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是个慢活儿,急不得
张世嵘(右)与奥地利维也纳儿童合唱团艺术总监维尔特在颁奖。
文 | 陈茴茴
在童声合唱排练方面有丰富经验,所带多个学生合唱团多年来成绩显著,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男中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张世嵘经常被很多学校合唱团的指挥或带团老师问到这样的问题:“张老师,童声合唱团怎样才能尽快取得好成绩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张世嵘的回答都是:“童声合唱是个慢活儿,急不得。”
急不得的“慢活儿”
面对着来自学校、家长甚至是社会的层层压力,各个中小学校合唱团的指挥或带团老师都面临着尽快出成绩的“紧箍咒”。在长期指导中小学合唱团的过程中,张世嵘发现,即便面临这样的压力,童声合唱团的发展依然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与方法,打好基础才能走得长远。
张世嵘表示,儿童在变声以前的声音都是一样的,童声就类似女高音里的抒情女高音,像婴儿哭泣的音色。童声合唱团教会孩子们唱作品,只是孩子们参加合唱团的一种结果体现。用正确的歌唱方法、视唱练耳方法,让孩子们在合唱团学会歌唱的本领、修正好耳朵的听觉,学会识谱的能力才是童声合唱训练的重要内容。音准训练、合唱声音调整、视唱练耳是童声合唱排练的重要内容。孩子走出合唱团之后,拥有真正的合唱能力,远远要比他们在学校合唱团学会一首或几首歌、获得一个或几个合唱的奖项重要得多。而这样的训练恰恰就是张世嵘所说的急不得的“慢活儿”,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越过基础直奔作品的童声合唱,容易成为看起来很美的“空中楼阁”。
用孩子的语言
在现场看过张世嵘给孩子排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是了解孩子们的“孩子王”。“教小朋友一点儿都不简单”,是他这么多年从事童声合唱工作最大的感受。如何将抽象的音乐知识、演唱方法、合唱技巧告诉孩子,他的经验是“用孩子的语言”。
排练前的活动热身环节,他的几个“打开”瞬间调动孩子:“一打开”,让孩子们张开嘴,手摸耳朵体会上颚抬起的感觉,“咬苹果是什么感觉呀,打开牙关就是那样的感觉。”“二打开”,让孩子们自己用手轻轻掐着脖子,体会喉部打开的感觉,他会风趣提醒孩子们:“掐脖子会怎么样?”孩子们回答:“会死!”他进一步启发“所以我们不想死怎么办?打开喉咙!”“三打开——孩子们挺胸抬头”,体会胸腔打开的感觉……经过一系列“打开”的准备活动,孩子们的歌唱状态出来了。张世嵘经常启发孩子们:“唱合唱时,你们都是天使,天使‘一心不可一用’,要一心多用——喉咙下沉,腰腹收紧,‘三打开一下来’同时进行。”在贴近孩子的语言中,孩子们很快明白老师的指示,可以迅速做到要求。
孩子的练声要根据儿童声音的特质,不要刻意追求成年人的唱法。张世嵘给孩子们练声并不单纯是哼唱母音的传统方法,他会让孩子们先“假装不高兴”,用“哼”来体会哼鸣,再启发他们“天使感冒了,打喷嚏是什么感觉呀?”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状态中,引导他们体会类似的感觉,把歌唱发声的状态学会。每次训练时,他会先结合声音、音阶让孩子们做一些练声,带着呼吸歌唱的状态进行练习。张世嵘提醒,要用正确方法让孩子练习发声,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过度使用嗓子而造成声带小节等问题,要保护好孩子的嗓子。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演唱时声音“通过喉咙不使用喉咙”的状态,他借用切菜的手法,在孩子们胳膊上模仿切菜的动作:“通过手不切到手,如果切到会怎么样?”孩子们哈哈大笑回答:“会尖叫!”“对,如果歌唱时你们用到了喉咙,声音就会像切菜切到手一样卡嗓子尖叫,这就是我们说的大白嗓。”
合唱不能速成
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了合唱与孩子们的距离,在小学一二年级,张世嵘很重视这样打基础的练习。打牢基础后,三到六年级的时间,孩子们在合唱团可以唱四年,驾驭不同风格作品会更为容易。“更重要的是,之后孩子们可以唱一生。”他说。
对独唱与合唱都非常熟悉的张世嵘用“小灶”与“大锅菜”来比喻两者关系:“都是一样的原料,不一样的是处理方法。”人有各种各样的音色,根据不同歌曲要求不同音色,只有合适与否,没有对错之分。从事童声合唱的老师对孩子音色的鉴别能力非常重要,根据孩子声音粗细的不同,为他们选择适合的声部和作品,合理的搭配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世界上是没有速成的东西,尤其是艺术,好的艺术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沉淀。培养优秀的合唱人才也是一样。这是张世嵘始终坚持童声合唱是个“慢活儿”最大的原因。他建议学校童声合唱团的老师,不要把评分、获奖看作惟一的标准,努力让孩子受益才是最重要的。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近期热门文章
北京合唱节5月开幕,音乐周报与北京音乐家协会邀全国合唱团晋京展演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