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里工作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从2007年进入书业至今,笔者已在书店工作了11年。作为一位书店管理者,笔者面试过的候选人有上千人,入职、培训后一起工作的同事也超过了一百人。这些书店店员,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作者孙谦 阅见未来图书(北京)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这些店员,是没想清楚?是度假学习?还是很傻很天真?亦或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对此,笔者有话要说。
来书店找工作的人,基于我的经验,大致分为以下八种:
1.刚毕业,没工作,投简历像撒网,捞住哪个工作,就去哪个公司。我把这类侯选人称作:“没想清楚型”
2.失业状态或是不满现状,想找个地方过一下gap year。我把这类侯选人称作:“度假学习型”
3.对书店有幻想,觉得在书店工作可以免费看书,把书店当发工资的图书馆。我把这类侯选人称作:“天真自私型”
4.对自己没过高要求,家里也没压力,想找份工作过日子。我把这类侯选人称作:“中规中矩型”
5.对书店好奇,没有生活压力,就是想了解书店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把这类侯选人称作:“体验生活型”
6.有书店梦,想自己开书店,又不知道能不能开,先找个工作试试看。我把这类侯选人称作:“书店老板型”
7.喜欢人与人的交流,喜欢店面的热闹和忙碌,不在乎做什么工作,只要是店面的工作就可以。我把这类侯选人称作:“上天恩赐型”
8.爱图书,爱读书,因为爱书,非书店的工作不考虑。我把这类侯选人称作:“志同道合型”
作者供图
这8类候选人,可以分成三组:
第1、2、3类人,通常在书店工作的时间不会超过半年,他们往往在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或有了其他兴趣、或发现在书店工作超级苦逼,没时间看书之后就会马上离开,余生不会再在任何书店见到他们。这样的员工,在新开一家书店时,常常遇到,HR或是店长往往迫不得已才会录用这样的员工。通常情况下,如果是我面试,我是不会录用的,如果他们在我的店里提出离职,我也不会挽留。做书店,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要学会舍弃,有所舍,才有所得。否则这些人会浪费我们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第4、5类人,是比较常见的侯选人,也是占书店员工绝大多数的人,由于没有生活压力,他们对自己期望不高,对生活要求不多,也不太要求高薪,所以贴合书店开不出高工资的实际情况。同样,这也直接造成了很多书店服务水平不高,店员服务不积极的状态。对于这样的员工,可以用培训和团建以及个别谈话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虽然由于内因的强大作用,培训的成效有限,但仍然要强调的是,书店的管理者要极其重视这两类员工,因为书店整体氛围的好坏,往往是由他们决定的。现在,当我走访曾工作过的PAGEONE或建投书局时,我发现,即使过去了5年、8年、10年,他们仍然在店里工作,这些人,是店面最稳定的员工。
第6、7、8类人,是我最喜欢的三种侯选人。
“书店老板型”的员工,入职以后工作很积极,如果是独立书店,会迅速和老板称兄道弟;如果是连锁书店,会积极和店长交朋友。他们目的很明确:来取经。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同事,那是三里屯店筹备期间,虽然他只和我们一起工作了两个月,但我仍不后悔当初录用他。他会三种语言,个子很高,思维敏捷。面试时,他不关心工资待遇,只问有没有培训,培训有多久,会讲什么内容。在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后,就成为了我们的一员。培训时很认真,不断地提问,在店面筹备时,也很能吃苦,一箱箱地搬书,一本本地上架,遇到问题,会立刻想办法解决。下了班,也不回家,就坐在店里的地板上,靠着书架读书。我和他当时交流很多,他也明确告诉我,来PAGEONE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家自己开书店。我喜欢这样的人,积极、有理想、在路上。虽然和他已经没有联系,但我仍然记得他。可惜,我只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下次如果再遇到这样的员工,我还是会邀请他入职,而且会分享给他更多自己的经验和运营知识。在这个世界上,多一个书店,就多一份美好。
“上天恩赐型”的员工,可遇不可求。我工作以来只遇到过两位。一位在建投书局,一位在机遇空间。他们不是因为爱书才加入书店,他们是因为爱店,才来书店。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书店,书店,有书才有店。但我们永远不要忘了,书店,店面才是承载图书和销售的地方。我在建投书局有个同事,之前是光合作用的员工,我认识他时,他已经加入建投书局一年多了。他和我说,他是当时光合作用在建外SOHO店面的最后一名员工,在供应商进店拿走了自己的货,发现不够抵换货款,又接着抢走了电脑和所有一切能搬走的东西时,在老板都已经不知去向的时候,在工资也发不出来的时候,他仍然坚守在店里,当他最后一个离开那个店时,他默默地为店面锁了最后一次门。之后他去了星巴克,但当有书店再找他时,他立刻又回到了这个行业。他在书店工作的年限算起来已经近20年了,由于在建投有他的帮助,我们很快地开完一家又一家店。他是可以在店里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12点的人。如果一家书店能找到这样的员工,那真是太幸福了。所以,我把这样的人称作“上天恩赐型”。这位书店员工,后来也一直在书店工作,与书店融为一体,为所有读者点亮书店里最温暖的那盏灯。
