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古典音乐遇上流量粉丝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19-08-31

国家大剧院版歌剧《茶花女》快闪活动(从左至右:蔡程昱、王凯、石倚洁、阿云嘎)



文 | 乐晨



“期待未来有机会走进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体验‘神仙西餐厅’!”


“我已经订了20号国家大剧院歌剧版《茶花女》演出的票。”


“在电视里听《饮酒歌》很好,没想到没有伴奏修饰的现场也这么好,这是‘真·饮酒歌’!”


1月18日,国家大剧院官方微博发布了“在这家西餐厅吃饭,竟遇见了他们!”——国家大剧院版歌剧《茶花女》快闪活动视频,很多通过声乐综艺节目《声入人心》认识王凯、蔡程昱、阿云嘎的新粉丝们因为他们三位在这个活动中亮相而纷纷在微博上留言。



截止2月25日,这条视频的播放量达到137万次。人们对于《声乐人心》褒贬不一的讨论依然延续,但因这档节目影响而第一次走进国家大剧院、第一次完整观看一部歌剧的观众陆续出现也是事实。古典音乐遇上流量粉丝,会有怎样的“碰撞”?



流量粉丝“触电”古典音乐


王凯


以专业歌剧演员身份参加《声入人心》节目的王凯,其微博上不断增长的关注人数让他感受到粉丝流量的热度。从节目刚开播时的每天几十个增加,到后来每天的一两千人,他微博的粉丝总数也由最初的3万多人增加到现在的61万人。由于他经常在微博第一时间转发与《声入人心》节目及歌剧演出相关的资讯,很多粉丝给他取名为“站长”或“站哥”,意为“资讯站站长”。还有粉丝觉得“他外形可爱”,气质与日本任天堂游戏里的卡比兽相似,给他取名“卡老师”。尽管有粉丝这些调侃的称呼,王凯发现,也许因为自己“在选手中年纪稍长又是唱歌剧的”,很多粉丝在留言时大多还是会称呼他为“王老师”。



现在,他的粉丝经常在微博问:“王老师,您什么时候会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他每发一个演出资讯,他们也会问:“王老师你会去演吗?”“以往下基层演出或参加商演活动,很多流行歌手在后台都有不少追随要签名与合影的粉丝,像我们歌剧演员虽然也有,但多是顺道儿,能把我们名字都叫上来的人并不多。”王凯说,“现在因为《声入人心》节目的火热,我到哪里都会遇到粉丝,这可能就是大家都在说的流量吧。他们会因为认识了我这样的歌剧演员,产生看歌剧、听音乐会的想法,这就很好。这样的流量进入到古典音乐,其实是件好事,意味着更多人开始知道、了解古典音乐。我们的责任是要通过努力把这些粉丝转化为乐迷。”



以嘉宾导师身份参加《声入人心》节目的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在出演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期间,微博上多了不少因为看了《声入人心》前来“@”他的观众。“《声入人心》让更多的观众知道有歌剧行业的存在,体会到了一点这个行业的魅力。他们会有这样的好奇心,想到大剧院来看一下歌剧是什么样的一种艺术。”石倚洁说。


石倚洁在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中演出。(凌风/摄) 


正如有粉丝在国家大剧院《茶花女》快闪活动的视频下这样留言:“《声入人心》给我的改变就是,原来听到这样的歌剧选段,觉得听不懂就过了,现在虽然也没有多深的理解,但内心就感觉这真好听。”



爱慕≠热爱


石倚洁与阿云嘎


“现在粉丝很多是小孩儿,外形条件可能是他们更为关注的。”这是王凯在和新粉丝接触中的直接感受。在歌剧和《声入人心》的两种演出体验中,他感觉粉丝与乐迷是两种类型。“粉丝更多是通过屏幕认识我们的,那是经过多方修饰的我们。”乐迷在歌剧院里看到的歌剧演员更为真实。与此同时,乐迷们大多是怀揣相关的音乐知识储备去追随喜欢的歌剧和演员,作品与演员在他们的喜爱中密不可分。


资深音乐记者李澄是多年的古典乐迷。他感慨,在唱片时代,因为网络不发达和经济条件局限,很多乐迷只能选择聆听某一领域或某位歌唱家的唱片,即便是古典音乐,交响乐与歌剧的乐迷也可能是相互分开的。这种“局限”也造就了大家对于各自领域作品和音乐家的深入了解与痴迷。他打趣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典乐迷也不乏因为一张专辑封面的“颜值”去选择聆听一位新人的作品,这个“颜值”可能是音乐家出色的外貌,也可能是设计感极强的封面画面。古典乐迷同样有作为粉丝的“疯狂”时刻,如20世纪备受瞩目的歌剧女王卡拉斯,她的歌声与人生故事都令乐迷们魂牵梦绕,无论从数量还是狂热程度,她的乐迷完全可以称为“fans”(粉丝)。


