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履新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这样说 | 人物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19-08-31

在星海音乐厅举办的独唱音乐会上,廖昌永与嘉宾及《声入人心》成员合唱。


文 | 徐丽梅



1月13日,刚刚履新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的廖昌永,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办了一场独唱音乐会,票房之火爆令现场伴奏的广州交响乐团惊叹不已:这可真的是“声入人心”啊!1月16日,在上海文联会议上,上海市主要领导满怀期待地对他说:“小廖,千万不能放弃舞台啊!”歌唱家、声乐教授、上音院长,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廖昌永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当晚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在第二天参加中国文联活动的间隙,还一直忙着处理学校各项事务以及海外演出事宜,在连日的劳累以及北京干燥的天气下,他的嗓音显得有些疲惫。



用音乐表达中国情怀


1997年廖昌永参加多明戈声乐大赛资料


虽然多年来一直在上音从事教学工作,但廖昌永也一直活跃在国内外的舞台上,从维也纳金色大厅到央视“经典咏流传”,总有他放声歌唱的身影,每年还应邀参演两部国家大剧院歌剧。


10年前,他牵头开始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的整理工作,2016年上音成立了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心,去年举办了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他带领团队一直在进行中国艺术歌曲的乐谱整理、委约创作、论文的出版发行、社会推广、唱片发行、举办音乐会等全面立体的挖掘工作。“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问世开始,明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历史整整一百年。这是以我们的方式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廖昌永说。



除了擅长西洋歌剧的演唱,廖昌永还很热爱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的艺术歌曲。近年来,他陆续举办了《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风雅颂”——范曾诗词艺术歌曲》《春思曲》《我爱这土地》《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等系列独唱音乐会。就在今年1月3日,他在瑞士日内瓦举办了中国古典诗词演唱音乐会。16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底蕴,在当地引起轰动。



“小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国学功底很深厚,他为了吸引小朋友们背古诗词,自己谱曲教大家唱古诗词,效果很好。我也由此喜欢上了古诗词,我的古文一直比现代文好。”廖昌永注意到,许多国际比赛的奖项是以各国作曲家命名的单项奖,例如巴黎国家声乐比赛中的“梅西安”专项奖;有些奖项凸显了各个国家文化特色,例如,多明戈国际声乐比赛中的西班牙歌曲专项奖等。这些比赛通常需要演唱德奥英法等风格的声乐作品,但亚洲的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作品却寥寥无几。于是,廖昌永暗下决心,立志将真正的中国音乐文化带给世界的听众。



为大众架一座音乐的桥梁


廖昌永在《声入人心》中担任出品人。


近期,廖昌永参加的湖南卫视综艺节目“声入人心”非常火爆,收视和口碑获得双赢,豆瓣评分达到9.2,其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近7亿,相关话题讨论量近200万。节目中,他以平等的方式和学员们交流,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不少学员表示,廖昌永老师对自己在专业格局、专业领域发展的高度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启示,获益匪浅。


廖昌永与《声入人心》成员共唱《天边》。


“十几年前我就开始做古典和流行音乐融合的工作,其实我一直希望有一个节目让社会公众更多了解歌剧、音乐剧到底是什么,因此,当这个节目的总导演联系我的时候,我们一拍即合。节目有这么好的收视率我很高兴,因为古典音乐开始成为一个话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廖昌永认为,要使古典音乐在中国有更大的发展和在大众中有比较全面的认知,音乐家就必须与社会沟通,也需要一个沟通的桥梁。以前整个社会对古典音乐有认识上的误区,总觉得歌剧是听不懂的,对它有很多成见,通过这样一个节目,可能会有更多人爱上歌剧——原来歌剧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这门艺术也有其轻松的一面。他分析,美声其实并不小众,歌剧在很多年前就是流行音乐。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大家可以选择的文娱活动越来越多,更愿意尝试以前不熟悉的艺术形式。



秉承师传从不敢懈怠



由于工作太忙碌,廖昌永有很多感兴趣的事情没时间去做,业余爱好几乎只有一直喜欢并擅长的跑步和游泳,他要坚持运动以保持充沛的体力,保持一种随时可以上台演唱、随时爆发出激情的状态。但他笑言,因为运动过猛,两年来两次因为运动摔倒而骨折,导致演出时只能坐轮椅上台,好在因为身体底子好,受伤后恢复得很快。


