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国勇:谈谈职业病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2-04-23


文 | 张国勇



2020年,国家卫健委研究制定了《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并组织开展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讲起“职业病”,我们不禁想到近些年对农民工兄弟关于此类的报道:尘肺病、血液病、鼓膜损伤……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眼前利益降低成本,放弃了对工人最起码的劳动安全保障,同时,高危行业工作者也大多缺乏对自己应有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意识,这些永久性的致疾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更是威胁到生命安全。其实许多易发的职业病工种在最初的劳动损害是轻微可控的,并且有严格的保障制度,然而长期忽略的后果造成不可逆转,令人心痛。


时常有朋友羡慕我们这样从事音乐职业的人,整日管弦通鸣、赏心悦耳,鲜花掌声,赞誉不绝,真是神仙般快活。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光鲜亮丽,职业造就的背后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尤其是面对那些违背了正常生理状态、不符合人体结构的器乐练习,“劳动损伤”不可避免,使音乐家、演奏员们不得不承受职业病的折磨。


论及交响人的职业病,我不是专家,但多年从业经验也让我有些粗浅的理解:长期的职业训练,让演奏员的部分肌肉过度使用,“闲置”的部分则产生退化,而久坐更是突出了整个机体的不均衡,肥胖、体虚、亚健康成为常态。由于专业类别不同,演奏员的劳损情况也有差别,弦乐演奏员,通常腰椎不好,颈椎受损,过度消耗的手臂、手指经常导致腱鞘炎、肩周炎、筋膜炎;管乐演奏员,大量的用嘴、用气,往往容易造成面部、肺和神经损伤。此外,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尤其是现场演出带来的巨大压力,着实加重了演奏员们的身心负担,高血压、眩晕症、心脏病和失眠亦时有发生。


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核心是人才。怎样防止或减缓一线演奏员们职业损伤的发生,严控“非战斗减员”,延长艺术生命?这里提几点建议:


首先,要把排演前的热身练习常态化、制度化。随着交响乐团职业化进程的深入,目前已有一些乐团要求乐手提前打卡,在充分热身的情况下开始排演工作。这看似“不近人情”,却最大程度保障了演奏状态的自然顺畅,值得其他乐团借鉴参考。


其次,排练间隙要学会充分休息。工间茶歇的十几分钟,格外宝贵,可以让演奏员们恢复头脑清新,肌肉得到放松,尤其一些排练厅终年不见太阳,休息时间里演奏员们可以来到户外,补充能量。可惜的是,很多人并没有珍惜这宝贵的闲暇:瘫倒在椅背上玩游戏、看手机。我还亲眼目睹有人上厕所都要保持游戏的延续性,可谓“双手脱把战犹酣”(中医建议的如厕时闭嘴踮脚舌抵上腭思想集中,是很有道理的),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第三,要保持良好排练状态。在音乐欣赏讲座上总会有乐迷问我,如何评判一个乐团的演奏状态?我一般不会从太专业的角度去回答,而是说:请看看弦乐的最后两个谱台是否坐直了。料想凳椅坐半,心随乐动,定会打动听众;倚背瘫坐,神情漠然,不仅影响艺术质量,更损害自身健康(医生说“坐如钟”是最不损伤腰椎的)。心不在焉、懈怠与贪图舒适的坐姿,不仅丢了职业操守,更是慢性致病。 


交响乐作为表演艺术,“现场”既是展示光彩的平台,也是充满未知的挑战。端坐于现代化的音乐厅内,面对百千听众,任何一点点瑕疵都会被放大数倍,给演奏员带来“噩梦”。作为总监、指挥,应该在提高乐团业务水准的同时,把疏导团员们的不良情绪、调整演奏员的积极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作为工作侧重。


由于职业原因,我也曾一度饱受腰椎间盘突出的困扰。医生告诉我,现存的腰椎与颈椎问题是永久性的不可修复,唯有增加肌肉力量、给予其强有力的支撑,才能缓解病痛。从此,我每天坚持做操,科学锻炼身体,腰椎间盘的隐疾再也没有复发。可见,充分认识专业特点,预知劳动损害,建立防范意识十分重要。套用控制成本的老话,“开源节流”——政府支持、乐团造血是开源,保持健康、少去医院是节流。我在之前的工作单位,曾倡议并坚持和同事们一起到户外阳光下做工间操,若是持之以恒,必收益良多。怎奈物是人非,试问国内能做工间操的乐团还有几个? 


“好音乐家都是真性情、真感受……”每场音乐会之后,大家往往会有一场欢聚,如若说小酌可以怡情,是相互艺术碰撞的延续,那么,灯红酒绿中的奢靡、觥筹交错间的酩酊,却是对我们职业生命的极大损耗。


“道可道,非常道。”世间万物,皆遵其法。而于这肌体与艺术之间,也都要恪守规律。以枯燥难耐的青少年时光所换取的艺术生涯,怎能不珍惜?肆意挥霍实在令人痛惋。希望大家自律内省、怜爱羽翼、志存高远、业精于勤——也唯有此,大抵才对得起我们“悲苦”的童年吧!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热门文章精选 


黄宗权:音乐研究生正在“泡沫化内卷”


无数合唱团唱着她的作品走上国际舞台


张国勇:《灯塔》


最全揭秘来啦!“七一”天安门广场7万人大合唱是怎么做到的


声乐演唱中,语言才是训练声音的真正手段


“文华”“金钟”双料冠军党华莉,今年小提琴博士毕业 | 人物


学音乐教音乐听音乐爱音乐看什么?点开就知道了


钢琴“基本练习”:练什么、如何练?


亚健康!中国歌剧之现状


好的合唱团,好在哪里?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