卡拉斯


而被认为具有“哈姆雷特式忧郁”气质的意大利男高音科莱里(Franco Corelli),演出歌剧时前几排的座位经常被女性观众包下……李澄自己是韩国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的粉丝,他坦言,自己能成为她的粉丝,是因为她驾驭各种风格作品的优异能力及个人全方位的魅力,是构建在他大量聆听各种类型歌唱家演唱及作品进行筛选后形成的真正喜爱。


曹秀美


如果要说那时候的乐迷与现在粉丝最大的区别,很可能就是“热爱”与“爱慕”的不同,“爱慕”是短暂的,今天喜欢明天不一定喜欢,喜欢的原因可能是简单的“颜值”或“歌声”,但“热爱”是持续很长时间的,由人及乐,从音乐家到其不同作品,都痴迷不已。这样的热爱对音乐作品的传播、音乐家的成长发展、整个音乐行业的延续会产生更为持久的影响。


资深音乐策划人、库客音乐顾问曾伟表示,电视节目上,明星和新人都是选择某一部作品(歌剧或音乐剧)的“最佳选曲”来演唱,对原剧并没有完整的呈现,对于粉丝或新音乐爱好者们来说,并不能完全了解作品。王凯一首“今夜无人入睡”或者廖昌永一首“城里的大忙人”会吸引一部分粉丝,但是想要把大批粉丝转化成为走进剧院观看歌剧《图兰朵》和《费加罗的婚礼》的观众,可能还是会有一定难度。而且“不了解剧情不了解唱词”的传播容易会让人一知半解闹出笑话,如每年父亲节微信朋友圈会有大批的人转发普契尼歌剧选曲《我亲爱的爸爸》作为献给父亲的礼物,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这首歌词在剧中叙述的是“威逼”父亲、“恐吓”父亲的场景。



走近很快 走进很长



郑云龙、阿云嘎等音乐剧演员因《声入人心》的走红引发了他们出演的音乐剧“一票难求”的现象,这样的流量也让很多人把同样的希望放到歌剧及古典音乐行业。



然而,正如粉丝们对于音乐剧的追随是“一时”还是“一直”尚未有定论,粉丝流量能否带来古典音乐的春天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方式得当内容合适,普通人走近古典音乐、成为粉丝的速度很快,但成为乐迷、真正走进古典音乐,却需要行业在电视节目影响力之外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加《声入人心》这一“迈开脚步”的决定,让王凯深刻感受到,让更多年轻人走进剧院、走近歌剧,演员和剧院可能都需要做出一定适应观众的调整,“音乐要为观众服务”,有大家喜欢的作品非常重要。如何调整,是值得不停摸索的课题。李澄则认为,粉丝很容易“一闪而过”,如果想要《声入人心》的观众继续喜欢这些歌手,可能还需要他们在类似的平台再做一些与《声入人心》相似的事情。也许会有更多粉丝尝试进到歌剧院,但能否持久、能否真正对行业产生影响,还很难估计。在曾伟看来,“粉丝经济”对于古典音乐的推广,不啻为一种新的尝试和努力。但是鉴于“粉丝”或“新音乐爱好者群体”,依然跳不出“追星族”的基本特征,他们往往是为了某一个具体的人而去听音乐会、看演出。如果不是这个特定的人的演出,他们是不会掏钱去看的。如何建立从“一个人”到“更多人”再到作品的联系,是其中的关键。电视媒体在音乐题材上下功夫是个好事,但是如果不从作品内容本身的推广入手,仅仅是依靠各种“吸睛”的新栏目,电视台赚到了广告费,演出市场依然赚不来“新观众”,因为始终缺少对于经典音乐内容的普及和教育。


石倚洁在《茶花女》中。


石倚洁表示,乐迷相对粉丝而言是更为专业的观众,他们对歌剧更为了解,而这是需要时间去培养的。新粉丝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剧目的积累,也有变成专业乐迷的可能。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无论是音乐剧还是歌剧,新粉丝、新乐迷对于行业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推动作用。作为一名歌剧演员,他觉得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行业努力拿出更多更好的剧目,让粉丝们第一次进来之后能够想来第二次、第三次,最后因为喜爱而变成资深的乐迷。无论是新粉丝还是老乐迷,只有更好的作品,才能真正留住观众。





- THE END -



 近期热门文章 


好的声音是怎么练出来的?| 钢琴专业教学与训练方法研修班开课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学钢琴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好处人们却很少谈及


演唱方法,是工具不是束缚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阿卡贝拉就是“清唱”?这几个天团用歌声告诉你答案


孙鹏杰泄露天机:钢琴比赛中评委一分钟内就已打出分了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