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门口“看大病”、数字化便捷就医、社区药品配给保障……静安居民身边有好“医靠”

上海静安 上海静安 2024-01-18


提升区域性医疗中心服务能级、全面推进“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加快构建人才引进新机制……


为了让百姓“看得上病、看好病”,静安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痛点、堵点、难点”,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一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以实绩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实施“强腰”行动,推进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



77岁的张老伯半年前出现双下肢行走乏力,且症状逐渐加重,经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部分颈脊髓严重受压。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加之张老伯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多年,是否能耐受手术,给术者提出巨大挑战。



为此,医院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展开联合会诊,骨二科黄凯医生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2018年底,骨二科引进了长征医院骨科史建刚教授首创的“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对于类似张老伯这样颈椎管狭窄,伴有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例,已经成功完成百余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术后不久,张老伯很快就能下床活动,配合个体化的康复锻炼,上下肢肌力也恢复正常,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家属不禁感叹,“以往做手术总想往三甲医院跑,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大病、看好病,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啊!”


闸北中心医院地处静安区中部地区,周边3公里范围内有4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实现“夹层突围”,医院不再追求学科的“大而全”,而是以专病、专科、急诊、重症、手术能力建设为抓手,瞄准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做专、做优、做精、做强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区域性医疗中心“强腰”作用,让百姓不再“舍近求远”挤大医院,安心在“家门口”看好病。


















“顶天、立地、强腰”是“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的三级诊疗体系新格局。形象地说,上海的医疗不仅要让大型三甲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顶天”“立地”,还要让区级医院“强腰”,而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被视作上海的“破题之举”。



“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作为一家上海市中部区域性医疗中心,闸北中心医院在已有4个(血液肿瘤科、肾内科、药学、中医内科)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学科群组,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发展。


“近年来,医院以创建三级医院为抓手,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等建设,提高对于胸痛、卒中等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水平以及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院长赵铮民介绍。



2022年,医院成功入选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辅导类试点单位。2023年,医院全年业务量、出院人次、手术人次、床位使用率均创历史新高。截至2023年9月,医院CMI(病例组合指数)达到1.23,位列全市46家区属二、三级医院首位,在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A+”等级。


与此同时,作为静安区中部医联体牵头单位,闸北中心医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医院与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通了双向转诊转检通道,实现全程信息化以及转诊患者就诊信息共享,为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提供保障。


静安区是上海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城区,依托中部医联体建设,闸北中心医院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慢性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五大慢病一体化管理,通过专家下沉社区,将优质医疗资源向下“辐射”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与长征医院共建“急救创伤医联体”、与华东医院共建“康复医联体”,向上与市级医疗紧密“对接”,有效整合区域医疗资源,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腰部”医院真正把腰“强起来”。




“一部手机走医院”,信息化让就医路变坦途



白领赵小姐上班时突发头痛,随后前往公司附近的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做完CT检查后,家庭医生告知她无需现场等待,在手机上使用“健康静安”的云胶片功能,就可以直接看报告。


赵小姐回家后,通过“健康静安”顺利查看到了自己的CT检查报告及影像,同时将检查影像一键转发给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通过其分享的影像信息进一步确认了赵小姐的健康状况。



“不跑医院也能快速取片,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远程分享给医生查看,真的太方便了!”赵小姐说。


为了有效解决居民使用传统胶片“携带不便、信息量不足、不易保存”的问题,同时为提高问诊效率,“健康静安”在影像云建设的基础上,克服26家区属医疗机构不同平台、不同数据等困难,实现了“取片不用等、手机随时看、随时可分享”。居民拍完片即可通过“健康静安”查阅本人的影像检查资料,并且保存全套无损影像,能够极大满足居民复诊或远程会诊的需求,无需多次重复检查,省时更省钱。


截至2023年12月15日,静安区影像云平台已保存超120万人次的影像资料,约125TB的存储空间。2023年1至12月,“健康静安”用户已调阅33417次云胶片服务,最高单日调阅288次。


















从面向医疗机构的区级卫生信息平台、区双向转诊平台,到面向百姓的“健康静安”数字化便捷就医平台、区域互联网医院便民应用平台、移动家庭医生APP、统一支付平台等,信息化为静安区医疗服务互联互通构建起坚实的“骨架”



这些平台不仅串联起各级区属医疗机构,还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等10家市属三级医院的资源。作为上海市第一个社区互联网医院全覆盖的区静安区通过“健康静安”这个统一入口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预约、在线问诊,同时依托区域统一支付平台实现统一对账及内部结算。


‘健康静安’全程健康数字应用平台是静安区卫生信息中心紧密围绕深化医改,以‘互联网+医疗’思维为导向,全力打造的‘智慧健康’区域便民品牌应用。”静安区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孔斌介绍,针对居民在不同医院就诊需要注册多个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或下载不同的APP的“烦点”,居民只需注册“健康静安”一个账号,便可尽享区内所有医疗资源,并体验同质化、均衡化的医疗服务。


















