。

在美国船级社担任前任IACS主席期间,共同结构规范(CSR)得以通过IMO目标型标准审核,但留下了5个审核不合格项须在今年7月前纠正。这是IACS对IMO所有成员国的承诺,也是中国船级社担任IACS主席期间的大事之一,必须攻坚克难,主导完成好这项工作。

担任GPG和SG/GBS主席后,李志远迅速理清工作思路,分出轻重缓急,制定出了缜密的工作计划,并根据情况灵活指挥,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同时妥善处理了工业界诸多包括十分尖锐的反馈意见。

2016年底的IACS理事会会议顺利批准了SG/GBS、GPG和下属的工作组、项目组准备的规范修改和自审文件,按期向IMO进行了提交。今年2月,IMO审核组得出了“IACS的全部5个审核不合格项都得以纠正”的结论。

看到在中方的领导下工作有效开展,原来抱有怀疑态度的前任GPG和SG/GBS主席美国船级社高级副总裁罗伯特·吉尔夫拉彻底改变了态度,两次发邮件表达了对中国船级社的由衷赞扬。

▲李志远(中)在国际会议上。


05



“每一次出境,都是使命”

“他太累了!”

采访中,不只一位同事这样说。

“前段时间,志远感冒咳嗽两个多月一直不好,打点滴、吃抗生素都不见效。”同事包小兵说,感冒最需要休息,可李志远哪顾得上休息。

“很多人可能觉得去欧美国家出差,西装革履地参加国际会议,是件美差。其实是项很累人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一位同事说。他回忆起参加救生设备规则工作组时,各方僵持不下,会议从早上8点半一直开到了晚上11点多,饿了只能吃茶点。很多国家代表熬不住都退场了,而李志远和同事们一直坚持且提出方案。最后工作组主席采纳了中国的主张,从而避免了中国设计制造的、有良好安全记录的8000多套救生艇钩被不公平淘汰,避免了航运界的损失,也避免了我国救生艇生产企业被国际规则制约和歧视,维护了“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声誉。

“他3个月去了5次伦敦,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是满满的。”同事李怡说,就是没有超负荷工作,仅仅在3个月来回倒10次时差,就够难熬的了。

“你不是在机场,就是在去机场的路上。”同学在李志远微信里这样留言。

“每一次出境,都是使命。”李志远这样回复。最忙的时候,他在15天里坐了11次飞机往返于国际国内。

“爸爸,你不是拉着旅行箱出门,就是拉着旅行箱回家。”面对女儿的抱怨,李志远只能苦笑。

他说,要不是今天接受采访,很少有时间回首这些往事。但如果总是计较得失,就会进入负面循环。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在于有没有做几件有意义的事。


◆记者手记


中国需要更多李志远

写李志远的稿子,内心备受煎熬。因为总觉得,文章并不能展示以李志远为代表的这一群人的不平凡。

他们从事的工作很重要,但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技术用语,很难找到与大众的共鸣点;

他们在国际话语权的角逐中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在国内组织研究工作认真严谨,但说到自己,却含蓄内敛,所有的描述都是只言片语;

他们总把自己武装得像超人,已经习惯了在办公桌前的运筹帷幄,国际会场的镇定自若,即便有痛苦,也选择自己默默承受;

他们不愿意过多谈论私人生活,虽然有很多难以想象的心酸……

所以,我没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内心充满内疚。

深夜,路过位于北京东二环边上的中国船级社办公楼,有不少办公室仍然亮着灯。为了中国能在国际海事领域拥有更多话语权,不少人仍在奋斗。尽管在一次次惊心动魄、充满艰辛的“战斗”之后,他们没有得到鲜花和奖杯,没有收获赞誉和掌声,甚至没有多少人知晓他们的故事,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

当今,明星吃个饭、穿个衣、结个婚、生个娃都被竞相报道,李志远和他的团队以及更多类似专家的付出,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这让我更加内疚,内疚自己不能将他们的故事写出应该有的精彩;内疚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越来越需要更多这样——有知识、有本领、有情怀、有担当,“为国谋,不为身谋”的精英。因为当今国际竞争拼的不再是资源和汗水,而是智慧和谋略。没有规则的制定权,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真金白银。

中国需要他们!但如果仅仅依靠这群人自身的担当和热情,未来,中国又能在话语权争夺之路上走多远?在各国纷纷加大投入,加强话语权、主导权争夺的大趋势下,中国需要更多的李志远!


大家都在看


2016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火热投票ing


震惊!修一条路审批上千个,10多年办不完?!


感动交通 | 力挽狂澜的救捞英雄!他们创造了中国这两项纪录!


感动交通 | 水下蛟龙!他的身影遍布我国渤海南海东海黄海



责编/吴倩           审核/田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