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历史:常考论述题汇总
2021年中考道法最新时政热点,多提30分!
中国史部分
1.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远高于整个欧洲,19世纪初世界10个拥有50万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就有6个。……到了1840年,中国人均粮食仅200千克左右,而美国的人均粮食已经接近1000千克。中国的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西方铁路总里程达9000公里,而中国的陆路还在用牛马拉车运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人为地隔绝于世并且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的一个帝国最后注定要被打垮的。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
1.出现上述材料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哪一政策的实行?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闭关锁国
观点:闭关自守会导致文明衰落
论述:封闭自守不利于接受外来先进文明和发展对外贸易,会导致文明衰落。清朝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了接受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机会,最终逐渐落后于西方。反之对外开放有利于文明繁荣。例如隋唐时期的中国,因为对外开放,最终领先于世界。
结论:封闭会导致文明衰落,开放会促进文明繁荣。今天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应坚持贯彻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努力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婚丧礼俗的变迁最为明显。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以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婚礼习俗也开始删繁就简,效仿西方的心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以后,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尚。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了带有浓厚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和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人民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
1.近代中国开始接触西方文化是从那一个事件开始?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鸦片战争
观点:政治变革有利于推动社会习俗的进步
论述:政治变革后,新政府采取新的措施以及新思想的传入都会推动社会的习俗的变革。近代以来随着政治的变革,婚俗程序逐渐简化,婚姻观念也更加自由化;丧礼也逐渐简化,绿色环保的火葬逐渐取代了土葬;辛亥革命后的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都说明了社会习俗的进步。
结论:政治变革有利于推动社会习俗的进步
3
3.材料一: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二:在回答“商鞅变法有什么意义?”问题时,小历说:“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小史说:“商鞅变法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关于国家发展的观点,并简要加以论述。
例:观点:改革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论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发展了封建经济,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他各诸侯国也实行了类似的改革,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
2021年中考道法最新时政热点
4
4.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无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9世纪后半叶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变革是什么?(2分。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影响国家发展因素方面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2分,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观点1:明清的八股取士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观点2:多元文化有利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观点3:开放和学习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答案示例]观点:开放和学习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清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中国落后受挨打。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中国兴起一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虽然这场改革没有改变中国命运,但是极大地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一向具有开放学习传统的日本在近代史上面对西方挑战做出积极反应和调整——明治维新,让日本走上强国之路。所以,开放和学习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4分)
5.材料一:“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
——1839年6月《致英国国王檄谕》
材料二:“第彼之所恃,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足以制其死命。”
——1840年定海战役中林则徐奏折
回答:
(1) 1840年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发动了什么战争?(2分)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关于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 鸦片战争(2分)
(2) 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愚昧自大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2分)
论述:闭关锁国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造成了清政府的闭塞、停滞、倒退和盲目自大。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凭借强大的国力在全球扩张成为了日不落帝国,而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却对英国一无所知且盲目自大。所以愚昧自大是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4分)
6、开国大典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
观点: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论述:
①从国内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从国际来看,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结论:新中国的成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7、改革开放、经济特区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就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
观点1:建设经济特区有利于中国的繁荣富强。
观点2:深圳特区的发展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论述:
①建设经济特区,可以增强同国外的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
②1992年,深圳的生产总值比经济特区建立前的1979年增长了144倍,从改革开放前的边陲农业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论:建设经济特区有利于中国社会现代主义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表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8、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十一届三中全会。
(2)
观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转折。
论述: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结论:因此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9、邓小平
1979年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选择了邓小平,标题是“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文中惊叹:“一个崭新的中国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
观点: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论述:
①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全会上提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启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引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②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结论: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我们要继承邓小平的遗志,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
👇👇👇
2021年中考道法最新时政热点
1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是为了尽快改变旧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的状况。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重工业门类残缺不全,多数是采矿业或生产初级原料的工厂,除了一些从事修理和装配的工厂外,没有自己独立的机器制造业。这种畸形状态,严重制约和防碍着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叶扬共(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材料二: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这种严峻的国际环境,迫切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和作为军事工业基础的重工业。对此,周恩来曾作出具体说明:“有了重工业以后,才能使国防现代化。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我们的国防力量强大起来了。可是,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一辆汽车。”---叶扬兵《论“一五”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结构的状况。(2分)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2分)
