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祝》诞生60周年,见证者终于还原作品创作历史真相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19-08-31


演完《梁祝》后,领导上台祝贺,左起俞丽娜、沈西蒂、丁芷诺、何占豪、孟波、贺绿汀、丁善德。


《梁祝》的出现对外界来说,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是谁先有要创作《梁祝》的想法?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究竟是谁的创意?何占豪和陈钢这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是怎么聚到一起进行创作的?当时所提倡的“三结合(领导、专家、群众)”是否只是1958年那个时代的特殊现象,今后再不可能产生了?


文 | 丁芷诺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问世已60年了,这部作品如今不但受到国内群众的喜爱,在国外的音乐界,也有越来越多的小提琴家演奏《梁祝》。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五次录制唱片,美国小提琴家沙汉姆也录制唱片,俄罗斯小提琴家文格洛夫多次演奏。在2016年第一届上海斯特恩国际小提琴大赛中,来自韩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的小提琴家们精彩的演绎更使人难以忘怀。


作为《梁祝》诞生的见证人之一,我不无感慨——几代中国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催生了这颗明珠。我们要感谢老音乐家、时任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的孟波,是他在三个题材中圈出了在当时最“不革命”的题材——《梁祝》,也是在他指示下组建了《梁祝》的创作班子。我们要感谢老音乐家丁善德,是他一堂堂课具体指导两个青年学生完成《梁祝》的创作。我们也要感谢小提琴教授赵志华,是他在《梁祝》的编写过程中从小提琴专业角度给于帮助,不但写下近万字关于《梁祝》的论文,还编定了很好的弓法、指法。但我们更要感谢的是:当时具体策划、亲自一步步运筹把《梁祝》推向成功的领导——当时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支部书记、长笛教授刘品。


《梁祝》的出现对外界来说,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例如:是谁先有要创作《梁祝》的想法?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究竟是谁的创意?何占豪和陈钢这两个背景完全不同的年轻人,是怎么聚到一起进行创作的?当时所提倡的“三结合(领导、专家、群众)”是否只是1958年那个时代的特殊现象,今后再不可能产生了?


正因为这些问题未得到解答,由此出现了各种奇怪的现象。例如:论作曲技术,当时的何占豪显然不如陈钢,因此有人就在节目单上把陈钢的名字放到了何占豪的前面,有时索性只写陈钢一人名字。也有人说,陈钢当时只是个学生,这之前从未写过大型作品,这其中肯定是指导老师丁善德教授的作用。因此,有丁善德的学生强烈要求署上丁善德的名字,并认为应排名在第一位。更有人在别人的鼓动下,越想自己越伟大,就把《梁祝》的成功总结为某人的作用是“民族化”,某人的作用是“国际化”,等等。


笔者作为《梁祝》整个创作过程的参与者之一,对当年的历史情景以及刘品在《梁祝》创作过程中的作用,做一个简要回顾。


是谁先有了要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想法?是刘品。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刘品和他当时的同学朱迪、陈稼华、王蔼林等一起,经常讨论怎样用西洋乐器演奏出中国的民族音乐。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来自部队,对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对文艺工作的教导印象较深:“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


在1958年春天,整个国家处于欣欣向荣的时代。刘品作为党支部书记,便开始了小提琴民族化的实践,一步又一步地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为使全系师生从思想上提高对民族化的认识,刘品领导的党支部用了三天时间,在系里展开了“要不要民族化”的大辩论。针对当时的许多观点,如:“马思聪的作品已经民族化了,还用得着我们吗?”“手指在琴弦上滑来滑去,把琴的把位都搞乱了。”“我们是拉琴的,作曲是作曲系的事情。”……经过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全系思想统一到“虽然马思聪先生用民歌写了不少小提琴作品,但还需要更多让群众听得懂的好作品”,“管弦系的青年学生也应该学习俄罗斯民族乐派,创造出中国的小提琴民族乐派”。这是思想酝酿的阶段。


第二,为在组织上落实民族化的工作,确定以何占豪为骨干,加上包括笔者在内的几位从附中升上来的同学,例如,沈西蒂、张欣、朱英等,成立了管弦系“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具体分工是:何占豪、丁芷诺负责创作,张欣、朱英负责收集资料作理论探讨,沈西蒂以及随后加入小组的俞丽拿、沈榕负责新作品演奏。刘品考虑到民族化作为实验有可能失败,为了保护人才,最初没有让俞丽拿等参加。


当年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在讨论演奏问题。左起:沈西蒂、俞丽拿、丁芷诺、何占豪、张欣、沈榕。


第三,组织管弦系学生自己动手创作、改编乐曲。在实验小组的带动下,同学们自己编写、自己演奏,创作出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如:小提琴独奏《二泉映月》《梆子风》,小提琴齐奏《四季调》《山区公路通了车》,弦乐四重奏《小梁祝》等。由于新作品不断涌现,系里经常举行新作品音乐会;在学生中涌现出一批业余作曲家,如何占豪、阿克俭、屠巴海等。


