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年来,这首歌曲成为国人心中最美的旋律 |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淮海中路1258弄聂耳故居(白色建筑最左侧顶层)
文/摄 董艳艳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1258弄,有一栋三层小楼。
1935年,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聂耳正是蜗居在这栋小楼上,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第一个音符。86年来,这首歌曲凝聚着党和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响彻华夏,成为国人心中最美的旋律。
电影《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如今的淮海中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高档住宅、花园洋房、高档别墅遍布其间,即便是如1258弄这样的老民宅如今每平方米的价格也已是天价。紧邻1258弄的,是一家名叫尚思路的置业公司,经营多年,却未做过邻居1258弄的房产买卖。
诞生
淮海中路1258弄
和许多名人故居不同,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1258弄在外观上并不奢华,甚至有些不起眼,临街的一楼店铺仍在开门迎客,日常通勤的人们,几乎不会在此驻足。只有二楼窗外,居民们晾晒的衣衫迎风飘荡。
由徐汇区人民政府签发的文保单位小牌,上写着“聂耳旧居”
在房子的一角,悬挂着由徐汇区人民政府签发的文保单位小牌,上写着“聂耳旧居”,公布日期为2009年12月。尚思路置业公司的员工王姐说,现在聂耳旧居中仍有居民居住,在节假日的时候,会有一些游客在路边给房子拍照,但无法进入参观。
1258弄是聂耳东渡日本之前的最后一个住处。当时,23岁的聂耳并不富裕,临时租住在这座小楼三层的阁楼上。房子的后面,一扇窄小的楼门可通往三层,逼仄陡峭的楼梯难掩历史的沧桑之感。
关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故事,坊间流传着多个版本,最传奇的是这样一则故事。田汉被捕,聂耳找来小号在狱外山坡之上吹奏旋律,田汉以此灵感奋笔疾书,将歌词写在烟盒衬纸上从狱中传出,成全一段佳话。
聂耳(左)与田汉
这个故事传得绘声绘色,直至电影《风云儿女》编剧夏衍写给《北京晚报》的一封公开信。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那封信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艺术家杨立新演绎,《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故事重新被大家提及。在那封公开信中,夏衍表示,《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在日本谱写后寄回上海的,当时田汉已被捕,聂耳绝无谱好了曲,再用小号吹给他听的可能。至于有没有写在烟盒衬纸上,田汉自己也记不清了。
82岁的音乐史学家向延生,曾参与编写《中国音乐史》,此后对聂耳及《义勇军进行曲》进行大量史学研究,并撰写出版大批相关著作。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向延生为佐证历史多方走访,查阅大量资料,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向延生的研究表明,《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的确创作于田汉被捕之前,并且的确写在烟盒衬纸上,是因为灵感涌现苦于身边没有纸张急就而为。其次,根据资料显示,聂耳于1935年1月便承担了作曲的工作,在4月15日出国赴日之前,便已完成了初稿。
《电通半月画报》第二期为《风云儿女》特刊
向延生曾拜访《风云儿女》电影负责人之一司徒慧敏。司徒慧敏告诉他,聂耳为自己的母亲演唱过《义勇军进行曲》,还吹着小喇叭。在电通影业公司负责音乐工作的吕骥和《风云儿女》导演许幸之也证实,在聂耳出国前曾听他唱《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定稿的确是聂耳从日本寄回给在电通影业公司工作的孙师毅和《风云儿女》录音师司徒慧敏。
《义勇军进行曲》手稿(复制品)
至此,86年前,淮海中路1258弄小楼三层,那个昏黄灯光下年轻人的影子,也被勾勒得更加清晰了起来。
录制
百代唱片公司小红楼
百代唱片公司旧貌
在绿树掩映的徐家汇绿地里,有一栋砖红色三层花园洋房,熟悉附近典故的都知道,这栋小红楼是曾经的中国唱片厂,新中国成立前属于百代唱片公司。
九十多年来,这座三层“小红楼”里相继走出了黎锦光、冼星海、聂耳、周璇等对中国音乐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从《小兔子乖乖》到《大路歌》,从《渔光曲》到《天涯歌女》,从《夜来香》到《玫瑰、玫瑰,我爱你》,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到交响序曲《红旗颂》,这些华人音乐经典,都在这里完成唱片的录音、制作和发行。
1933年后,聂耳任百代公司音乐部分主任,图为他的办公室
来到“小红楼”前,告示牌会告诉你:这里就是灌制《义勇军进行曲》的地方。
百代唱片公司为影片《风云儿女》录制音乐时的工作情景
