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这个“滨水示范区”,如何成为City Walk“网红路线”?|静宝话营商
在苏州河两岸,苏河湾区域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上海“一江一河”发展规划的蓝图中,成为静安区“一轴三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
去年以来,随着静安区全面启动精细化管理“滨水示范区”创建工作,静安城管执法系统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引领,精心雕琢这片滨水区域,力求打造苏河湾精细化管理典范。
三色分级,“绿标”指数不断增长
走进苏河湾沿街商户,你会发现,每家墙上都挂着醒目的“红黄绿”三色标识。这是静安城管在市级标准基础上,创新推出的“三色分级分类监管”模式。
按照经营行为、守法记录、投诉情况等,把示范区内5处优秀保护建筑、2处大型商场、1处在建工地和58家沿街商户,划分为“红黄绿”三色风险等级,实施不同频次的监管检查。
“‘红色’商户每日一检,‘黄色’商户每周一检,‘绿色’商户每月一检。”北站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副中队长徐建宏表示,颜色并非一成不变,每个月,执法队员根据日常检查、执法办案及市民投诉、媒体曝光、实效督察等情况,对商户风险等级作出动态调整。
实施三色分级分类监管模式以来,沿街商户“绿标指数”不断增长,沿街商户服务量质齐升,居民满意度也不断提升,立案数较同期相比下降超过50%。
“这‘绿标’不仅是对我们守法经营的认可,更是一种激励。”一家长期保持绿色等级的咖啡馆老板李先生笑着说,“有了这个标识,顾客更放心,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据悉,下阶段,“三色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将升级为2.0版本,覆盖范围进一步拓展,让三色监管成为街区治理的新常态。
包容管理,共绘“双赢”新图景
在苏河湾,来自瑞典的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以其独特的外摆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这些富有设计感的原木桌椅,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休憩之地,更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
“这里的环境真的很棒!每次路过都想进来坐坐。”跑友叶先生对Fotografiska的外摆赞不绝口。他认为,Fotografiska的外摆让室内外空间无缝衔接,仿佛家的延伸,充满了温馨与亲近感。
去年8月,上海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创新特色点设置的要求。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兼顾创新和包容,帮助新模式新业态健康发展,是对政府部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考验。为此,行政执法部门需要转变既有“管”的思维,更多从“扶”的角度全局考虑经营者和消费者需求、周边环境影响等因素,作出“不一样的精细化”。
“通过我们的长期监督和普法宣传,现在跨门经营、违规外摆的现象已越来越少。”徐建宏表示,接下来,北站街道的行政执法将强化服务意识,以柔性执法为主,减少处罚数额和频次,让营商环境更加友好。
“3·5·10”响应,跑出监管新速度
在北苏州路798号的绿地党群服务站旁,“3·5·10”精细化管理响应机制的宣传标牌赫然在目,这是静安城管对市民的庄严承诺:通过定人、定岗、定时、定责,确保3分钟到场、5分钟响应、10分钟积极处置。
滨水示范区专门配备2名常态化巡查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就会使用远程通讯设备呼叫就近的执法力量到场处置。同时,静安城管还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安装30余个摄像头覆盖关键点位,实现了远程喊话劝离、取证等非现场执法功能。基于“3·5·10”响应机制,共享单车经营单位车辆管理、在建工地无证设摊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堵”并非监管的终点,
“疏”更是管理理念转变的起点。
随着苏河湾区域的开发建设,不少流动摊贩瞄准“商机”,开始无证摆摊。
为此,城管执法队员跨前一步,对“烧烤摊”“夜排档”等场所进行排摸,梳理设摊易发点位,为流动摊贩寻找合法经营之路。通过“上海‘摊’服务地图”的引导,流动摊点得以在规范点位上安心经营,实现了商户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一位曾经无证摆摊的小贩感慨道:“现在有了合法的经营点位,我们也能安心做生意了。”
在苏河湾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静安城管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刻内涵,与商户、市民共同绘制一幅生动和谐的滨水营商新画卷。
可能你还想看
▶福利!凭ChinaJoy工作证或者入场券可在静安享受超多实惠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