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来好口述村史
点击蓝字“大风网站”关注=免费订阅
摘自《參閱文稿》No.2021~16
作者 | 田小野
赵英在(左)、崔来好(右)
我们知青1968年从北京下乡到这个村庄插队,崔来好和赵英在也从中学辍学回家,下乡知青与返乡知青,我们与他们,留下了一段共同的难忘岁月。
赵英在、王明明夫妇给我们煮饺子
村庄,籍红画
崔来好:南什轴村在解放以前,村民都是从山西和陕西迁徙来的,以山西为多。最早迁来的人家有二百五六十年了,卢家,杨家,杨家只有杨如如了,截止到杨如如这一代有九代人了,村里其他的姓氏都是五代、六代。具体年代,哪年来的?没有仔细考查。
从人员结构看,我们所在的南什轴这大村的西村就是个贫民村,没有地主,最大的富农连别村的中农也不如。最富的是安家,解放前也就是勉强解决了温饱。其他姓氏的人家,都是当长工和打短工的。解放前出了两个有文化的人,安贵怀的大爷安重山,在国民党35军,说是当大军官,至死都没有回家;赵保元的四叔叫赵斌,也是有文化的人,在国民党军队任职也没回村。
全村最老的共产党员程存用,1949年入党,当时是民兵连长,他原在北什轴的村,不是本村人。
村民在解放前,大部分给外村人当长工、打短工,后来慢慢转入农耕,人越来越多,形成咱们的村庄。开始他们是没有土地的,少数几户,如安家、赵家、巩家、李家有一点儿土地,大部分的土地,都是解放以后,土地改革,从丈房村的程家地主、从东南什轴村的地主、黑河村的地主那儿分得的土地。而且没有好地,零散的,全是盐碱地,我们叫“时辰地”,意思是如果上午有阳婆不种,到了下午就不能种的地。
解放后咱们西南什轴第一任村支书韩挨何,没有文化,后来学了点文化,能看报纸。韩挨何以后村支书是赵计元,赵计元走了(去世),赵还在接任,赵还在不干了,就是我和赵英在,从1989年干到2006年,干了17年,我们不干了,由韩计换的长子韩俊亮干,韩俊亮不干了,就是韩喜俊干到现在。
西南什轴村解放初的人口是170人左右,1989年、1990年我接任时,人口405人,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时,实有人口464人。农村发展是从解放初的原始耕作到半机械、机械化作业逐渐发展过来的。
赵英在(1989~2006年任村主任17年):我们赵氏家族源于山西省,走西口来到土默川定居下来。截至今日已有七代。赵氏家族虽然没有出过名扬四海、出类拔萃的大人物,但在一代一代的族人中,也有对当地有一定影响的人,也有做出过一定成绩的族人。
大队干部赵计元全家照
赵氏家族的第二个村干部赵长计,他从农业合作社开始,就一直担任村里的政治队长。
还有第三个(村干部),第二生产队副队长赵挨元,担任副队长十几年来,不怕苦、不怕累,得到社员们的一致好评。后来东村西村两个大队合并,赵挨元又一直担任赶胶车队长。人们编下顺口溜,大队有我四哥(指赵计元),小队有我五哥(指赵长计),车头还有六哥(指赵挨元)。意思是村里掌权的都是姓赵的。
改革开放后,我先后担任过村里的村长、书记,连任五届17年,被村民称作“我们的贴心人”,因为我除了把村委会工作搞好,还要为村民的家事操心。这家娶媳妇我代东,那家为老人办丧事我主持,夫妻闹矛盾我调解,儿女不孝敬我劝说。……
崔来好:1958年大跃进,农村也大炼钢铁,我没看到炼出什么钢铁。都吃集体大食堂,不让家中做饭,每家不能私存粮食。那把人们闹的,开始的时候管饱吃,后来分份儿吃,有限制,再后来就把粮食分到各家,自己做的吃。由杨蛮有给分,拿称按人头分,就像吃供应粮,每人都想多要点,可杨蛮有是党员,认真,想称高点不行,只能平,所以人们都恨他。现在想来,那时干群关系很难处理,违反原则不行,达到群众满意也不行。
在我的记忆中,1964年是“四清运动”,当时两个小队的干部都让说清楚,叫“上楼”,干部有没有“多吃多占”?也包括队里有没有私分瞒产?村里有“住村干部工作队”,什么时候说清楚了,就“下楼”。要“说清楚”的队干部受到管制不能回家,家里人给送饭。“下楼”了就没事了。
