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石鼓文》清代流传的故事

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2020-01-01

             子

《石鼓文》清代流传的故事


上海图书馆

           阝               

                              廴              匚


上期我们讲到了“石鼓文”拓本中

里程碑“氐鲜五字本”。看官们可以复习下哦。


上期内容回顾:《从“零”开始学看“石鼓文”》

过去收藏界有句行话:

《石鼓文》“氐鲜”之后拓本难分早晚。

学术界通常认为“氐鲜五字本”是《石鼓文》拓本善本与普本的一条分界线。


从乾隆中期以后,第二鼓(汧殹鼓)的“氐鲜”五字已损的版本可以统称为“氐鲜五字已损本”,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拓本,都被认为是普本,却是收藏界流传相对多的本子。


整整200年多时间跨度,岁月的痕迹真的一点没有留下?我们真的一点都没有办法来区分这些石鼓文拓本的年代了吗?


“氐鲜五字本”示意图


“氐鲜五字已损本”对照图


乾嘉以来“氐鲜五字已损本”

拓本的年代鉴别点

其实,乾嘉以后的“氐鲜五字已损本”,拓本流传相对广泛,其拓本面目的差异非常小,一般只有在第四鼓“允”字的损泐程度上才能找到一些差异,并由此来定先后。


这个“允”字从石花中露出的分毫差距决定了拓本的价值。大体上可以可分“嘉庆道光拓本”、“咸丰同治拓本”、“光绪初年拓本”等。



第四鼓“允”字位于第10列

与第九列的“贤”字相邻


第四鼓“允”字放大图


四鼓“允”从有到无全过程对比图

图片来源于本次展览图录《石鼓汇观》

晚清时期的重要拓本:

光绪年间的北京国子监监拓本

清光绪年间,有过一些比较特殊的石鼓拓本,它们是《石鼓文》晚清拓本中的一个经典代表,又因存世数量有限,而成为继“氐鲜五字本”之后的又一收藏与研究的重点。它们就是光绪年间的国子监监拓本。


1790年,乾隆给重刻石鼓文作序,命众臣不可轻动,但置木栅,蔽其风雨,珍重护惜。这以后,北京国子监对石鼓有过三次监拓,分别是:


光绪元年(1875)汪鸣銮监拓本,

光绪十一年(1885),盛昱属蔡赓年监拓本,

光绪十九年(1893)陆润庠监拓本。


其中,光绪十一年(1885)监拓本,四鼓“允”字未穿,而光绪十九年(1893)监拓本,四鼓“允”字已穿。



“国子监监拓”印鉴示意图


“汪鸣鸾监拓国子监本”第一鼓图


“蔡赓年监拓国子监本”第四鼓图


“陆润庠监拓国子监本”第四鼓图


关于石鼓文的断代和版本方面的介绍,到这里已经告了一个段落,后面小编将为各位读者介绍一些石鼓文在清代发生的一些事情。


在开始后面的内容之前

按照惯例,我们先要来解释几个

跟碑刻方面有关的名词

名词解释:重刻


碑石重刻,一般是因原碑毁坏或者失传而重新刻碑或者刻石,称之为重刻。重刻是以原碑旧拓再次摹勒上石,有的还附刻题记。原石不存,重刻也很有价值。

重刻往往是重要的、著名的古碑,而且重刻不止一回,不止一石。


说起《石鼓文》的重刻,肯定会提到历史上唯一一次堪称“国家文化工程”的重刻。



乾隆重刻石鼓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君臣十数人用石鼓所存310字,依照原来诗意,重编鼓文十章(弘历亲编首章与末章,其它八章由彭元瑞作),命赵秉冲篆书镌刻于新鼓之鼓面。重刻石鼓功毕,一式二套。一套仍置国子监大成门下,另一套置热河避暑山庄文庙。



“乾隆重订石鼓”

《避暑山庄乾隆御制集石鼓

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序》

此本同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是乾隆为放置在热河避暑山庄文庙内的第二套重编石鼓作的序文,由成亲王永瑆楷书。






《避暑山庄乾隆御制集石鼓

所有文成十章制鼓重刻序》


名词解释:翻刻


所谓翻刻,指的是碑帖的原石尚在,但是依照该碑石的一种拓本另刻一石之后拓出后的拓本,此为翻刻,又称摹刻,被翻之原石大多损泐模糊,或者保存地处僻壤。善本难得或捶拓不便,遂出翻刻。翻刻与重刻原因与目的都不同。


石鼓拓文历经千载,其中被翻刻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但说到意义最深远的一次翻刻,一定是这一次。



阮元摹刻天一阁宋拓石鼓

《阮元文选楼重摹天一阁宋拓石鼓》有两个版本。学界称为“杭州府学本”和“扬州府学本”。


分别刻于嘉庆二年(1797)和嘉庆十一年(1806),咸丰十年(1860)天一阁宋拓原本毁于兵燹。


因此,阮元的摹刻本长期以来被学界认为是最能反映天一阁宋拓本原貌的刻本。





重刻于嘉庆十一年(1806)的“扬州府学本”。

尾有嘉庆十一年伊秉绶题刻。


重刻于嘉庆二年(1797)的“杭州府学本”。

尾有阮元题刻。


被认为是“宋拓原貌”标志的“黄帛”二字



名词解释:伪刻

古书的辨伪是个十分重要的话题,同样,碑帖也有碑帖的一些独特的辨伪方法,而所谓的伪刻是碑帖上常用的一种作伪的手段。


伪刻,多见于作伪者根据前人著录的碑文和内容,仿造当时的书体和用字方法而写刻的碑石,也有伪刻碑石局部进行造假。。


而《石鼓文》的伪饰本,则多见于后者。作伪者在“氐鲜五字已损本”中重新拓上伪刻的“氐鲜五字”,从而冒充较早的“氐鲜五字本”。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从而牟取暴利。



此本的“氐鲜”五字是后人伪作,

为什么这样说呢?

