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成考取内地第一位铜管博士
文 | 张听雨
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央音乐学院新一届的博士们陆续接到了录取通知书。小号演奏家、中央歌剧院小号首席郭志成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随陈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成为了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以来第一位国内铜管专业博士,也是中国内地自主培养的第一位铜管博士。
“考博”三难,心态正就扛得住
这是中央音乐学院建院以来第一次有人考取铜管专业的博士,郭志成表示:“铜管考博,排除乐器差异外,我认为主要是对音乐的处理要求很高。技术要做到完美无缺,风格上要‘吹什么像什么’,保证风格把握的纯正。”郭志成现任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小号首席,他2002年以第一名考入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冯宁,2008年以第一名考入武汉音乐学院师从李放,2018年以第一名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陈光并获得一等奖学金。这次“考博”成功是他人生的一个节点,也是求学之路上最难过的一关。
难度来自无从借鉴的经验和不容乐观的现状。难度之一,在于“前无古人”。郭志成之前,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自从2018年设立博士点后,还没有一个铜管博士考取,没有可参照的先例,身边也没有人支持。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他能考上,这给郭志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十分有韧劲的郭志成说:“我觉得人生做些新的尝试,怎么看都是一件很酷的事。”顶着压力,郭志成开启了漫漫备考路。考博士需要现场听音乐写作品介绍,郭志成准备了四十部交响乐的介绍,每天背一部,一点点背熟。
难度之二,在于和其他专业竞争。铜管乐器和弦乐、木管共同竞争录取名额。从技术上来看,铜管绝对处于劣势——炫技是炫不过弦乐的,而这次是线上考试,音色在视频里会打折扣,并且铜管对耐力的消耗高于其他乐器,反复录制视频对于铜管乐器也是不利的。基于诸多考虑,在选曲方面,郭志成考虑到非铜管专业评委的感受,在古典曲目中选择了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这个曲子不管是不是铜管专业都相对熟悉,如果演奏得足够好更容易获得青睐。”现代派作品郭志成选了亨利·托马斯的《小号协奏曲》,“为了跟其他专业拼,曲目得足够难,这部作品中有很多很酷的技术性片段。”
郭志成为博士考试初审录制的海顿《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第一、二乐章(伴奏:李娅)
难度之三,在于工作与考试需并重。招生简章一出来郭志成就开始准备,而今年恰逢中央歌剧院新剧场开幕,大量的演出与排练对郭志成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挑战。尤其小号声部对于耐力的消耗也让他有时下班后不敢再练,一则是精力耗尽,二是如果疲劳演奏一天还执意练习,会损伤唇部,更是得不偿失。“考试加上工作,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再练了。人会累,嘴会疼,嘴疼的时候我只能对着小号吹气,同时伴随着手上的指法模拟练习。”郭志成说,虽然备考过程十分艰难,但是只要心态端正,就不至于扛不住。
参加比赛,“输赢都吃顿好的”
比赛锻炼吹奏能力,磨练表演心智,除却考试,郭志成参加的很多重要比赛也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比赛获奖是2010年,郭志成获得了第八届中央音乐学院铜管独奏比赛二等奖,这个比赛是全国级别最高的铜管独奏比赛。这也是郭志成第一次走出武汉音乐学院,为中国小号界所知。“在学校觉得自己吹得不错,但没有实际出来了解过同行的水平,就想跟来自全国的演奏家们一起同台竞技试一试。”
2015年,他参加韩国济州岛国际小号独奏比赛,获得三等奖,成为第一个在此项赛事小号独奏项目中获奖的中国内地选手。这次比赛准备得尤为艰苦,郭志成回忆:“歌剧院上午10点排练,比赛前的3个月,我每天7点半到单位练号,最后一个月,6点半天还没亮,就到单位练习。”这次比赛前,郭志成没有找任何一位老师上课,他想看看靠自己准备,到底实力几何。比赛前,他在剧院演奏了一遍比赛的曲目,请同事们做评委,模拟了一遍比赛的场景练练胆。比赛最后一轮的决赛作品郭志成在国内没有找到钢琴伴奏谱,“我是到了韩国后才第一次看到伴奏谱,之前主要靠听音频尽量去记住伴奏的旋律来练习。”第三轮前,当地的记者便已经开始采访郭志成,认为他是选手中很有希望获奖的一位。成绩出来后,郭志成坐在观众席上久久说不出话,等观众散去,他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出来。
