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零”开始学看“石鼓文”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2020-01-01

             子

从“零”开始学看“石鼓文” 


上海图书馆

           阝               

                              廴              匚


在看石鼓文之前

有这么几个名词看官们需要了解下

名词解释:石花


碑帖刊刻之初,碑石是完好无损的。经历了日晒雨淋、风霜雨雪,石面开始逐渐风化,呈片状或块状层层剥落,当然也有人为斧凿破坏,从而形成了碑面斑驳漫漶的状态。碑面破损在拓片上就反映为“石花”迹象。


石花示意图

所谓“石花”就是拓印过程中由于鼓上文字的损泐而留下的白色斑纹。


随着时间的推移,缺损处越来越多,“石花”也随之越来越多、面积也会越来越大。



同一处石鼓,不同年代拓本的石花区别示意图


前人写的校碑随笔、拓本题记内的“考据点”90%以上都集中在拓片的石花上。约定俗成的版本“考据文字”大部分集中在石花侵蚀文字的笔画处,因此碑帖收藏界就有了“某字不损”、“石花不连”等术语。



同一处石鼓,不同年代拓本的石花区别示意图


石花不仅可以界定碑帖拓本的异同,推定拓本的拓制年代先后,还能起到区分原刻和翻刻的作用。


原碑的石花是一种经历千百年自然风化的结果,天然石花非常有层次感,人工再精妙也无法巧夺天工。



某种伪饰石花的石鼓文拓本,各位读者能发现红色印鉴附近的石花有猫腻吗?



石鼓文善拓本的命名

在了解了什么是石花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各个版本上“石花”的形状和大小等区别,大致判断拓善本的年代划分了。


《石鼓文》明清拓本的版本区别主要看第二鼓第四鼓。而宋拓本和明拓本主要看第八鼓有无文字。其余七鼓差别不大。


“黄帛本”

“黄帛本”的命名来自于该善本拓印之时,第二鼓上的“黄帛”二字未受石花侵蚀。

但“黄帛”二字旁边有一处石花正在形成,此本之后,此处石花逐渐扩大侵蚀,“黄帛”二字也逐步受损。



“黄帛本”示意图


后续版本“黄帛”二字已受石花侵蚀


“黄帛的其他鉴识处


“四鼓石花未连本”

“四鼓石花未连本”就是“黄帛本”之后比较早的一种,此时,第四鼓下方与正中的石花尚未完全相连。之后的版本,这里的石花将逐渐侵蚀鼓面,扩大连成一片。很长时间里这个版本没有被特别区分。


“四鼓石花未连本”示意图


后续版本石花相连处对照图


“氐鲜五字本”

与“黄帛本”类似,“氐鲜五字本”得名于该拓本上清晰可见第二鼓第四行“氐鲜”,五行“鳑又”,六行“之”字等五个字未损,故称“氐鲜五字本”。


这个版本之后,该处的石花就不断扩大,最终这里的五个字也无法辨识了。能否辨认这五个字是石鼓文善拓本和普通拓本的年代分界线。



“氐鲜五字本”示意图


后续版本“氐鲜”五字已不可辨识


善拓本年代记


先秦时期

“石鼓文”铭刻于鼓形石体上


唐代初年

石鼓在宝鸡与凤翔两县交界处被发现,最初的唐拓几经战乱,未能流传至今。



[明]阮元临刻

天一阁宋拓本


宋代

欧阳修辑录存465字,已失传。

天一阁藏宋代拓本存462字。(原拓于清朝咸丰年间焚毁)


明朝前期

第二鼓首行“汧殹”之“汧”字不损,称“汧字本”。


“汧字本”


“黄帛本"


明朝中期

第二鼓第五行“黄帛”二字不损,称“黄帛本”。


明朝后期

第四鼓,第三行“写六辔”与第六行“原隰阴”间石花呈上下两块,中间有黑块分割,尚未泐连成一体,称“四鼓石花未连本”。



“四鼓石花未连本"



“氐鲜五字本"