“我对声音很敏感,刚到上音的时候我唱得并不是最好的,但我会用不同的声音去表现不同的情绪。这种能力也不是刻意训练的,就是一种直觉。”选学生时,廖昌永也特别强调“敏感”——包括对音准、节奏的敏感(即很好的乐感),对感情的演绎等等,都要敏感。他自己也很早显示出对语言的敏感,“罗魏老师教我学意大利语时,我对语音语调掌握得很快。”


廖昌永与周小燕


如果说,是当年的罗魏教授将廖昌永这块“璞玉”打磨成型,周小燕教授则是让他在国内外舞台上熠熠发光的能工巧匠。而廖昌永也正是靠努力和刻苦打动了一向以严格著称的周小燕先生。


“周先生教我的时间最长,她是一位非常严格的老师,她对艺术的热爱简直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我从她那儿受益最大,这也影响到我对音乐艺术的态度。”廖昌永从来不敢懈怠,在生活中一直坚持气息的训练,他对学生很严格,在教学中也特别强调气息运用的重要性。



履新上音院长



今年1月初,廖昌永正式出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这让他再次成为大众及媒体的焦点。


怎样管理好这样一所具有深厚传统的名校?廖昌永认为,其实,院长不完全是一个管理者,更要为大家服务,尽量去协调好各种不太容易协调的关系,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大家愉快地工作,发挥自己的个性、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已经担任十几年系主任的廖昌永分析,在中层的位置上看得比较透彻——既可以观察学院运行中的微观问题,也可以体察到制度层面宏观问题。他认为,目前国内的专业音乐学院教育,大部分以西方传统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模式(中国音乐学院除外)为主。作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发源地,上音一方面担负着西方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的功能,同时也义不容辞地肩负着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当代音乐教育的职责。


“如果我们的作曲家不知道老百姓喜欢什么,演奏家没有上过台是不行的,就好比医学院的临床,你天天在橡皮人上开刀肯定是不行的,要让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评估体系。”专业院校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从“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到高雅艺术进社区、进校园等实践活动,上音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艺术实践的机会,学生总要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如何让音乐创作服务社会,探索的目的是看到未来的需求,开创新的学科,继续领先、做前瞻性的设计。



打造中西融合的上音



“上音辉煌的历史、厚重的积淀对我而言既是荣光又是巨大的压力——只能办好不能退步。”谈到上音这所近百年历史名校的发展方向,廖昌永表示,要学习传统的精华但不能抱残守缺,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记录当代音乐发展的轨迹;要面向未来,预见音乐教育以后的方向,发挥专业音乐学院的实验性功能,在学科建设上积极探索,保持引领的地位。他认为,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无论是好的经验还是不成功的经验,都是留给后来者的财富。


上音要提供国际化的、一流的音乐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我记得当年参加多明戈国际音乐比赛获奖时,多明戈对我说,你们中国有一流的音乐教育,当然,他指的是西方音乐教育。其实,上音自从成立之时,从来没有放弃过中国音乐的教育、创作,比如,上音第一批学员走进校门时就要求会拉二胡,会拉小提琴、弹钢琴,会作曲,会唱歌。”廖昌永总结,上音的基因从一开始就是一手向西方学习,一手向传统学习、向民间学习。


他表示,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世界音乐的探索还停留在欧洲传统音乐方面,对东欧的民乐、亚洲的音乐等过去一直有研究,但力度还不够。在“一带一路”的大文化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事情可做——要促进世界和平,相互了解最重要,误解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相互不了解,而音乐是最柔和的一种跨越语言、跨越种族、促进相互了解的沟通方式。他透露,今年五六月,将陆续到奥地利、德国等国家举办音乐会,推广中国音乐艺术。 



- THE END -



 近期热门文章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艺考来了,这个在停车场练琴的视频火了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学钢琴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好处人们却很少谈及


演唱方法,是工具不是束缚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阿卡贝拉就是“清唱”?这几个天团用歌声告诉你答案


孙鹏杰泄露天机:钢琴比赛中评委一分钟内就已打出分了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