“志同道合型“的员工,是好书店必不可少的人,同时,我也认为,正是这类人,形成了一个书店的灵魂和特色。PAGEONE当时大概找到了十几个,建投书局店面员工少,我印象中,大概有两三个。这类人,还可以再细分,有一类,是真爱书店的,就像我一样,后来,大概也就以此为生,从店员变成店面的管理者,再把经营书店的心得和经验传递下去。书店的管理者,可能阅读量不大,但他们对畅销书和常销书了如指掌,对市场决断准确,谙熟店面运营流程,了解顾客和读者的想法,懂得如何与业主打交道,他们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为人处事的原则,待人以宽,处事以严。第二类,是只爱书的,他们阅读经典,有自己专长的一面,有自己喜爱的作家或人物,他们如今有的成了作家并且出了书,以前PAGEONE就有一位,在先锋也得知一位店员众筹的书将要出版;有的去了出版社,做了发行或编辑;有的成了书评人,为杂志或专栏写稿;有的运营自媒体,顺应时代的潮流,成为了有钱、有闲的读书人。虽然他们离开了书店,但我们仍保持联系,为书店的选品提供参考意见。他们爱书店,是因为书店是他们人生的刚需。
山水何曾称人意,初心不忘深耕耘。书店行业,大家都在说工资少,待遇差,我想,那只是针对前三种人来说的。对于我所知道的后五种人,大家都能在书店里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有的成就了家人,有的成就了自己。书店行业,一点也不特殊,对于任何一份工作来说,开始的三年,都是辛苦且收入微薄的,如果想清楚了,是自己的真爱,坚持下去,五年、十年,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步,终有一天,可以看到山顶的风光。书店的人员流失率很高,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有些人,注定不是书店的人,走了,我们不可惜;有些人,只为书店而生,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找到我们。作为书店的管理者,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留住中间的那些员工,让他们也爱上书店,爱上在书店工作。
我最羡慕和佩服的书店人廖美立老师,不仅是诚品书店的创始人之一,在离开诚品之后更是创办了行人文化实验室,并成就了我最喜欢的书店:方所。我曾向无数人安利方所,上周还有两位致力于书店事业的女孩听了我的介绍,为了方所去了成都。我自己也曾说过,我会为了方所,造访一座城市。这是书店对我而言的独特魅力。有一天,我也希望可以打造出一个好的书店品牌,成为像廖美立老师这样的一位书店人。
文章写作背景:
前段时间去南京考察书店,有幸得先锋书店的朋友素芳相伴,一路相谈欢畅。她问我,为什么进入书店这行,我说:“因为喜欢啊,我实在太喜欢书店了。”我问她,为什么在书店当店员,她说:“因为喜欢读书,更喜欢书店里的人,觉得大家是一类人,在书店工作很开心,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素芳很年轻,她让我回忆起我曾经的很多同事,我入行以来,认识了很多书店业的朋友,现在有联系的,也有没联系的,但他们都在我的记忆中,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2007年我来到北京,第一份工作是做英文书的进口采购专员,当时供职的公司是迪赛纳进出口有限公司。2008年,恰逢PAGEONE决定在中国开书店,我因缘认识了其创始人Mark Tan,作为中国区第四位入职的员工,我用青春见证了PAGEONE从零到五的过程(2015年我离开时,PAGEONE在中国大陆已经有了五家店面)。PAGEONE在中国大陆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当时中国大陆书店业的发展。2015年,我加入建投书局担任零售运营总监一职,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年的时间内开了六家店面。零售书店,最多的还是员工。PAGEONE中国的公司,员工最多的时候,大概有140人以上,有一段时间,我负责的国贸店和三里屯店员工加起来超过70人。这些年,我面试过的候选人估计有上千人,真正入职、培训后一起工作的同事也超过了一百人。记得我曾对PAGEONE第一批店员说:“你们是百里挑一的人,因为PAGEONE真得很棒,我们需要最好的人来做最好的书店。”也正是这样的高要求,这一批同事,现在很多人都成为了北京书店业的中流砥柱。当然,他们中也有很多离开了书店行业,失去了联系。这也就引出了我想谈的上面的话题:“这些书店店员,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孙谦专栏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