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各博物馆,讲解员收入低,多无编制。像河森堡这样有所成就的少之又少。
诚然,个人努力是一个方面,但十万(没统计,只是约数)讲解员只有一个河森堡。从讲解员晋升为管理层的也就半坡、三星堆有先例(仅个人所知)。
相对于其他职业或者其他岗位,努力与回报不成比例,更多的是努力的方向都找不到。
我所看到,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走了,或者转行了,留下的以混日子心态居多。
作为一个职业,为什么如死水坑一般?
作为一个职业,如何让人坚持下来?
作为一个职业,前景在哪里?
说实话,在各博物馆,讲解员收入低,多无编制。像河森堡这样有所成就的少之又少。
诚然,个人努力是一个方面,但十万(没统计,只是约数)讲解员只有一个河森堡。从讲解员晋升为管理层的也就半坡、三星堆有先例(仅个人所知)。
相对于其他职业或者其他岗位,努力与回报不成比例,更多的是努力的方向都找不到。
我所看到,很多优秀的人才都走了,或者转行了,留下的以混日子心态居多。
作为一个职业,为什么如死水坑一般?
作为一个职业,如何让人坚持下来?
作为一个职业,前景在哪里?
两个圈内名人的回答
▼
01
真心付出终有回报,功夫越深机会越大
/ 河森堡 /
1
谢谢题主邀请我,看了问题描述以后怪不好意思的,我觉得我现在还不算有所成就,只能算是刚打开一点局面。
我也不怕丢人,就直说了吧,我就是题主说的那种“ 收入低,无编制 ”的讲解员(我劳务派遣)。
前不久,北京另外一家博物馆的讲解员(北京文博圈里的名人)来国博找我玩,我们俩讲解员就坐国博的咖啡厅里聊天,聊着聊着就开始变成诉苦,最后我们俩人都快抱头痛哭了。
说实话,当讲解员真不容易,而我相信题主也应该能感觉到,在讲解员这个岗位上,越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越觉得不容易,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心里就越觉得委屈,我时常有一种抱着杠铃游泳的感觉。
我2011年7月入职,到今天已经五年多了,这五年里我数次觉得自己“真坚持不下去了”,有一次辞呈都打印出来了,后来想起我刚入职时立下的志愿:“成为全国最优秀博物馆里最优秀的讲解员”,我徘徊半天,又把辞呈撕了。
2
题主在问题描述里说“ 这个岗位上留下的以混日子心态居多。”
我承认,讲解员这个岗位确实会让人颓丧,但我想说,作为一个讲解员,如果想有所发展,这种混日子的心态是半点都不能有的。
因为一旦这种心态出现,就很容易形成惯性,一旦形成惯性,人在这个岗位上也就废了。
我时常去一些外省的博物馆参观,并且特意请个讲解员,有的讲解员一看就是没有心气儿吊儿郎当的状态,业务能力也不行,讲的内容既没情绪也没干货,到最后变成我在展厅里给他讲了。
讲解员如果一直是这种状态的话,很难有任何发展。
3
就我目前的体会来说,讲解员要是想打开局面,首先要对自己真诚,别骗自己。
先问问自己:“真的喜欢讲解员这个工作吗?” 如果自己对此有任何迟疑,那就别坚持了。因为博物馆讲解员是一个很边缘化的岗位,不像网络主播或者留学中介就算没有十足的斗志和热情,也能跟着大环境往上走。讲解员的心态要是不温不火,在事业上就不会有任何进展。
如果真心喜欢讲解员这份工作,那就要努力让自己符合人们心里对你这个身份的期待。
一般公众对博物馆讲解员的期待就是“表达能力强,知识渊博”,自己在岗位上磨练的时候,就要努力地把自己往那个方向去塑造,去沉淀。
我的切身体会是功夫越深,机会就越多,自己的余地也就越大。
在这不要脸地强吹自己一句,如果把我遇到的一些机会,交给刚才我提到的那个地方博物馆里吊儿郎当的讲解员,他真接不住。
时常在心里问问自己:“我在馆里是不是最顶尖的讲解员?是不是头一号?”
如果不是,想想为什么,该怎么努力。向外投射的力量是自身内部力量的延伸,如果自己的业务范围内的工作还没有做到最好,就先别想着在外边发展。
4
如果自己的业务能力也已经非常精熟了,并且在岗位上也有不少沉淀和思考了,那就在博物馆外开辟新的战场。
这一步对于完成了前两步的讲解员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一直守着自己博物馆的那块小地方而不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你会发现自己的事业封顶了,再也“折腾”不起来了。
我所谓的新战场,指的是可以让自己得到更多关注的平台,典型的例子就是知乎和微博。
之所以称这种平台是战场,是因为一个对事业有追求的讲解员,不是来这种地方摸鱼闲逛的。在类似于知乎这种以知识为主题的平台上,博物馆讲解员要充分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知识沉淀,成为一个强劲的高质量信息输出源。
而且说句很务实的话,现在在知乎上通过高质量的内容获取一份额外的收入并不难,只要用心为大家准备精品,自己的付出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的。
5
当这三步都做完之后会发生什么?