2017年,郭志成参加了第一届津宝国际小号独奏比赛:“因为已经在济州岛拿过奖,这次自信了很多。但是一直也没在国内拿过第一,我想证明一下自己。”最后,郭志成获得了小号职业组的第一名。
回想这些备赛心得,郭志成认为,练琴最有效率的办法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定量的东西。比赛就是逼自己一把的途径。而对于克服比赛带来的心理压力,郭志成有一套“自己对付自己的话术”:“我一般就是本着学习的态度,但是奔着第一准备。我参加比赛之前会告诉自己,我做的不是一件什么不好的事,不管拿不拿奖都不丢人。赢了当然好,输了也没关系,至少我尽全力准备的话我自己的专业水准得到了提升。而且还能上台吹独奏,积累了多个曲目的舞台经验,怎么看都不会亏本。这次输了可以下次再来。而且我觉得一次怕输,这辈子都会怕输。说到底,比赛有一定的运气成分,谁能保证什么呢?尽力就好。赢了请大家吃顿好的,输了自己吃顿好的,下次加油。这样想的话就能扛住压力。”
工作十年,动力源于热爱
大三暑假,郭志成考完试正在网吧打游戏,刚刚第一局开始,他的老师李放打来电话:“郭志成,北京有个乐团招聘,你下周去试一下。”曲目也没准备,郭志成隔了一天便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到中央歌剧院参加招聘考试。
考试当天,时任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是主考官,吹完指定曲目,俞峰拿出歌剧《图兰朵》的片段让郭志成视奏,当时郭志成根本不知道《图兰朵》为何物,连“茉莉花”都紧张得没想起来,靠着平日扎实的基本功,最终他顺利通过了考试。2012年,郭志成正式入职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担任小号首席职务至今。
郭志成跟随中央歌剧院走台,演奏斯特拉文斯基《普契涅拉组曲》中的著名小号片段
“初生牛犊不怕虎。”吹乐队是从“自信”到“不自信”,再到自信的过程。刚来觉得自己什么都行,而随着失误的出现与标准的提高,又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直到最后,阅尽千帆,拾起自信,这也是郭志成的经验。“我来乐团的第一场演出是《复兴之路》,里面有大段的小号独奏,演下来同事都给我鼓掌。当时有的地方吹得也是‘稀里哗啦’,现在想想,大家是在鼓励我。”10年来,他随剧院排演《图兰朵》《蝴蝶夫人》《卡门》《茶花女》等十数部世界经典歌剧,数十部世界经典交响乐以及多部中国原创歌剧;多次出访瑞士、意大利等国家演出;两度随剧院受邀参加普契尼音乐节;与俞峰、杨洋、李心草、汤沐海、郑明勋等指挥家合作演出并受到一致好评。
歌剧院前小号首席ELOY告诉郭志成一句话:“在家练习,没有什么是困难的。”俞峰也曾告诉郭志成:“演奏员上台都会紧张,而最后拼的就是‘艺高人胆大’。”一段旋律的失误,一个音的“冒泡”经常会成为折磨铜管演奏家的心理阴影与隐衷,这需要大量的演出经验来“疗伤”。2014年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7月23日俞峰执棒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出了作曲家的鸿篇巨制《英雄生涯》,郭志成在里面担任降E调小号的独奏声部。当天他“冒”了一串音,表现令在场的许多人摇头叹息,这也是郭志成心中的一个痛。直到2020年10月28日、29日,国家大剧院上演了由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合作演出的《英雄生涯》,郭志成特意又挑选了降E调小号的声部演出,“这次的演出了却了我的一个心病。”演奏家成长的过程亦是不断“疗伤”的过程。
一路走来,父母、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在不断地启发郭志成。“初三的时候家里遇到变故,父母双双失业,经济其实很困难,但我妈还是坚持陪读。进入附中后,冯宁、李放两位老师给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让我明白了学艺先做人的基本道理。研究生阶段,陈光教授让我深切地意识到演奏要心无旁骛,吹号永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热爱是进步的动力,郭志成曾经组织过一组铜管五重奏,当时的成员皆是中国爱乐乐团、解放军军乐团和中央歌剧院的一些职业演奏家,白天大家都有工作,排练从夜里十点开始,经常到凌晨一两点结束,演奏者们聚在一起只为热爱,而热爱也是演奏者持续进步的源动力。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热门文章精选
四十载军旅艺程,五次天安门庆典,他以零失误率指挥军乐团为祖国献礼 | 人物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