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们,39年来过得怎么样? | 有数

满地同学 湃客工坊 2022-03-17

作者 / 满地同学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抑郁症会彻底摧毁一个人,也不明白为什么得了抑郁症的人每天只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一位网友在B站上记录着自己的治疗历程。

这段文字写在2020年底,那一天,她已经确诊抑郁症四百多天,曾经“想过自杀,也自残过,酗酒失眠,暴躁焦虑……”

听起来让人心疼。根据最近的调查估算,全国有9500万泛抑郁人群正在经历着和她类似的痛苦,而且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人。
抑郁症数量近年明显上升,
女性更易患病
现有的论文中,共记载了四次全国较大范围的精神健康调查,调查时间分别是1982年、1993年、2001到2005年,以及2013到2015年。
如上图,早期的两份调查更偏向严重的、有显性划分准则的精神疾病,抑郁症甚至都没出现在1993年的总结列表中。后期的调查,则更注重抑郁症、焦虑障碍等不容易被明确确诊的精神疾病。最近这份2013到2015年的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终身患病率高达6.9%,其中重度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是3.9%。
后期的两份调查也有详细记录男性和女性在确诊精神疾病上的差异。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无论哪种性别,情感障碍症和焦虑障碍的比重都在上升。情感障碍症包括易怒、焦虑、抑郁、狂躁等表现。
相较于女性,男性则更容易确诊酗酒、嗑药等物质依赖疾病,而且是大比例超出。下图2001到2005年的那份调查里,男性样本中有11.26%的人确诊,而女性还不到一个百分点。
普通医务人员也不一定
能准确判断抑郁症
澳大利亚学者 Michael Phillips 曾在1982年的那份数据下评论道,如果按照当时的美国治疗标准,中国会得出更高的抑郁症确诊比例。换句话说,认知水平的差异会得出对抑郁症的区别判断。
这种差异,不仅让抑郁症患者背负着身边人的不理解,甚至会让他们错失应有的治疗机会。很多潜在的抑郁症患者,可能还未能意识到自己身体机能不正常的原因,或者单纯地认为,“抑郁症不是病,没什么好治疗的”。
过往的一些调查就发现,普通人对于抑郁症的认知水平并不高。即便是医务人员,如果不属于精神专科,那么他们对症状的判断也不一定准确。如下图所示,不到60%的非精神科医务人员答对了抑郁症。
精神专科医务人员的表现就比较好,得出了100%的准确率。不过,这份调查的作者追加写道,他们之中还是有5.1%的人,在多选题中给抑郁患者判断成了一些生理疾病。
“抑郁症等精神障碍还主要基于症状学诊断,还没有可靠的生物学诊断标准”,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王勇在接受《第一财经》访问时说道,不像是内科疾病,能有明确的生物学指标,比如血糖血压等来帮助判断。“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很难找到能够与疾病一一对应的生物学标记物。”
仅8.1%的中国抑郁症患者
接受了治疗
但可惜的是,我国的抑郁症患者,没多少人接受过专业的精神科治疗。
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面向全球17个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做过一次精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患者接受专业心理治疗的比例是倒数第四,仅高于当时同被划入中低收入水平的乌克兰、南非,以及低收入水平的尼日利亚。
另外,中国患者所能拥有的人类社会服务也很少,如下图所示,我国的这个比例甚至低于所有的中低收入水平国家。人类社会服务,指的是社区机构、社会性组织等提供的相关心理健康服务。

这个情况在近些年可能也没能得到改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审汪向东回忆在接受财新采访时提到,2001年学界曾预估到抑郁障碍的治疗率是20%,而现在看来,“当时的预估还是过于乐观了”
今年9月底发表的一份论文就公开了2013到2015年那场调查中,抑郁症患者样本的治疗状况。并不乐观,1007例抑郁症确诊中,仅81人获得了治疗,也就是8.1%的比重。其中,获得精神心理专科治疗的只有38人,占所有抑郁者确诊病例的不到4%。
这份研究进一步补充道,只有0.5%的患者认为自己接受了充分治疗。

不过,社会对于抑郁症认知的水平还是在进步的。
正如同开头提到的那位网友,在确诊抑郁症后,她成为了B站的抑郁症科普Up主,迄今为止共发表51条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科普视频,最高的一条也有了4万多的播放量。
在去年底的那段文字里,她向类似经历的网友们说道:
“当极度疲倦时就躺在床上休息或者号啕大哭。当你认为自己很痛苦无法改变一切时,请相信你的医生,按时吃药,也许最开始会有很强烈的身体不适,但挺过去,你会慢慢看到希望。多些耐心,你会走出来的。”
运营编辑 / 胡雅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