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盛世修文,中华民族走过波澜起伏的历史岁月,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瑰宝,当我们致敬先贤,缅怀先烈,感叹国泰民安,历史文化典籍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守候下积淀着自己的故事,等待重新焕发生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上海图书馆努力践行“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社会职能,立足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实际,聚集和培养了一批兼具专业和热忱的典籍守护人,他们中有专业素养极佳的古籍修复团队,也有坚守古籍整理研究的古籍整理研究专家。幸而有他们,我们今天能够依托古籍的数字化保存进行新时代的古籍传播工作,持续策划举办馆藏精品文献展览,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向读者传播、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丰厚积淀赓续千年文明根脉上海图书馆最古老的一件馆藏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的北魏神龟元年,它作为现存最古老的纸写本之一,在2022年9月28日上海图书馆东馆开馆之际以原本亮相展示给广大读者。《维摩诘经》卷子装,存上卷。共384行,行17字,分19纸,首残缺,在它的最后一行题记清楚写着“神龟元年岁次戊戌七月十三日经生张凤鸾写”,也就是北魏神龟元年(518年),距今1504年。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所有的书本都是抄写而成,但是由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大家都没有把书籍当作文物来保护的意识,所以在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前,存世的古代写本的数量甚至比古代书画还要少的多。1900年5月26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上海图书馆所收藏的这部北魏神龟元年的古写本,自1900年从敦煌藏经洞中发掘,在过去两千年来对中国文化、文学影响至深。如今这部佛经跨越千年的时空,在这里赓续着千年文明根脉,对于研究当时的造纸技术及书法特色也具有很大的价值。悉心守护迎远游典籍回归祖国在上海图书馆,还有一批珍贵的古籍曾经远离故土在海外漂泊半个世纪,甚至在20世纪初一度无人知晓它的下落。23年前,这批被誉为“海外文物文献分量最重的一份藏书”正式在上海图书馆安家入住,成为当代藏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它就是“翁氏藏书”。“翁氏藏书”中有一部宋刻本《长短经》正是上海图书馆东馆在展“典册琳琅”展览的展品之一,从研究清代藏书历史的专家所认为的“今皆无尺牍片纸矣”,到现在我们能够在上海图书馆东馆的馆藏精品馆中一睹它的真容,“翁世藏书”的回归倾注了典籍守护人员巨大的努力。《长短经》《长短经》,是唐代赵蕤撰写的一部经世致用之书。上海图书馆藏的《长短经》是宋刻本,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版本,首叶有乾隆三十九年御题绝句四首,可见他对这部稀世之珍的重视与喜爱。翁氏藏书是晚清政坛上名盛一时的两朝“帝师”、维新派的支持者翁同龢的产业。藏书源于翁同龢之父翁心存,而后历经六世,跻身“清末九大藏书”之列。但在一代代的传承中,翁家始终秘不示人。意外的是,1985年,翁氏藏书突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善本书展”上露面了。翁氏藏书的主人翁万戈为翁同龢嫡系五世孙,其所继承的翁氏世藏古籍善本1948年由上海运往美国。国内知名版本专家断定:“翁氏藏书”是已知海外唯一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私家藏书,也是目前所知清代以来留存海外的最后一批中国古籍善本收藏。2000年,共计80种542册翁氏藏书从美国运抵上海图书馆,2015年,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先生捐赠的《翁同龢日记》稿本47册和翁同龢档案12册238种也从美国回归祖国。这批文献的回归演绎了中国藏书史上的精彩传奇和中华典籍传承的壮丽篇章。这是中华古籍保护工作的重要成果,其示范效应推动了近年来海外古籍回归祖国怀抱的步伐。艰辛传承废纸场抢救孤本遗珍在上海图书馆的馆藏精品馆,还有大陆最重要的台湾文物之一——首部《台湾府志》。它的发现非常偶然,原件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从造纸厂废纸堆中抢救而来。《台湾府志》这套清康熙间刊刻的《台湾府志》,是清政府在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之后,由当时的首任知府蒋毓英所修的首部府志。早于康熙三十一年高拱乾纂修的《台湾府志》,成为真正的台湾第一志。方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编修的体例、内容逐渐完备。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产生了众多治学严谨、内容翔实的地方志,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地方资料。然而,许多方志在流传过程中都已亡佚。上海图书馆的老馆长顾廷龙先生在其文《我和图书馆》中回忆:“1955年秋某日晚上11时许,当时在上海市文化局任职的徐钊同志来电话,告知上海造纸工业原料联购处从浙江遂安县收购了一批约二百担左右的废纸送造纸厂做纸浆,其中或许有綫装书。我连夜奔赴现场察看,发现“废”中藏宝,翌日即率员前往翻检。工作现场是纸屑飞扬的垃圾堆,我们不顾尘垢满面,汗流浃背,一大包接一大包地解捆,逐纸逐页地翻阅,片纸只字,只要有资料价值,绝不轻易放过。经过连续十一天的劳作,一大批珍贵历史文献被抢救出来。从内容上说,有史书、家谱、方志、小说、笔记、医书、民用便览、阴阳卜筮、八股文,账簿、契券、告示等。”随着上海图书馆对文献整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上世纪七十年代,我馆在重检上世纪五十年代从造纸厂废纸堆中抢救出来的故纸时,这件藏品终于重见天日。这一发现改变了学界关于最早《台湾府志》的认定,这部藏品作为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关于清代收复、治理台湾的文献史料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新的起点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古籍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中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上海图书馆藏的每一件典籍文献背后都凝聚着我馆传承70余年的典籍守护精神。让典籍蕴含的精神内涵走进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生活,向读者传播、展现中华民族悠久而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一直在路上。图文编辑:曹联瑢审稿: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