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国勇:怜惜听力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2-04-23


文 | 张国勇



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世界各地都以多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在贝多芬浩瀚的作品目录中,《第九交响曲》可能是最令人感动的,过去一年,每到执棒此曲,都不由得赞叹它的伟大。据记载,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已经彻底失聪,仅能凭借以往积累的内心听觉去构建和着色。在指挥此曲首演时,当最后一个和弦终止,竟是由身边首席提醒他台下正在鼓掌,那一刻的贝多芬只能“看到”掌声,无奈地去感受听众的欢呼……乐圣是伟大的,没有音乐家能在如此逆境中完成这一壮举,而拥有健康的听力对我们普通的音乐工作者来说更显重要。 


从事交响音乐的演奏家,日常排练、舞台演出,最关键的是互相交流。他们要依靠敏锐的音乐听觉,揭示和声的色彩,调整声部间平衡,培养彼此的默契。这一系列创造美并不断分享的过程是愉悦和幸福的。但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生理听力却在遭受难以修复的伤害,尤其是激昂震撼的音乐,在排练厅和音乐厅里的瞬时分贝是很高的。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人的血压、心跳也都会有影响。记得小时候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读书时,第一次从教小提琴的王人艺先生那里听到“听力受损”这个概念(从事小提琴演奏,左耳紧贴面板,尖利的声音从琴身直冲进去,导致左耳听力衰退比右耳快得多)。听力受损导致我们无法准确地控制和感受音量。因此,即便不能抛开主观上的职业设定,也要把工作最大程度建立在保护听力的基础上。 


演奏员对于听力的关注应当是始终的。记得学生时期黄晓同老师的乐队课,他特别要求从最基本的对音开始就一定要小声,如果大家都拉响,分贝越提越高,最后就是谁也听不见自己,“把对音搞成一场乐器间的音量竞赛是很糟糕的事情。”另外,对于音色偏独特的打击乐器(镲、小鼓)、高频吹奏乐器(短笛、小黑管)来说,在正常排练之外的练习也应该格外注意周围环境是否适宜演奏。乐队中,铜管、打击乐声部应该放置透明的挡音板,用以保护周围同事的听力,并消除听觉盲点。排演间隙休息的15分钟,是难得静下来的时间,有经验的音乐家一定会安心休息,让耳朵重新恢复弹性和敏锐度,此时无论是交谈还是练习,都应该细语轻声,这也是良好修养的体现。(国内某号称一流的钢琴家,一贯喜欢在与乐队合乐的间隙大弹李斯特,锤地山响,毫不顾忌他人,时常招来阵阵嫌恶。) 


前两天,收到一位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录音,让我提提建议,他特别嘱咐要“佩戴耳机收听”;通常,在很多音乐主题的音视频网站推送中,也会看到下方标明“建议使用耳机收听/看”;此外,我了解到:乐团低音声部的演奏员(大提琴、贝斯或是长号、大号)在练习分谱的时候,特别倾向于使用耳机感受作品。不得不承认:手机、一般音响的功放跟佩戴耳机的效果是无法媲美的,尤其低频部分差距更是明显。但是,对我们听力损害的一大杀手恰恰正是耳机。长期佩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声音几乎全部被鼓膜吸收),不仅会造成外耳道损伤,还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在此,特别建议同行们适度使用耳机,最好不碰耳机。 


今年3月3日是我国第22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9个“世界听力日”。据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听力受损。到2050年,全球预计有近25亿人,即每四人中有一人将遭受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 


营造健康声音环境,控制噪声影响,这关乎到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噪音污染与控制措施已初见成效,然而某些传统习惯和“城市病”却很难在一朝一夕中改变:市区内的喇叭、建筑施工的轰鸣、公共场所的喧哗、婚丧嫁娶的锣鼓等,依旧在时常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前段时间,媒体报道某男星因楼上邻居每天产生噪音而苦恼不堪,无奈报警,哪想适得其反,不但问题没解决,还落得被对方威胁到搬家的窘境;不仅一例,近日,一个在地铁里旁若无人开着免提大声刷视频的男人,被身边女士善意劝阻时,连拌嘴的“序奏”都省略,直接抽出一记耳光……


对职业音乐家来说,热爱音乐的初心没忘,传播大美的责任在身,理当科学用耳,珍惜听力——因为这世上,乐圣是惟一的。同时,也在此呼吁大家主动增强文明意识,自觉维护良好的声音环境,毕竟“健康生活、安心工作”是咱们每个人都期盼的小幸福。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热门文章精选 


红色经典诞生地藏在京西一百多公里的深山里 |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姚峰:音乐是我始终向前的力量 | 人物


中国音协弦乐学会正式成立,弦乐演奏大咖都来了


张国勇:艺术与手机的角力


取消音乐考级?早干嘛去了!| 争鸣


校考到联考,艺考转方向了?


学音乐教音乐听音乐爱音乐看什么?点开就知道了


钢琴“基本练习”:练什么、如何练?


亚健康!中国歌剧之现状


好的合唱团,好在哪里?


声乐老师,你的声乐理论从哪里来?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