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你以为那些难以察觉的伤害是小事?
上班,总会遇到烦心事。难缠的客户、搞不定的项目、强劲的对手、更有令人发指的KPI……当然,职场江湖可不止这些小麻烦。
更糟糕的是,运气不好,可能还会遇到那种让你天天不想上班面对的上司或同事。因为他们,轻则各种挑毛病,看你不顺眼,重则挖坑、算计、排挤,让你在办公室的时光,度日如年。
然而,这种问题,往往得不到公司高级管理层的重视。很多人认为,职场嘛,总有些是是非非,只要不影响公司业绩,“职场宫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好莱坞有一部职场黑色喜剧——《恶老板》(Horrible Bosses),在片中,三个小职员因不堪忍受各自老板的压迫,决定共同谋杀这些专横、暴虐的老板,结果上演了一出令人捧腹的闹剧。
观众们可以从中看到对于职场关系的讽刺,毕竟片中的职场骚扰和谋杀情节看起来太过戏剧化。
然而,现实世界的职场暴力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这类骚扰种类繁多、形式不一,而且对于机构的负面影响才刚刚为人所知。
教授简介
林玉萍 | Sandy LIM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管理与组织系副教授
美国·密歇根大学组织心理学 博士
研究领域:企业文化及企业转型、权利与领导力、工作家庭问题、职业健康、反社会与亲社会行为、职场不文明现象
不起眼的职场暴力行为会造成严重伤害
某就业门户网站于2011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受访的16,000多名员工中,64 %的人表示,曾在工作场所遭受暴力。其中就包括身体或情感上的伤害,以及对工作表现造成的影响。
然而,职场暴力不仅限于霸凌或身体伤害,有的行为并不起眼,却可以造成严重伤害。
为了加强联系,提升工作效率,跨团队协作成了职场内外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员工很少有机会“单打独斗”。
随着沟通压力的增长,员工之间的摩擦也会随之提升。在缺乏制衡的环境中,即使是看似轻微的不文明行为,如长期无视他人、出言不逊或缺乏尊重,也会造成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
最近,我们与俄勒冈州立大学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当某个人被孤立并且受到无礼对待时,他可能会倍感压力,自责,甚至回避社交行为。
不过,如果还有他人同样遭遇不公时,个体所受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少。
职场暴力受害者情绪会影响效率和团队
电子邮件是工作交流的常用工具,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性的线上游戏场景。在这个场景中,240名参与者将通过邮件与他人沟通,共同完成一项小型的创意项目。
在这期间,参与者可能置身于低强度的工作暴力场景中,或见证这类行为,但参与者并不知道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实际上是计算机模拟程序。
当遭受到来自他人的欺凌行为时,参与者往往会陷入自责的情绪泥沼中。然而,当他认识到不止一人遭受到消极对待时,自责程度便会减轻。
虽然得知自己并非唯一的受害者可以减轻心理压力,但这也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实验结果表明,员工会被其他同事的遭遇所影响,并且会反映到工作表现、创造力以及帮助他人的意愿方面。
而那些受到无视、在他人面前遭到中伤或受到上级谩骂的人,在回忆工作内容时表现得较为迟钝,在工作中也更容易分心。
这些不良结果反过来又会对组织的整体效率和士气产生重大影响。
雇主干预,必不可少
随着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多,雇主、主管和员工就必须在后果变得不可收拾之前,及时地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然而,大部分情况是处理这些事的雇主寥寥无几。这或许是由于他们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监控和预防所致。
新加坡人力部三方咨询小组关于职场暴力的指南指出了一个现象:许多人认为职场暴力属于私人问题,雇主不应干涉。这一错误观念也说明,雇主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员工之间的私人冲突几乎视若无睹。
实际上,雇主可以在其中扮演一个积极的角色。公司可以将相关政策正式化,并建立干预机制,以减少或预防职场暴力行为。
首先,管理者需要明确界定职场中的不文明行为。之后,公司可以为员工设计相关的培训计划,并将其纳入绩效评估。
有了明确的规定之后,主管就可以定期检视团队成员在交际和沟通中是否和谐。留意平日里团队口头或书面交流中的不文明行为,也有助于在第一时间进行调解。
其次,公司应该鼓励管理人员进行干预,在不当行为出现时,及时指出。高层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普通管理者也不能对员工间的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
不过,管理人员可能没有察觉员工之间的骚扰行为。尽管有些人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但也有一些只会在私下进行骚扰。
第三,公司的内部通讯系统中可以内置一些简单提示,提醒员工注意言行上的礼貌与文明,争取将职场中的不文明行为扼杀于萌芽阶段。这些干预机制将有助于减轻员工的自责与心理压力,并减少职场暴力所造成的其他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职场中的不文明现象,更多的公司需要在人力部门的管理条例中重视、鼓励文明言行。
很多情况下,职场中的不文明言行看似影响不大,但无论是受害者、施暴者、见证者还是管理者都不能抱着“小事化了”的心态;大家应该尽早进行干预,这将有助于为员工营造更具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的环境。
如果有最高管理层的支持,遏制职场中的不良行为将更简单。
文章英文版原载于亚洲新闻台官方网站CHANNEL NEWSASIA,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原题为Commentary: Your colleagues don’t need your 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ur
作者:Sandy Lim
翻译:李柏慧 | 编辑:李嵩皎 | 制作:秦豪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狮说:“就不相信你不好奇!”
【职场亦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