当年,在《风云儿女》影片摄制接近尾声时,主题歌还没有完成录制,在吕骥、任光等音乐家的鼓励下,电通影业公司的工作人员郑君里、金山、袁牧之、顾梦鹤、施超、盛家伦、司徒慧敏组成7人合唱团,于1935年5月9日,在位于徐家汇路1099号(今衡山路811号)的上海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完成了唱片录制。这就是编号为34848b的《义勇军进行曲》原声录音母版。
经过地块改造和重新设计,这座设计精美的欧式小洋楼,依然伫立在它原来的位置,但人们记忆中的中国唱片厂已经不在,旁边的大中华橡胶厂也只保留一根高耸的烟囱。代之而起的是与衡山路连为一体的徐家汇公园,作为徐家汇公园景区的一部分,如今的“小红楼”卸下了录音棚的使命,安静地伫立在绿地中,为身旁伴着各式音乐风格翩翩起舞的大爷大妈投下一方阴凉。
唱响
金城大戏院
如今的黄浦剧场
老上海人都晓得,在黄浦区北京东路780号,毗邻南京路步行街的黄金地段曾有一座闻名上海的黄浦剧场,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早期曾有大量国产优秀影片在此首映,被誉为“国片之宫”。
金城大戏院旧貌
2005年3月,黄浦剧场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成为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如今的剧场,拥有现代化的舞台和红色软包观众席座椅,继续履行着88年前的使命。
除了剧院,黄浦剧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爱国主义教育展厅。在黄浦剧场的墙上,有一块牌匾,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国歌由此唱响。
故事还要回到1935年,电影还没上映,《义勇军进行曲》便先在群众中间流传开来,当时“音乐小组”的吕骥、贺绿汀等人还到学校和工厂教唱《义勇军进行曲》。5月24日,《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
国歌研究专家、国歌展示馆筹建负责人李国才说:“电影公映第一天,大部分观众不单是为了观赏电影,更是为了听唱和学唱《义勇军进行曲》。许多人为了学会这首歌,到金城大戏院一场又一场地观看《风云儿女》电影,不久就出现了电影院内银幕上下一起高声歌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动人场面。”这首主题歌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国热情。学会唱《义勇军进行曲》的观众不再买票入场,而是聚集在场外大厅里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那些日子,场内场外,到处回荡着歌声,作为影片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心底“最后的吼声”。这份热烈的爱国之情,也从金城大戏院激荡开来,蔓延到了全国各地。整个中华大地,和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画家丰子恺曾回忆:“我从浙江经过江西、湖南,来到汉口,在沿途各地逗留时,抗战歌曲不绝于耳,连荒山中的三家村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自于村夫牧童之口。都市里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抗日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在北平、上海、武汉、台儿庄,在每一个抗击日寇的战场和后方,《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中国军队的军歌之一,而且被当作民族之魂来高唱。
1937年7月,任光在法国组织华侨合唱团唱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发起募捐演出。1938年4月8日,武汉汉口北郊跑马场举行歌咏大会,田汉主持,冼星海指挥十多万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完成了抗战时期最大规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活动。1940年,刘良模流亡美国,他把《义勇军进行曲》带到美国进行推广,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听到后,十分喜欢。刘良模回忆这段往事时说:“罗伯逊把《义勇军进行曲》叫作《起来》,他把《起来》排在他到美国各地举行音乐会的节目单上,走到哪里,就把《起来》唱到哪里。”
1940年,美国歌手保罗·罗伯逊在美国纽约罗易桑露天剧场演唱《义勇军进行曲》
1941年,罗伯逊在费城灌录了历史上第一张由美国人主唱的中文歌专辑唱片,主题曲就是《起来》。
纪念
国歌展示馆
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国歌展示馆就收录着一张苏联出版的罗伯逊灌制的《起来》唱片。走到展台前,参观者可以清晰地听到60年前,保罗·罗伯逊用非常标准的中文饱含激情的演唱。
为了纪念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歌精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中共杨浦区委员会、杨浦区人民政府联合建造国歌纪念广场及国歌展示馆,选址就在荆州路405号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旧址。该项目于2006年11月30日奠基,2009年9月25日落成开放。时任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的李国才是国歌展示馆的策划筹建者之一,他和几位项目负责人寻访各地,收集了410余件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全面展示《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背景、过程和影响。