针对市民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静安区依托“健康静安”信息惠民应用平台,打造“一部手机走医院”的上海市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连续三年获得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评选第一名,实现智能分诊导诊机器人、精准预约挂号、智能院内导航、便捷付费、实时报告推送、电子票据、智能诊后管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药代煎配送、互联网医院、云胶片、智慧接种、智慧体检、云陪诊等便捷化、全流程的数字化就医体验,将看病过程从数个小时缩减至20分钟,为居民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生命周期、线上线下融合、优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延伸处方目录,家门口配药享“一站式”配送



家住止园小区的王老伯,因确诊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在第十人民医院开了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两种药物,遵医嘱长期服用。


对于王老伯来说,频繁往返大医院开药有点“吃伐消”。宝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告诉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在延伸处方目录内,签约居民可以通过延伸处方延续上级医疗医嘱延续性用药,在中心即可配取该药。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则可以通过“健康静安”互联网医院“云配药”获得,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所需药物配送到中心或者家中。王老伯高兴地表示,“确确实实解决了日常配药的大难题。”



“得益于区卫生健康委深入完善药品配备供应衔接,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有需求的签约居民,使得在社区就诊配药取药更加便利便捷。”该中心相关负责人王峻彦说。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区卫生健康委通过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用药衔接、推动电子处方流转、完善互联网配药、加强重点人群用药保障、提升药学服务能级和覆盖,不断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供应,构建起社区居民身边“一站式”配药网络。区卫生健康委的这项创新工作也成功入选2023年第六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十大奖项


区卫生健康委发挥区域信息技术优势,以用药大数据分析,依托区域医疗中心医联体建设,建立起各医联体自己的慢性病、常见病处方集目录。医联体成员单位以此目录为中心,结合辖区居民用药需求,扩充本地药品配备、调整优化药品供应目录,从而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慢性病用药衔接。


同时,为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通过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实现电子处方在定点医药机构间流转和医保结算,患者可以在其它配备所需药品的医保定点机构取药,既解决了社区医院短缺药品的配药问题,也为患者就诊配药提供便利。


















目前,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家二级医院均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医院“云药房”,与医疗机构院内信息系统打通,通过统一药品目录、统一供应商、统一物流,实现互联网医院药品的统一配送。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实现“零距离、面对面”在线诊疗、医保脱卡支付、药品定点配送。



“我们对全区互联网医院诊疗业务制定了统一质控标准,有针对线上处方各环节的合理用药提醒、处方审方以及处方点评,也有区域统一的质控标准,确保互联网诊疗的用药安全。”区卫生健康委主任陈磊说。


此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辐射带动下,均开设药学门诊,对老年、慢性病和多种疾病联合用药患者开展用药指导。同时做好重点保障,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属地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家庭医生团队与养老机构对接联系机制,对区内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服务和协助配药,多途径满足辖区内群众用药需求,进一步增强居民健康获得感。




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医疗服务能级明显提升


立足“强腰”。静安区将按照提能级、增功能、补短板要求,全力推进三家区域性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以医联体建设为基础,深化互惠合作,加快形成既有自身鲜明特点,又有区域特色、市级亮点的学科团队的区属公立医院发展新格局。


依托“数智化”。“健康静安”将考虑在区域居民健康诊疗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人群精准分类和个性化标签,实现信息的主动推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自然语言等模型,打造数智融合、语音交互、友好贴心的健康数字人“安安”,在就医陪诊、健康管理、药品咨询、健康科普等全场景中为居民提供个性化、高品质的线上医疗服务。



加强“一体化”。静安区将完善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慢病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整合型、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对接分级诊疗及家庭医生服务,融合慢性病预防与诊治服务体系,使社区与上级医院主要慢病诊疗、用药、转诊、随访纵向同质化管理,打造“机构分级协同、公众主动积极”的健康全程管理服务模式,提升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效率。


健康,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据悉,计划到2025年末,静安区将基本建成与“国际静安、卓越城区”功能定位相适应、体系完善、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管理高效、监管有序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能级显著提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符合美好生活需求的中心城区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和特点开始显现,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记者:郁婷苈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

老公房加装的电梯由谁来管? 这个街道实现加装电梯100%后续纳管

环境美了、生活暖了、服务近了……基层治理创新让更多美好在身边发生

鲜!美!入!味!七款暖“羊”来了,“同心荟”美食节让“选择困难症”发作→

巨型北极狐惊现苏州河畔!静安苏河湾再添艺术打卡新地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家门口“看大病”、数字化便捷就医、社区药品配给保障……静安居民身边有好“医靠”

上海静安 上海静安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