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范音乐人才怎么培养?16所高校专家论道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19-08-31



文 | 徐丽梅



3月16日至17日,师范大学音乐人才培养经验交流院长论坛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在春光明媚的随园。专家们分享了各自学校的特色教学方法、特色课程,热烈探讨师范大学音乐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

   


以长远眼光为学生规划



“相对于独立建制的音乐学院,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音乐技能比较薄弱。因此,我们采取‘一技到底’的办法,即学生考入本校时的音乐技能要一直深入学习下去,直到硕士或博士毕业。这样,通过7年甚至10年的专业训练,学生毕业时才可能获得一项过硬的音乐技能。”南京师大音乐学院院长徐元勇认为,要以长远的目光为学生规划,例如,现在就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大城市的小学担任音乐教师都要求具备硕士学位,师范大学对于课程等方面的设计就要进行本硕一体设计和本硕博一体设计,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将“一技到底”与“一专多能”结合起来。


广西师大音乐学院院长蔡韧介绍,该校根据学生入学专业汇报时所表现出的音乐技能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技能达到一定标准的,专业老师对其进行一对一授课,即上小课;技能零基础的学生则一周上大课、一周上小课。



培养方向接轨社会需求



当今社会对师大音乐专业学生的需求产生了哪些变化?如何根据这些变化调整培养目标?


华南师大音乐学院院长杨天君分析,在该校各音乐专业中,音乐教育专业方向学生的就业率最高,从近年来本科、硕士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来看,80%的学生毕业之后会从事与音乐教育相关的职业。因此,师范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要和社会需求接轨,老师的观念要改变,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要以这个方向为核心。


蔡韧介绍,基于“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主”的目标,该校把中小学音乐课教材的内容融入到音乐学院的日常教学中,让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例如,钢琴专业期末考试要求学生的即兴伴奏曲目中,必须有一首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曲目,必选一首中小学音乐课教材中的中国作品,自己进行创编;声乐专业期末考试曲目中必须有一首中小学音乐课堂上要求的中国作品,如《我和我的祖国》、《大海啊,我的故乡》等。


江西师大音乐学院一直坚持开设形体舞蹈训练课,其音乐专业学生的形体与舞蹈表演能力较强。院长熊小玉表示,从社会反馈来看,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以及音乐活动有大量的舞蹈编排与表演内容,要求老师有很好的形体、舞蹈表演能力,因此,该校毕业生普遍受到所任职中小学的好评。



奖惩分明 激励学生勤奋练功



为了督促学生勤奋学习、刻苦练习音乐技能,帮助学生提高教师资格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通过率,福建师大音乐学院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教师资格证考试、研究生考试的内容结合起来,学生如果没有教师资格证就不能毕业。副院长陈新凤总结,大量的技能练习会由量变产生质变,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例如,要求本科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学会100首民歌,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抽查,不及格的曲目要一直练习到及格为止;寒暑假也要布置相关的作业,督促学生练功。


福建师大、东北师大等学校安装了琴房门禁监控系统,严格监督学生在琴房内的行为,杜绝玩游戏等与练琴无关的行为,每月根据琴房指数,对练琴最勤奋的前10名学生予以奖励。



改变教学模式 打造智慧课堂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些学校试行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新教学模式。东北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刘欣介绍,该校的“智慧课堂”要求学生在课上围绕某一主题分组讨论、寻找解决方案,上课进程用多媒体同步录播,课桌椅可以灵活移动,便于同学分组讨论和演示。智慧课堂改变了过去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华中师大音乐学院的“智慧课堂”试行已有两年,副院长吴凡介绍,该院将3个专业教室打通开设智慧课堂,鼓励不同专业教师组建团队,促进各专业的融合,打破教师的知识壁垒。



提高文化素养 增强文化自信



“长期以来,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不足,亟待提高。”山东师大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认为,可以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整合一些不同专业的选修课,包括文学、历史、传媒、美术等专业,帮助音乐专业学生提高文化修养与综合素质。她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没有专业音乐教师,要求师范大学的毕业生除了会教音乐,还要会教语文、数学。因此,在大学的课程中还要增加相应的内容,让师大学生能够将音乐的内容融入到小学语文和数学的课堂中,活学活用。浙江师大音乐学院院长郭克俭认为,要提升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学生的素质,首先改变教师“惟洋是尊”的观念,老师帮助学生改变基础知识结构,让西洋音乐专业学生多学习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方面的知识。同样,民乐专业学生多了解西洋音乐,扩大知识面、增强文化自信,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建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华东师大音乐学院院长吴和坤曾经长期在海外高校任教,他分析,国外综合性大学里有音乐教育专业,但是没有专门的师范大学,师范大学是中国特色,因此,国内的教师必须自己探索一套相关的特色教学体系以及特色课程、特色教材。他认为,师范大学的音乐教育要与心理学、社会学紧密结合,为高校提供教学法和音乐教育研究,但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郑茂平长期从事音乐心理学研究,他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是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的教授,在教学中罕有音乐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没有按照人的心理发展层次和顺序来合理设置课程学习的次序与结构。作曲、表演等各专业老师缺乏沟通与融合,没有把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作品有机融合起来,导致课程过于分散没有体系化,学生学习了很多东西却不会融会贯通,例如,学生学了乐理但是不会用到歌唱中,学习了和声却不会用在演奏中。他表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未来将推行艺术教育多通道整合模式,将各专业课程学习的顺序、结构进行调整,建立5大板块的学习整合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体系。




- THE END -



 近期热门文章 


教师减负,能惠及弱势的音乐老师吗?


张国勇:夕阳无限好,但愿这不是“交响乐王国”陨落的预兆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学钢琴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好处人们却很少谈及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孙鹏杰泄露天机:钢琴比赛中评委一分钟内就已打出分了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