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职业能力建设谈
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专业队伍”?
建设正义、热情、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 宋向光 /
当代博物馆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建立高素质专业队伍是博物馆从容应对挑战的重要保障。全球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发展,终身教育,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博物馆观众消费型需求意愿的增强,这些外部条件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博物馆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博物馆也遇到工作队伍多元化、从业人员流动性加大、专业知识与技能滞后等问题,加强对从业队伍状态的了解,加强对博物馆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优化和提升,是加强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近代公共博物馆建立伊始,其主要任务是服务于构建理性知识体系,博物馆业务人员以典藏研究员为核心,藏品收集、研究和展示业务主要由典藏研究员个人承担,日常性文书工作和库房管理工作则交给助手打理。
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博物馆行业化的发展,博物馆业务内容、周界、流程、标准等逐渐清晰,博物馆专业岗位职责逐渐明确,对工作人员的从业能力要求也逐渐明了。
二十世纪中期,博物馆从研究型组织向企业型组织转变,管理重点从胜任向绩效迁移,藏品管理、社会教育、藏品保存等曾被视为辅助性的业务被提升为博物馆业务链中的重要环节,这些业务不再仅是做事了,而是成为博物馆业务系统的专业性岗位。加强各项业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状态,是保障博物馆组织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各国博物馆借鉴职业教育经验,对博物馆从业队伍现状进行评估,根据社会发展和观众需求状况,提出博物馆从业队伍建设要从“特质”培养向整合了职业态度、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转变,要加强信息能力、创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养成。
职业能力的属性是什么?
包涵着哪些内容?
职业能力是如何养成的?
职业能力是劳动能力的具体体现,“能力是胜任社会工作角色的要求所必须拥有的充分的技能、合适的态度和经验”(英国继续教育处:“走向能力本位体制”)。
美国学者盖力和波尔也指出,“能力是与职位和工作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需的知识、技能、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就是能力。”从事职业能力培训研究学者指出,职业能力是复合型的,包括了一般性的关键能力,从事特定行业的基本职业能力,履行特定岗位职责的业务能力。基于职业能力内容的性质,职业能力还包括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博物馆职业能力是工作人员理解并胜任岗位业务工作的能力。在博物馆职业化建设之初,对员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侧重于“特质”,选用工作人员的主要标准是其是否具备从事特定工作所需的体质及智力条件,以及掌握岗位工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特质”模式有利于业务的开展,但这一标准侧重从业者个人的操作能力,当工作岗位及岗位职责调整时,会引发对工作人员的安置问题。且强调个人特质,对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工作也会带来困扰。
随着博物馆工作专业化、知识化的发展,博物馆主要业务工作的任务、流程、规则越来越规范,这为高等院校、职业学校通过课程培养博物馆专业人员提供了标尺,从而揭开博物馆职业能力“知识化”的大幕。“知识化”模式侧重于系统讲授普适性的行业及岗位相关知识,解读行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博物馆藏品的知识,了解博物馆学研究成果,熟悉博物馆业务规范,通过实习初步掌握博物馆工作的操作方法。
博物馆聘用工作人员的主要考评标准是学习经历和学业证书,通常是学位。掌握专业知识,有助于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岗位工作置于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业务链中考虑,有利于博物馆组织使命的实现,也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博物馆行业中调换岗位。“知识化”模式的问题是将专业人员培养委托给学校,并简单地以学位高低来评价专业能力的水平。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职业能力构成的多元性,注意到劳动能力对人的发展的积极影响,注意到就业从单一岗位向岗位变动的变化,提出职业能力培养应适应就业状况的改变,为劳动者创造有利于个人能力发展且适应岗位改变的条件,提出博物馆职业能力是多层次、多元构成的,即包括核心能力、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同时,注意到博物馆行业发展对职业能力的影响,国外一些博物馆专业组织提出工作队伍建设应面向未来,博物馆职业能力应包括应对当前挑战和未来发展的知识与技能。