从大连路地铁口出来(图中右侧),迎面就能看到国歌展示馆
在这410余件珍贵资料中,有三件藏品被李国才称为“镇馆之宝”。第一件,便是《义勇军进行曲》的首版唱片,是李国才从一位民间收藏家手里购得的。
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唱片
第二件,是一段声音,也来自于一位民间收藏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期,国旗、国歌等方案还未最终确定,《人民日报》上刊登了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的启事,当时国歌的应征稿有632件,但国歌征集小组讨论下来,觉得都不是很满意。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大家一致建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但一部分人认为歌词不适合即将建立的新中国,建议修改。作为国歌征集小组的成员之一,田汉建议修改歌词,认为当时作词的大背景是抗战,现在解放了,背景变了。但周恩来说:“要么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了。”最后,毛主席一锤定音,认为虽然中国解放了,但要“安不忘危”,所以歌词不变。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大会,周恩来主持会议,讨论《国都、纪年、国歌、国旗决议草案》。全体代表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歌展示馆的那段声音,就是周恩来主持国歌表决的一段录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赞成的请举手。请放下。不赞成的请举手。怀疑和弃权的请举手。有一位弃权。我们现在以绝大多数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我们现在的国歌。”“当时我们几位项目负责人聚在一起辨别录音的内容,他们都听不出来,只有我听出来了,因为我跟周总理一样,是江苏淮安人。”李国才笑起来,脸上满是难掩的自豪。
第三件,是《风云儿女》的电影胶片。李国才说,时隔80年,《风云儿女》的电影胶片很难寻得。展示馆中收藏的那套电影胶片得来不易。
电影《风云儿女》胶片
2011年冬,国歌展示馆获悉辽宁省辽阳市有一位私人收藏家藏有一套《风云儿女》电影胶片。李国才与国歌展示馆两位同事揣着10万元钱,前往辽阳购买胶片。启程前,李国才心里百感交集,除了激动、兴奋,心里还有一丝担忧:“我不是文物收藏方面的专家,万一收了个假的回来,没法交代。”他跑去请教一位电影放映员朋友。朋友教他,老胶片因为材质关系,质地很脆,易折断;近些年的胶片,里面掺杂了尼龙丝,柔韧不易折,且燃点高,燃烧后会有味道。
12月26日下午,李国才一行到达辽阳,见到了那9盘珍贵的电影胶片。“盘数与历史记载相符,然后就是看内容。当时辽阳零下39度,我们仨人坐在上千个坐席的影院内看完了89分钟的全片,鼻涕都流得老长。”尽管身上冻透了,但是李国才心里热血沸腾,胶片内容真实无缺,现场计时与片长吻合,声音图像清晰,品相非常好。然而他依旧不敢大意。他按朋友说的,从片头的空白胶片上剪下一小片测试,心顿时凉了半截:胶片特征与新胶片相符。李国才不死心,他电话联系收藏者,沟通之后,他决定再试一次,又从另一盘胶片上剪下一小片,测试结果符合老胶片特征。李国才反复对比两盘胶片,结果发现,第一盘片头的胶片有细小的接头,或许是因为此前断裂过,在片头接了新胶片。这下李国才终于放心了,他又以影片中有几处细微的跳帧为由,跟藏家砍价,最终以6万元的价格收回了这套难能可贵的《风云儿女》老电影胶片。
孩子们参观完国歌展示馆,在电子留言墙上写下“我爱你,中国”
如今,国歌展示馆已接待了数十万参观者,它已经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因为与地铁出口紧紧相接,又处在写字楼林立的地区,国歌展示馆总能吸引到许多人前来观摩。附近工作的张先生与同事路过此地,看过展览后感慨新中国不容易。曹女士陪儿子和他学习小组的同学前来观摩学习,几个小孩子围在聂耳手稿周围,认真严肃地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曹女士说,国歌馆的展示手段很现代,通过国歌的历程,让孩子们了解了那段艰难的历史,今后他们对国歌的体会更深刻了。
国歌纪念广场的国旗雕塑
记者后记
从国歌展示馆拾级而上,国歌纪念广场掩映在绿树成荫的绿化带中,广场旁边,两位老人萨克斯齐奏《You Rise Me Up》,“你激励了我,故我能立足于群山,你鼓舞了我,故我能遨游于暴风雨的洋面。”伴着乐声,纪念广场上的国旗雕塑仿佛也迎风飘扬起来。这面旗帜,正是中国共产党和千千万万先辈烈士用鲜血托起的。同样,没有向延生、李国才这些为求历史真相上下求索的前辈,我们也不能得见历史的全貌。如今,66岁的李国才退休了,他置办了萨克斯,也准备学起来。
有一份调查问卷期待你的参与!
点击页末阅读原文开始填写
《音乐周报》音乐专业在校师生调研问卷
只需1分钟,感谢你的支持~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热门文章精选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