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杰泄露天机:钢琴比赛中评委一分钟内就已打出分了
文 | 孙鹏杰
每次打开微信朋友圈,无一例外都会看到晒娃的、旅游的、代购的,还有各种钢琴比赛的内容。我想在人类史上不会有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方会像这些年的中国这样涌现出这么多的钢琴比赛。虽然我对赛事的来龙去脉很清楚,但我发现往往很多学生和家长还是不太明白。虽然不能代表所有评委,但因为我已经担任过足够多的国内和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我知道当今大部分的评委是怎么想的。所以这一次,我想把读者带进钢琴比赛评委的世界(或者至少进入我的世界)。当然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讨论青少年业余钢琴比赛,而不是国际钢琴大赛。
仪表影响比赛结果吗?
我们从小演奏家登上比赛舞台的那一刻开始说起。他们的仪表会影响比赛结果吗?一般来说我认为不会。实际上,除非这个选手的仪容仪表和台风气场特别好或特别差,一般情况评委基本不会去特别留意。也就是说,请不要衣冠不整地来参加比赛,因为这是对场合的不尊重,当然如果你演奏得特别出色,这也不会影响你最终的成绩,只是会影响你在评委心目中的形象。这或许更重要,因为日后有演出或音乐节这种绝佳机会时,你的个人形象会影响评委是否邀请你去的决定。形象特别好的选手,同样不会影响最后的分数,只是会让评委更期待你的演奏。当然有时外表只是个“烟雾弹”,好的台风下演奏得也不过如此,只会让评委一笑带过和小小失望,但同样,这也不会影响选手最终的分数。
评估选手整体水平需要多久?
一旦选手开始演奏,评委其实很快就对该选手的基本水平一目了然。首先,我会从两大方面去评估选手的整体水平:乐感和技术。当然在这两大方面下还有很多细分类别。比如乐感里包括了个人魅力和音乐素养;技术里包括手指的技能和音色的处理。接下来,大概在一分钟内就可以对参赛者的整体水平打一个大致的分数。
这个分数基本上就是这位参赛者在正常发挥下得到的最理想的分数了。那么剩余的时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90%的概率是什么都不会改变,刚刚的评分即是选手的最终得分。9%的概率,刚刚的分数会因为种种小问题再被扣掉一点,只有1%的概率分数会上调。基本上就是这样。
随着比赛组别的升高,评委的预判时间也会随之增加,但即使这样,10至15分钟也已经足够。除了一种情况——在高级别演奏中,当接近30分钟甚至60分钟的演奏时间,一切就变了,因为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兴致的音乐家少之又少。大比赛中还经常出现刚开始的15分钟演奏得不错,但是后面大部分时间却表现平平,并没有让评委感到广度和深度的选手。相反,有些选手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把评委牢牢吸引住,但随着他的演奏,他的魅力会慢慢地散发出来。就好像有些人初次见面很外向,却无法与他深交成为好友。而有些内向的人在交往后会发现他们其实很有趣。不过对于目前大部分普及型的青少年赛事来说,一分钟的评估时间已经足够。
乐感和技术,哪个更重要?
综合乐感和技术两方面的评分,哪一边比重更多取决于评委的客观判断。虽然很多评委会更倾向于完美精准地音乐演奏,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更倾向于有独到音乐见解和处理方式以及有个人演奏魅力的选手。我想原因很简单。常规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而创造力和人格魅力是教不出来的。我认为,这些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的艺术造诣。这也不是说这种天分一成不变,它也会随着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或下降。但如果学生没有一点天赋的影子,那么在我看来以后也不会有。就像种子,有些种子长成了草,有些长成了花,有些很可能变成了苍天大树,也有些什么也没长成。虽然这跟土壤是否肥沃有关系,但是一根草始终还是一根草。当然这并不代表我认为个性高于一切。我同样也看中选手对乐谱恰到好处的诠释,包括精准的读谱和用准确的处理将音乐概念弹奏出来。但在“纯粹地执行”和“忠实地执行”又不失个性的两者中,我肯定选择后者。
在有音乐表现力但是演奏水平一般和演奏得很“干净”但缺乏对乐曲的理解与个性之间,评委会选择哪个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答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际上真正的艺术现场演出中经常会出现自发性和冒险性的情况,演奏家有时也会有小失误。况且富有表现力的青年一般都不是最刻苦的,他们会花更多时间在探索人生而不是在完善自己的钢琴技艺上。就整条艺术的“取经之路”而言,这并非坏事。但对于严酷现实的比赛来说,演奏的准确度仍然特别重要,因为它是有标准可被衡量的。因此如果你的演奏有太多失误,不管你弹得多出彩,或许你的分数也不会超过那些技术上精准演奏的选手,所以选手们还是要注重演奏的“完整度”。所谓的“完整度”也牵涉到选曲的问题。虽然这个题目远远超过这篇文章的篇幅,但是我还是提醒各位,不要盲目地追求高难度作品,完整地演奏中难度作品胜于不完整地演奏高难度作品,请量力而行。
选手参赛会有什么收获?
对于年轻的选手来说,参加比赛能有什么收获呢?首先,一个好的评委,,不管你弹什么曲子都可以很快对你的整体水平有一个评估。所以要自强不息,每天有质量地提高整体水平,还要扩大自己的曲目量。其次,比赛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在比赛中你会有机会在资深音乐家面前演奏,有机会考验自己在压力下演奏。这才是重点。最后,如果你总是获得比赛的前几名,那就别纠结具体的名次,继续踏实地学习。因为放眼望去,历史上有太多在比赛中得过大奖的人最终在艺术之路上并不是走得最长远的。参加比赛并非我们的初衷,走上长远又富饶的艺术之路才是我们要奔赴的彼岸。
- THE END -
推荐阅读
想混毕业?门都没有!中国音乐学院这个系的期末考试开启hard模式
一批国宝刚刚从东瀛回国!其实日本还存有世上惟一一把唐代五弦琵琶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直接发送“订阅报纸”到后台。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