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企狂“卷”氢内燃机,是噱头还是前瞻?
丰田一力主导,本田举否决牌
当前,在氢能应用领域,主要有两种发展路线:氢燃料发动机和氢燃料电池。这两种,丰田都有涉猎。其中,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丰田推出了乘用车Mirai,并与日野合作推出了氢燃料电池巴士。
至于氢燃料发动机,其研发于2016年秘密开始,丰田已将其应用在赛车领域。去年4月,丰田公布了正在开发的氢燃料发动机,并将其搭载到卡罗拉赛车上,参加了去年5月举行的富士Super Tec 24小时耐久赛。掌门人丰田章男当时对外解释道,希望通过严苛赛事考验来挖掘氢燃料发动机的潜力,之所以参加24小时耐久赛,是因为仅3~4小时的一般赛事强度不够。为了向外界展示氢能的安全性,丰田章男还作为车手亲自参赛。
不过,氢燃料发动机距离大规模生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丰田一直没有公布具体的量产时间表。即使是此次官宣的联合研发,也没有给出具体的目标期限。
氢内燃机重新升温
在中国,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秘书长、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专家组秘书长魏安力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改革开放之后,高校学者开始了对氢内燃机的研究,而2020年10月,由中国内燃机学会牵头召开了“氢能转子发动机关键技术论证会”,之后各方掀起了探索研究热潮。一汽红旗去年推出了氢内燃机并点火成功。
最近一段时间,多家头部商用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集中发布氢内燃机研发成果。6月8日,一汽解放称,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6月15日,中国重汽、潍柴联合发布氢内燃机重卡,搭载潍柴开发的13L氢内燃机。7月6日,上汽集团旗下动力新科宣布其首台直喷式氢气发动机点火成功。
对此,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燃烧这个角度来看,点火成功,说明燃烧没有问题了。但是,从发动机的成熟度来看,目前业内还没有进行耐久试验,没有做过长期考核。要走向市场化、商业化,必须要做耐久试验,要有一系列严酷条件下的考核,例如高温、高寒、高原测试,商用车更要考核这些。点火成功只是第一步。”
商业化尚待时日
“氢内燃机还有很多技术难题和挑战需要解决,一是氮氧化物排放非常高,对后处理系统要求较高,会带来高成本;二是整个燃料喷射系统在密封、高压等方面挑战较大;三是氢很容易‘逃逸’,对于密封性要求较高。”魏安力告诉记者。
另外,氢内燃机的商业化还面临着一些与氢燃料电池相同的障碍,压缩氢气价格昂贵,加氢站设施不足等。“企业方面开发氢或者氨燃料发动机,表示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一项新的技术能否产业化,还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如果氢燃料发动机大规模推向市场,氢从哪里来?”姚春德指出。
事实上,对于制氢问题,魏安力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有企业在探索甲醇在线制氢的方式,可以考虑让氢内燃机汽车直接搭载甲醇燃料及制氢设备,在线制氢并供给车辆,而无需加氢。当然,这种方式还在探索阶段,还没有大规模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氢内燃机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商用车上。“对于是否发展氢燃料,国际上有不同意见,宝马很早就研发氢内燃机,后来放弃了。那么我国为什么将其用在商用车上?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商用车使用电池,是不现实的,电池太贵,至于在乘用车领域,电动汽车技术大行其道。我国将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都押宝在了商用车上。”姚春德告诉记者。
不过,与氢燃料电池不同,氢内燃机尚不在补贴范围内。为了氢内燃机技术早日投入使用,相关企业在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品试制装配工段工段长许燕妮建议,尽快出台和完善氢内燃机政策法规。全国人大代表、吉利商用车集团首席科学家刘汉如建议,将氢内燃机同样纳入氢能发展战略并设立专项。
从各家企业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外氢内燃机产业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其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技术路径之一备受期待,但要真正实现商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合理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或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因素。
文:张冬梅 编辑:黄霞 版式:赵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