你会发现一些出版社和出版公司开始联系你,希望能把你的文章做成合辑出版,你又因此多了一个作家的身份。
一些节目和活动也开始邀请你,你会有机会上电视或者其他的媒体平台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认识你。
一些业内的老前辈也开始原意提点你指导你,让你少走一些弯路。
一些网红也和你成为了朋友,你们谈笑风生,互为助力。
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前方还有更长的路,更急的弯,更多的过客友人,更多的密林山涧。
我特别希望在我退休的那一天,当我转过头看着那座我工作了几十年的博物馆时,我心里会觉得,不仅是我选择了讲解员这条路,这条路也选择了我。
共勉。
附:
国博讲解员袁硕眼中的人类进化史,
远比你所想象的残酷
自微信公众号“一席"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79h83ym6&width=500&height=375&auto=0
02
职业岗位不是囚笼,关键还看努力程度
/ 螺旋真理 /
1
博物馆讲解员比博物馆其他职位的特点,在于不确定性,没有一个正规的上升模式和评价机制。
但是现实当中这个职位又是能人辈出,有当了文化厅副厅长的,有当了博物馆馆长的,当年也有因为竞赛获奖奖房子奖地的,甚至有当上政治局常委的,可见职业和岗位并不能决定人,还是要看自我的努力方向、程度以及抉择,当然也不能忽视时代的需求。
2
我的好朋友尹凯在《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诞生、发展与演变》一文中写到:
20世纪的非西方社会的博物馆是教育先行的,启蒙民众、塑造民族国家、传播革命政治话语成为当时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内涵,而这一现象也从某种意义上印证了博物馆发展的建构主义,即博物馆某些职能的出现与关系重组是与外在的社会空间与文化空间息息相关的。
博物馆讲解员其实是狭义博物馆教育的第一实行者,在用教育建构起来的博物馆价值序列中,其实本应排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然而为什么实际情况有差异呢?
3
具体到博物馆自我定位层面,当时博物馆定位于“研究机构”,崇尚学术研究。但是对学术研究的追求,被当时博物馆“以物为中心”的认知窄化了,导致博物馆研究实际上成了器物研究,而物与人的关系研究长期被忽视,导致了一种初心与手段的错位,这个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4
在3.的影响下,最早博物馆组织构建的时候,会把器物部门建构为“研究岗位”,趋向于使用大学毕业生或者旧知识分子中有器物家学传统的人,而讲解部门则定义为“群众工作部”,趋向于使用高中甚至初中毕业生。这种建构导致了讲解部门、乃至于后来升级成为的教育部门话语权偏弱,资源投入不足,才导致了题主产生的一系列困惑。
5.
但是,职业和岗位并不是人的囚笼。继续假定题主是个萌新,那么职业建议如下:
甲:如果在一个重视业务工作的大型博物馆,不妨把讲解员这个工作坚持下去,在熟练掌握后,可以追求升格为教育岗位,主要从事博物馆教育活动和产品的开发、策划工作。那么什么是优秀的讲解员,答案很多元,我也曾在知乎上回答过,但是作为一个统一和规范化的标准,我建议参考:《博物馆讲解员资质划分(GB/T 25600-2010)》的要求。如果对经济有一定需求,可以考虑在技能成熟之后跳槽到以博物馆教育开发和实施为主的教育公司工作。
乙:如果自己确信学有专长,可以谋求转岗到博物馆的其他部门。前提是你是考古文博、历史、艺术等教育背景,并且确实有能力进行学术研究。这一方面要求你能把你的学术能力展现给馆里的领导和同事,让他们认可你,方法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参与研究课题等等;一方面要求你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至少要做到你期许岗位的领导欣赏你。
丙:如果你有对“成功”的渴望,那就要离资本“近一些”,这样才会发现预想之外的机会。原则上说,博物馆讲解员通过为博物馆服务而实现为社会服务,但是你也可以跳出职业的束缚,选择直接为社会服务。这种方式特异性很强无法一概而论,但是要求自身业务要过硬,对博物馆、社会和器物的理解都要正确合范。这条路难的不是一时的收获和风光,而是可持续发展。
6.
此外,人的上限受自身的取法所限制,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如果你已经工作了三年以上,博物馆讲解员将成为你一生的“烙印”,要学会活用这种影响给自己争取附加值,而不是陷入鄙视链的环节当中。
以上,就是一个前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回答。
文字来自知乎网|视频:一席(yixiclub)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qq群:608748703
投稿:3319995230@qq.com
qq群 149299743(已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