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征稿,我们收到了许多封热情的读者邮件。读者来信中写道“没有比在这个因疫情而禁足的日子里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更能贴近情感了”,当下,也没有比读书更能放任想象与思绪驰骋的世界了。从4.23世界读书日起,我们将持续推出湃客读者们的书单,和大家一起度过疫情时封闭漫长的时光。
《中国文化要略》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7久不读书,遇疫情越发不读书。说来也巧,偏偏有需要,才开始阅读这本《中国文化要略》,封面除了内容简介外,赫然写着“考研笔记套装”字样。又是一个穿着文化外衣,被功利裹挟的产物!我有些不忿。但转念一想,也不尽然,我也是因为有需要才去读它,功利云云其实正中我的下怀。但我仍感到一丝不快,可能是自尊心作祟。翻开书后,我读了前言及部分内容后发现,其实也没那么糟。此书已经历4版打磨,将中国文化分列为17个大的板块,并做了简要地概述,是一本不错的文化入门类书籍。书中简论部分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出发,援引了前苏联哲学家罗森塔尔・尤金对“文化”的论述:“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仅一家之言,但概括性很强。随后,进一步明确:“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由此,该书又将文化结构分为四个层面: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疫情之下,阅读和自由成为奢侈,但如能为生活提供些许便利与慰藉,功利也成了功德。
《静静的顿河》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8我是在从小学得胡儿语的青海藏地长大,牧区生存环境正吻合了《静静的顿河》哥萨克们生活的环境。在我还没弄明白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时,就被肖洛霍夫写得像是发生在我身边草原上的故事吸引,只可惜那时我很小,正在上小学,还没有能力通读厚厚四本和领会其中意义,只能追随情节寻找爱情的描写,纯粹是为情节而阅读。奇迹的是,也就从那时开始四十年间从未中断对它的阅读,而真正全部读完则是在今年疫情包围的居家日子,从尘土书堆拿出来的春天三月,就在我合上书的那一时刻,蓦然中重新看到了我已远逝的爱情,难我不就是格里高利吗,难道阿克西妮亚不就是我最热爱的爱人吗,当我看到我的藏族朋友般的格里高力在看到阿克西妮亚死了的时候那悲壮的天空如血燃烧时,竟让我浑身颤抖泪流满面地哀叹我的爱情也死了时,也知道我是热爱那个如同阿克西妮一样美丽的达娃映金的爱情也在那年消失,既然爱情死了我也要为爱而死。但我不能。我清晰听到了青南高原上那条著名的玛尔可河激情的呼唤,她要我跟格里高力和和娜塔利亚,还有格桑多杰、扎西加措、公保才旦这伙藏族朋友们去坐在静静的顿河边般的玛尔可河岸上的草垛上,看汹涌澎湃纯青色的河水奔腾咆哮,看被河水洗的像眼睛一样明亮的天空,感受着格里高力在那片高原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生,那不就是我父亲他们一代人在果洛高原经历的人生吗,当然还有我,尽管我的经历微不足道,但同样纪录了一个时代的生活,生活对我们永远充满了意义。于是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是文学,草原上所有的生活跟顿河沿岸的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只是时代的区别,生活就是文学的意义。所以我懂了一个故事是有力量的,顿河的流动是有力量的,格里高力和阿克妮西来的爱情和生活是有力量的,写作是有力量的,我的玛尔可河那样激情的流动也是有力量的,我们的生活更是有着摧枯拉朽那般力量的。这就是《静静的顿河》在春天某个时候无数次中又一次和我相遇时感受到的。向伟大的顿河致敬,向高原上那条穿过我的心脏血脉河流不堪伟大的玛尔可河致敬。
《回访历史:新东欧之旅》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0疫情之后,我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读它,也屡屡向他人推荐,起初以为不过是一本怀旧的游记,其中也不乏对东欧剧变后形形色色的政客、作家、知识分子的大量访谈。作者伊娃·霍夫曼出生于波兰,有别于其他脱离祖国便摇身一变的的移民,身份的剥离实际上赋予了她更多中立视角和审视空间,她的反思与批判并非仅限于针砭时局,而是避开“主义”,从历史与人性角度去解读一切新变局。
对于世界读书日,引用书中的一番话:“书本通常得以比新闻传递更多可靠的消息;同时,书本也是这一切的解毒剂,一个心灵的休憩之所,可以穿透四周摇晃的单薄墙壁,让我们不但可以暂时逃避至幻想之境,也可融入书本中所描绘的另一个世界和真实中。”
《夜航·人类的大地》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7很多人因为《小王子》知道了圣埃克絮佩里,知道了这位飞行员最后一刻的生命传奇。实际上,圣埃克絮佩里留下的文学遗产远比人们以为的丰厚,其中就包括他的代表作《夜航》、《人类的大地》。一个人能孤独到什么程度?在疫情期间,也许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这两部作品中,圣埃克絮佩里通过飞行员极远的视距,为人类的孤独找到了尘世的形象:它是永恒的,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实又虚幻,它是一盏自成星球的灯火,却也温暖如同大地上的灯塔。读者将跟着飞行员法比安暂时超越封闭的住所,驾驶邮政班机飞行在阿根廷夜空的航线,冲向壁垒般的黑夜后的暴风雨,他具有带领我们超越孤独的力量。在《小王子》中寻找到了慰藉的读者,一定能在《夜航·人类的大地》中找到同样的慰藉。
《霍乱时期的爱情》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9没有比在这个因疫情而禁足的日子里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更能贴近情感了。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其说是个作家,我更觉得他像是个画家,言语之中,南美的湿热、奇异花卉的浓烈芬芳、熙攘热闹的人群和炙热燃烧的情感都跃然纸上,扑面而来,好像在地球的那一端恰好正在发生着,魔幻而现实,画幅横跨半个世纪,读完恍如隔世。有多少以门当户对为由而契合的婚姻,又有多少由此而灰飞烟灭的爱情。霍乱,这个可以毁灭人类的瘟疫,却最终为主人公撑起了保护伞,在挂起黄色旗帜标志着霍乱的船上,50年前因为“正确的价值观”而戛然而止的轻狂和炙热的爱情在这艘希冀永不靠港的霍乱之船上重新燃起,时间温柔而残忍,光滑而美丽的皮肤被垂坠的褶皱取代,但没有侵扰的二人终于可以不必再掩饰,抛弃所有世俗意义的附庸直抵内心深处,带着既有的瑕疵全权的交予彼此。用了全书超过2/3篇幅讲述的男女主人公的两个平行世界,女主被整个城市认可的完美婚姻、男主由于爱情不得而对身体的放浪但同时精神上对爱的坚贞,都在一场由于女主丈夫的意外死亡而从平行走向交汇,尽管附着在肉体上的精神也将随着衰老而逝去,但命运给了爱情一丝怜悯,借着霍乱之手给了两位已入暮年的人重视自我的机会。2022年的春天,当大多数的时间都在跟自己相处时,罕有过的释怀和满足,免除了趋炎附势的阿谀,嘴角上扬的谄媚,而更多的看到了枝丫上带着绒毛的花苞从干枯中钻出渐而膨大,听到了孩子清脆而无任何附加意义的欢笑,回归到真挚的情感,反而让简单的生活变得弥足珍贵。一场瘟疫将我从既有轨道上驱离,而更加靠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