如美国博物馆及图书馆服务协会提出二十一世纪的工作人员应具备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能力,生活和就业能力,以及应对二十一世纪热点问题的能力。英国英格兰艺术委员会、苏格兰博物馆与美术馆协会、英国博物馆协会、独立博物馆协会等联合委托对英国博物馆工作队伍建设的报告建议,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应包括有关藏品的知识、数字技术知识及技能、管理和领导技能。
职业能力包涵劳动核心能力、博物馆基本职业能力、具体岗位业务能力。核心能力是劳动者在从事各种专业工作时需具备的读写、计算、劳动意愿、职业态度、社会交往、协作、主动学习、积极乐观等能力,侧重于基础知识和社会生活能力,这些能力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逐渐养成,在参加工作以后进一步加强和优化,贯穿劳动者的劳动生涯。博物馆职业能力建设关注博物馆基本职业能力和具体岗位业务能力。博物馆基本职业能力主要是对博物馆性质、特点、价值观、目的、核心竞争力的认知与认同,对博物馆业务链及博物馆产出特点及标准的掌握,对博物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对博物馆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的认识。
国际博协2000年6月通过并发布了《博物馆专业培训课程指南》,《指南》列举了五项职业能力,其中“综合能力”和“博物馆学能力”是基本职业能力,“综合能力”包括专业、信息技术、交流、研究、环境、项目管理、财务等内容,“博物馆学能力”包括社区、治理、愿景、社会、法律、当前议题等。这些基本职业能力是从博物馆组织发展全局,以及从博物馆职业生涯的整体维度来考察的,是所有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必须具备的。《指南》中的“信息及藏品管理、保护能力”、“公共项目能力”和“管理能力”则是功能性能力,是具体岗位工作能力。
▲国际博协2000年发布《博物馆专业培训课程指南》
近年来,博物馆界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意识、态度和职业道德建设非常重视,博物馆工作不仅是为观众提供服务,也是让工作人员在工作的同时得到进步,体会到博物馆奉献的崇高感,感受到工作成绩的喜悦感,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博物馆工作者对职业的认同和热情,也会感染观众,提高观众对博物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博物馆职业能力建设需考虑处于不同职业状态的工作人员的学习需求,提供多层次、多模块和多样式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条件。多层次是要考虑入职及任职状况,要考虑学校教育与在职继续学习的不同情景,学校教学可以从职业认知、基本知识、普适技能和职业道德入手,让学习者奠定在博物馆行业中工作与研究的基础能力。
新入职人员需要加强对供职博物馆特性、使命宗旨和服务对象的学习,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加强工作岗位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能力的学习,在实践操作中使操作能力从知识记忆转化为身体记忆,使规则规范成为行为习惯,使被动体验转化为内在爱好。博物馆资深工作人员需要同行间的沟通交流,拓展专业视野,接触和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将个人经验提升为职业的共同知识,克服职业惰性和职业枯竭,享受工作的乐趣。
博物馆的特点在于实物性收藏,即为了知识构建、富集和传播的实物性资料,博物馆职业能力的特点也基于此。博物馆工作人员要从知识维度加强对博物馆收藏的了解,要以知识构建为导向揭示和管理博物馆收藏相关信息,要以促进科学进步的态度与博物馆工作团队成员分享藏品相关知识。博物馆职业能力建设的学习方式是多样化的,一般而言,基础性和普适性的知识与技能,可以采取报告会、读书会、学历课程的形式;岗位专业能力学习,可以通过同行研讨、现场观摩、专题培训等方式;对一些强调操作能力的专业岗位,则可以采用师徒制的方式。
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呈现蓬勃向上的积极态势,社会的广泛参与使博物馆举办单位的性质多样化,博物馆从业人员身份多元化,博物馆工作人员来源广泛,各举办单位对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当前,影响我国博物馆职业能力建设的主要阻碍是博物馆工作结构和工作岗位不清晰,主要岗位的职责、业务内容、周界、标准缺乏清晰准确的规定,工作人员选择偏向“学历”要求。博物馆在人力资源发展上的投入不足,人员培训多“任务导向”“操作导向”,更多是个人学习。
为保证博物馆公共服务质量,保证博物馆业务活动的专业化水平,保持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职业意愿和工作热情,博物馆管理部门应切实关注博物馆工作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建议有关机构对我国博物馆工作队伍职业能力建设现状和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吸收有关领域的成功经验,制定我国博物馆工作队伍职业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博物馆主要岗位的岗位描述和就业条件,编写博物馆职业能力建设培训资料,支持博物馆职业能力建设学术研讨,培育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使职业能力建设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推动力量。
《中国文物报》2017年1月31日6版|制图:文博圈、部份自网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
文博圈,qq群608748703,
qq群 149299743(已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