清朝前期

第二鼓,第四行“氐鲜”,五行“鳑又”,六行“之”等五字未损,称“氐鲜五字本”。



清朝中期

乾隆晚期拓本,第二鼓的“氐鲜五字”已经损泐。



“氐鲜五字初损本”


国子监拓本印鉴


晚清时期

清代国子监拓石鼓文


当代

石鼓拓文保护及修复工作


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室

“石鼓文”拓本修复



“墨影斑斓 石鼓齐鸣”

上海图书馆《石鼓文》善本

新年大展

2019年2月1日-2019年2月15日

上海图书馆西区第一展厅

展览简介

国内极少为一种碑帖作品举办专题展览,此次“石鼓墨影”展是相当特殊的。他是建立在上海博物馆两件未公布的“黄帛本”;上海图书馆又最新发现三件“四鼓石花未连本”(明代后期拓本)等这一系列的收获的基础上举办的。


本次展览中相当一部分展品是首次以另外一种身份与各位读者见面,是国内外“石鼓文”爱好者的一次盛会。



第一板块:“黄帛本”

代表展品:《石鼓文》(王楠藏本)

明代中期拓本,第二鼓第五行“黄帛”二字不损,称“黄帛本”。

王楠、吴昌硕递藏。拓纸边侧皆有朱蓝笔释文,前有顾麟士手绘《缶庐校碑图》,后有释达受、杨岘、潘锺瑞、王国维、程镕题跋,现藏上海图书馆。


第二板块:“四鼓石花未连本”

代表展品:《石鼓文》(张廷济藏本)

明代后期拓本,第四鼓,第三行“写六辔”与第六行“原隰阴”间石花呈上下两块,中间有黑块分割,尚未泐连成一体,称“四鼓石花未连本”。

庄味琴、张廷济、张辛、王瓘、陈敬民、希陶递藏。有张廷济、张开福、端方、周大烈题跋,现藏上海图书馆。



第三板块:“氐鲜五字本”

代表展品:《石鼓文》(姚广平藏本)

清代早期拓本,第二鼓第四行“氐鲜”,五行“鳑又”,六行“之”字未损,称“氐鲜五字本”。

姚广平、惠兆壬、陆玑、吴承溥递藏,有张廷济、姚广平、陆玑、吴让之、吴承溥题跋,现藏上海图书馆。册中朱笔临摹之字,为道光廿四年(1844)姚广平据范氏天一阁宋拓本补录,咸丰十年(1860)天一阁宋本毁于兵燹。



除了上述3个板块

这次展览一共分为8个板块



前三个板块分别着重展示上海图书馆与上海博物馆三大类《石鼓文》善拓本的馆藏,这是《石鼓文》明拓本第一次在同一个展览里集中展示。这是展览最重要的部分,但仅是展览的一小部分。


善本固然好,但是流传毕竟少。《石鼓文》在清乾嘉以后,第二鼓“氐鲜”五字已损,我们又用什么来确定拓本的年代先后呢?堪称晚清经典拓本的“光绪国子监本”又有哪些精妙之处?天一阁宋拓本毁于战火,后人流传的天一阁翻刻本又有哪些讲究?以及在整理馆藏时发现的多件作伪的“氐鲜五字本”,又是如何鉴定真伪的?在下次推送中我们将给你一起说说《石鼓文》近代流传的故事



延伸阅读

仲威著·《碑帖鉴定概论》· 2014

《碑帖鉴定概论》是碑帖鉴定方法论的总结,是作者近二十年碑帖鉴定实战的经验所得。《概论》的撰写工作,得益于上海图书馆的海量碑帖收藏和众多善本精品,此书内容翔实,非寻常图书馆、博物馆研究人员所能胜任。在碑帖鉴定领域中属于首创。

此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碑帖鉴定总论;2、碑帖拓本的形式与内容;3、碑帖拓本的称谓;4、碑帖鉴定的参照点;5、碑帖作伪的手段与防范策略;6、碑帖名品鉴定案例。

识别二维码获取图书馆藏信息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