请继续阅读


作伪本现形记


清代乾嘉以后,碑帖鉴藏家以收藏“氐鲜五字本”为荣,由此也派生出了民间作伪者伪本纷出,作伪手段高明,整幅拓本较难辨别,剪裱本则几可乱真,但是……


作伪者限于当时的认知,忽略了第四鼓“允”字的考据,最终还是留下了破绽。



“氐鲜五字”处正本和伪本比对



“氐鲜五字本”正本第二鼓拓本


“氐鲜五字本”伪本第二鼓拓本



‘氐鲜’五字处放大比对


放大区域示意图


正本“氐鲜”五字处放大


伪本“氐鲜”五字处放大

伪本“氐鲜”五字作伪处的墨色经过岁月的沉淀已与周围的墨色稍有不同。

伪本作伪处的“氐鲜”五字走势同正本对比可见明显不同;

伪本作伪处的石花与正本对比可见明显不同。


伪本造假前的原貌

(参见同一时期拓本)


第四鼓正本和伪本比对



”四鼓石花未连本"正本第四鼓拓本



伪本第四鼓拓本



第四鼓”允“字处放大比对



放大区域示意图


正本“允”字处放大图


伪本“允”字处放大图

伪本“允”字正上方的石花,同正本相比,大了许多;

伪本“允”字周围的墨色经过岁月沉淀,肉眼可以看出与周围的墨色有差异;

伪本“允”字本身的笔画,特别是左上角的“钩子”处,与正本明显不同;

伪本“允”字作伪处的石花花纹人工痕迹明显,非常不自然,同正本相比有明显差异。


伪本造假前的原貌

(参见同一时期拓本)


“四鼓石花”未连处放大比对


放大区域示意图


正本“石花未连”处放大


伪本“石花未连”处放大

伪本石花未连处的石花人工痕迹明显且墨色不均,同正本相比可见明显不同。


伪本造假前的原貌

(参见同一时期拓本)



继续介绍展板信息

第四板块:乾嘉以來拓本

代表展品:《石鼓文》(陆佐廷跋本)

嘉庆道光拓本,“氐鲜”五字已损,四鼓“允”字損泐較小。

胡震、钱松、范稺禾、应燡之、丁辅之、王维季、王福庵等人递藏,有陆佐廷题跋,现藏上海图书馆。

第五板块:“国子监监拓本”

代表展品:《石鼓文》(陆润庠监拓本)

光绪十九年(1893)陆润庠监拓本,钤有“光绪十九年国子监祭酒陆润庠监拓”印章,附乾隆御题石鼓诗,现藏上海图书馆。




第六板块:“重刻石鼓拓本”

代表展品:吴大澂缩临石鼓

光绪十三年(1887)吴大澂临摹阮元刻本,永州乐炳元刻,此為民国乙卯年(1915)褚德彝购藏本。


第七板块:“石鼓作伪本”

代表展品:《石鼓文》(伪饰文选楼藏本)

这个版本粗看“氐鲜”五字未损, 銮车鼓石花亦未连,其实是以清末拓本涂描伪造成阮元、沈树镛、包梦华、许龙曾递藏本,有陈延韡题跋,现藏上海图书馆。



墙面点缀

代表展品:石鼓文音训

元至元五年(1339)五月刻立,潘迪整理并书丹,两面刻文,内容为《石鼓文》释文、音义以及宋代各家对石鼓的排序。



        这次展览的8个板块        

至此已全部介绍完毕

如想看到更多细节

                2月1日我们展厅见                

“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

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预告

2019年2月1日-2019年2月15日

上海图书馆西区第一展厅

展览简介

国内极少为一种碑帖作品举办专题展览,此次“墨彩斑斓 石鼓齐鸣——石鼓文善本新春大展”是相当特殊的,它是建立在上海图书馆近年《石鼓文》善本的最新研究与发现的基础上举办的。


本次展览中相当一部分展品是首次以另外一种身份与各位读者见面,是国内外“石鼓文”爱好者的一次盛会。



小编已经把本次展览的板块和重要展品介绍完毕,我们还将继续关于石鼓文的导读,让你带着满满的功课来到展览现场,收获更多专家们不曾发觉的细节和看点。


接下来的几周里,我们还将跟你聊聊汉字小时候的样貌变化,《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石鼓文》里又蕴藏着哪些中国文化之根?最为重磅的是,我们邀请到了本次展览顾问、著名金石碑帖专家、文化名人童衍方老师,他的专访视频将在后续的推送中跟大家见面。



下周推送我们不见不散!




延伸阅读


有志于参加石鼓文书法大赛的读者朋友们也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可以大展身手的机会,参赛细则请看这里:

内容回顾:《石鼓文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