答:经济结构畸形,重工业落后,门类残缺不全。
朝鲜战争加速了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形成。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
观点:国内情况和世界形势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依据。
论证:国内情况是旧中国的重工业非常落后门类残缺不全,严重制约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2分)国际上,新中国成立后,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被迫卷入与美国的直接对抗,从而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威胁。(2分)
结论: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正确的选择,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13分)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对外开放是十ー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我国GDP总量大约在1500亿美元左右,排世界第11位,现在的GDP总量大约在13万亿美元左右,排世界第2。如果看人均GDP,1978年时只有150多美元,排在世界第121位,现在近9500美元,排世界第70位左右。
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有近8亿贫困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时的超过30%下降到了2017年底的只有3%的水平。再过两年,中国将彻底地消除绝对贫困。
请回答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农村改革首先发生在什么地方?(1分)这里的农民在改革中的具体做法是什么?(2分)随后在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现在,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
答: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分)
做法: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1分)
问题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分)评分说明:观点明确2分;论据充分(至少结合两个史实进行论证)4分;结论正确2分。
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分)
论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我国GDP总量大约在1500亿美元左右,排世界第11位,现在的GDP总量大约在13万亿美元左右、排世界第2位。(2分)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贫困发生率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时的超过30%下降到了2017年底的3%。(2分)
结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国要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对外开放。(2分)
1.30年前(注:1865年),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厥能免于垂危”,可是最终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原因是清楚的。在危难之时,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治,认为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大清王朝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难免败亡!——摘编自王芸生编《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二册)
回答:
(1)材料中,日本实行的“新政”是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改革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明治维新。(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2分)
论述:19世纪前期,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他们因时制宜,通过明治维新变法(采取一系列近代化的措施),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发展富强的道路。(4分)
2.英国在近代确立世界霸权,归根到底有赖于其通过制度创新而引领了时代潮流,而当其失去制度创新能力时,霸权的衰落也就在所难免。——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1)文中的“制度创新”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制度创新对一个国家发展的作用,结合材料和和英国的历史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君主立宪制。(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制度创新可以使一个国家引领时代潮流。(2分)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引领时代潮流创造了政治前提。(4分)
3. 材料论述题(8分):
材料:文明碰撞的另一极,是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等列强。工业革命根本扭转了中西方的力量格局,为西方注入了新的生产力,中西方经济技术对比发生根本扭转。工业革命之后,欧洲迅速崛起,取代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开始主导新的世界经济秩序。当年,乾隆皇帝尚可将要求通商的马戛尔礼送出国,但半个世纪后拥有蒸汽机的西方厂商们则成为天朝无法拒之门外的不速之客。--陶然《透过一战看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为西方厂商们“拥有蒸汽机”作出重大贡献的是谁?(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瓦特。(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工业革命扭转了中西方的力量格局。(2分)
论述: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崛起,取代了中国的中心地位;开始主导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而同时期的中国,统治者虚骄自大,固步自封,仍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拒绝与外界交流,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近代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4分)
4、材料论述题
材料: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领土、科技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美国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摘编自夏东《美国崛起因素考察及启示》
(1)材料中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美国崛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2分)
论述: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顺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打败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废除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之后又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到20世纪初,其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4分)
5.材料论述题(8分):
1929年,美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国民经济陷入绝境。……从1933年罗斯福上台开始,美国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使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二》整理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021年中考道法最新时政热点
参考答案:
(1)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分)
(2)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
[答案示例]
观点:罗斯福新改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论述: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场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并且引起了政治危机,造成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为摆脱危机,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其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危机,为此,美国联邦政府相继出台了《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联邦紧急救济法》等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全国工业复兴署、联邦紧急救济署等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350亿美元。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美国经济在1933年夏和1934年春开始小幅度回升,1936年和1937年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1939年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完全扭转。(4分)
距中考只剩40天!
然而,80%的学生在学习中仍旧存在这些问题:
▼▼▼
政治
⊙不懂装懂:老师讲的我都懂,但是考试的时候就不会了
⊙傻傻刷题:每天背诵课本到深夜,成绩却一分都没有长进
⊙不长记性:记过的知识点错了还错,背诵会了但到处失分
历史
●死记硬背:花2小时背历史,机械记忆不理解,转眼忘光
●没有技巧:看懂了材料原文,但就是拿不到分数,
●缺少方法:背了很多答题模板,一考试还是咬笔头拍脑袋
如果你的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一定要引起注意了!
那表明孩子进入了学习的死循环,即使再努力也是在做无用功。
2021年中考政史,难度大!分值多!孩子成绩一直差,拉分太多,严重影响升入重点高中,怎么办 ?看看下面的最新命题预测吧!
2021年中考历史多考30分
扫码立即购买
👇👇👇
2021年中考道法最新时政热点
2021年中考历史多考30分
扫码立即购买
👇👇👇
2021年中考道法最新时政热点
👇👇👇
2021年中考道法最新时政热点
往期资料分享
来源网络 侵权删除 微信:18205613175
点击底部原文链接,可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