第四,1958年10月中旬,上音领导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成六个团队,分别到六个不同的省进行“六边”(边劳动、边宣传、边采风、边创作、边演出、边学习)活动。管弦系实验小组成员与声乐系部分学生及作曲系的陈钢等,组成了“浙江队”。在开往温州的船上,实验小组讨论落实“六边”的创作计划时,提出要创作一部大一些的作品,向第二年的国庆十周年献礼。当时,先设想了“大炼钢铁”和“全民皆兵”两个题材,何占豪又增加了《梁祝》。三个题材上报院领导后,大家随即投入了劳动、学习、宣传等紧张的生活中,暂时忘记了创作的事。直到刘品乘船赶到温州,才知道院领导已选定《梁祝》这个题材。当时何占豪觉得自己没有学过作曲,无法创作小提琴协奏曲这样的大型作品。刘品花了一个晚上,听何占豪哼唱越剧的各种唱腔,给他打气,鼓励他:“你们一定能搞出来。”这促使何占豪下决心一定要写好《梁祝》。由于过于投入,以至演出时打鼓都忘记了。


第五,“六边”活动结束,何占豪带着他与笔者合作写成的《梁祝》初稿给刘品看。刘品以较高的艺术眼光以及责任感,认为这个初稿“不行”。刘品对笔者说,“看来创作一部大型音乐作品要争取专家的帮助,你回去跟你父亲(丁善德)说说,请他来指导《梁祝》的创作,并请他说服自己的学生陈钢也参加(我们曾邀请过陈钢,但他因要写毕业作品没同意)。”刘品这一关键性的意见得到了党委书记孟波与丁善德的支持。从此《梁祝》就在丁善德的指导下开始进入后期创作。


父亲每周给何占豪、陈钢上课,对《梁祝》的创作做具体指导,如“是否采用奏鸣曲式”、“是用单乐章还是用多乐章”、“其故事情节如何与西洋曲式统一”等,都是在父亲把关下敲定的。按照当时的惯例,作品的署名很可能是“集体创作”,但是父亲却提出署上个人的名字,是他确定了何占豪在前、陈钢在后的署名次序。党委书记孟波也十分关心《梁祝》的创作,指出“投坟化蝶”不应说成是封建迷信,而是代表了人民美好理想的浪漫主义。


第六,当《梁祝》创作已基本定稿时,刘品让管弦系小提琴教研组来组织小提琴专业学生以《梁祝》作为专业课内容进行练习。在此基础上,很快确定了俞丽拿和沈榕重点准备、担任正式演出的独奏者。正式选拔时,她俩在大礼堂的舞台上轮流反复演奏。除本系师生外也欢迎全院师生共同聆听、比较、各抒己见,使她们的演奏逐渐完善。当时,台上台下人们专注、沉醉于两位精心演奏的每一个细节,气氛如同节日般热烈。同时,刘品又请小提琴教师赵志华、陈又新在实验小组对演奏《梁祝》的一些特殊技法探索的基础上写成理论文章加以总结。


当时,《梁祝》的排练已成为整个管弦系师生共同的兴奋点,每个人都为自己能在《梁祝》诞生的过程中出一份力量而感到光荣。例如赵志华在“惜别”那一段中加上了动人的一句;各声部排练中,对配器、弓法、力度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笔者在陈钢遗失了总谱后参与了“小快板”那一段的配器。这就是作为系党支部书记的刘品在《梁祝》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中的作用——把发展民族化事业的先进思想转化为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这是一个艺术团队的创作过程,而刘品就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


俞丽拿与上音管弦系学生乐团(丁芷诺担任乐队首席),在樊承武指挥下为《梁祝》协奏曲拍电影。



今天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没有刘品具体的组织和推动,还会有实验小组及其一系列创作成果吗?在何占豪当初没有信心时,如果没有刘品的竭力引导和鼓励,何占豪和笔者会投入《梁祝》的创作吗?如果没有刘品及时争取专家的指导,没有业余和专业的结合,仅仅依靠业余创作,还会有今天的《梁祝》吗?


纵观国内外的大型艺术创作,大多是以团队完成的——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制作、日本名导演黑泽明的团队制作等。因此,《梁祝》是一次成功的团队创作实践,只是成功后的刘品“躲”了起来——他一生都很低调、视个人名利如浮云,以至于我们至今找不到一张刘品和《梁祝》有关的照片,也找不到一篇论述他对《梁祝》贡献的文章。然而,作为他的同时代人,曾在他的领导下为小提琴民族化事业共同贡献宝贵青春的我们,有责任向所有珍爱《梁祝》的音乐爱好者还原这部作品创作过程的历史真相。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近期热门文章 


北京合唱节开幕,音乐周报与北京音乐家协会邀全国合唱团晋京展演


童声合唱是个慢活儿,急不得


歌唱的高音技术可以速成吗?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为中国音乐带来了什么?


韩雪假唱背后,饮鸩止渴的音乐剧“粉丝经济”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圣母院和音乐的故事


音乐教师有哪些隐性负担?| 争鸣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