多吃多占,包括给加班的社员在场面的小房里吃饼子、给每人发一斤全麦面的大饼都要说清楚。清算生产小队的账务,干部做检查,承认错误,刹住吃喝风。我记得当年审查王香香、赵计元,好像还有田云岗、赵挨元。第二年开春开始劳动就没事了,本来就没有大问题。
那个时候西南什轴村是两个小队。东边这个队是王香香的队长,西边儿那个队是张存高的队长,那是四清运动刚开始,四清以前也是他们干的。四清完了1966年到文化大革命,我们学生串联,那个时候村里特别乱好像是没有什么主要领导人了。有了群众专政了,成立了“群专”。
突然就开始“破四旧”,拆除了东村的大庙,那个大庙建的特别好,和呼市的大召寺有一比,有钟鼓很气派,也很壮观。可惜拆了,位置就在后来的小学校,还有我们西村的观音庙也拆了。每家有旧的文物都要打碎。
文革时候有呼市开车到公社和村里搞宣传的,造反派的组织什么一师、三师,发放传单,张贴大字报。我十四五岁跟着看热闹。到了1966年阴历10月家里就要我学医了,跟着邻居家住着的一位姓杨的先生学医,我只学了一年他就死了。……
西南什轴村出外当过兵的有五个人:乔存举、韩玉明、赵保元、赵在在和我。
乔存举和韩玉明是解放前入的国民党傅作义部队,当时有抽丁募兵的规定,乔存举的姐夫李贵宝有弟兄三人,三丁抽一,必须走一人,抽中的就是他姐夫,他是替他姐夫李贵宝当兵走的,傅作义起义后乔存举的部队改编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乔存举是从朝鲜回国后返乡的。
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生产队大队长乔存举
韩玉明的部队没有入朝,编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他去了新疆,娶了个山东籍老婆一起回村来当农民。
赵保元1956年应征入伍在内蒙骑兵师,赵在在1970年11月入伍,部队是65军后勤部,他是库管员、班长。退役后上了呼和浩特气象学校,毕业后分配在内蒙古气象局农气室任科长。我是1972年11月15日入伍的。
赵保元(男村民,生于1938年):我本人于1956年应征入伍,在内蒙骑兵五师13团(9025部队)一支队当骑兵。部队在集宁、萨拉齐都驻扎过,1958年8月赴青海西藏参加平息叛乱战斗,先后到达过玉树地区六个县和昌都地区,我在部队加入了共青团,196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一次,通令嘉奖两次。
赵保元全家照
我们这族赵姓和本村赵计元家的赵家,据老人说,在山西就是世交,但不是一家,走西口时还是一起来的,在西南什轴村生活截止到现在已九代人了。
祖上在山西忻州刘家亥原村,据老人说是走西口挑着担子来的,兄弟五人走西口,返回山西一人,留下四人。
徐燕(西南什轴村北京知青):乔存举还当过西南什轴大队长,两村合并以后,不当大队长了,去当了良种场场长。乔存举参加过抗美援朝,我们进村后,他给我们讲他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讲当时敌人打炮时他们就躲进坑道里,等炮火过去他们就出来打,炮火很密集,震的耳朵什么都听不见。我们问他那时害怕不?他回答“那时什么都不想,简直就杀红了眼”。
崔来好:像程贵云这样跨省娶媳妇的,咱村还有,张福刚也是这样的。咱们村本来就是个穷村,在我记事时就有很多光棍汉,一个村的男人将近半数是光棍,全村人口也不多,二百来人。那是1960年,甘肃省闹饥荒,咱们村去甘肃领回媳妇成家,就那一年,有张文奎、卢万才、王香明、褚金玉、褚金宝、安补元、赵补元,张称心、崔柱柱、韩全全、赵长计、赵来计,由此咱村人口才有了很大发展。
西南什轴村下地干活的闺女们在地头合影
摘自《參閱文稿》No.2021~16
崔来好口述村史
全文阅读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崔来好口述村史》目錄
六、1990年代以后解决了温饱问题
推荐阅读大风网站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