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荐书 | 洞悉不完美的自己
《社会性动物》
「美」埃利奥特·阿伦森 著,邢占军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你能想象有一本纯学术著作,自1972年首次出版至今,英文版已修订到第12版,并先后被翻译成14种文字,在全世界销售达数千万册,令其他任何一本同类型著作都难望项背吗?
——它,就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宗师埃利奥特·阿伦森的《社会性动物》。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百年历史中唯一一位囊括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著作奖等所有三大奖项的心理学大师。1981年和1992年,先后被授予美国教育促进与支持理事会年度教授称号、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并因为在改善团体间关系方面的贡献,获得Gordon Allport奖;因为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卓越研究成果,获得Donald Cambell奖。凡此所有奖项,都是心理学界的至高荣誉。
《社会性动物》是阿伦森最著名的作品,也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在这本书中,阿伦森以增进人们对于从众、移情、偏见、爱、攻击性、利他等社会现象的理解为宗旨,阐述了社会心理研究对于解决困扰当代社会的诸多难题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就人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这些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卓识灼见,在疫情蔓延全球的当下,读来颇有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之效。
书中介绍的一个实验是这样的——
美国正面临着一场突然爆发的罕见瘟疫,预计将会有600人丧生。假定你是美国总统,为了抗击疾病,高级顾问为你准备了两套方案,而且已尽他们最大努力预测了各方案施行后可能出现的后果。
情境一:
假如采用方案A,600人中有200人将会活下来。
假如采用方案B,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600人全部活下来,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没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
你会选择哪套方案?
情境二:
假如采用方案A,600中有400人将会死去。
假如采用方案B,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没有人会死去,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600人将会死去。
你又会选择哪一套方案呢?
在实验中,针对情境一,72%的被试者选择了方案A;针对情境二,78%的被试者选择了方案B。而事实上,两个A方案和两个B方案在结局上是完全一样的,都是200人活下来,400人无法得救。两者之间只有表述不同,实质没有任何变化!
为什么措辞上的简单差异,会导致选择出现如此巨大的不同呢?阿伦森的观点是:因为人们不喜欢损失,本能中会想方设法避免损失。情境一的方案B看上去就像一种巨大的损失,而情境二的方案A看上去也很不乐观。
想一想刻下异域时有耳闻的医疗资源挤兑,想一想那些执事者面对床位分配时的艰难抉择,我们在为呼告求援的人们忧心的同时,是不是也会感到,读一点社会心理学,或许会对疫疠之下理性、正确的决策产生些微的助益呢?——这就是阿伦森的观点:“社会心理学家在帮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方面,可以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境况,尚未散去的疫情中,你应该与我一样,对钟南山、张文宏寄予着无限的信任。那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是什么原因导致你对素昧平生的他们如此信服呢?——50年前,阿伦森就在《社会性动物》中给出了答案: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对社会影响的反应可以分为依从、认同和内化三种类型,这三者都是外部条件施加影响的结果,但前两者的缘起,或是因为被强制,或是因为被诱使,只有“内化”的生成,带有当事人深度的价值判断。“假如施加这种影响的人被认为值得信任而且被认为具有很好的判断力,我们就会接受他所主张的信念,并将它融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一旦成为我们自身价值体系的一部分,这种信念就会与它的来源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变得非常不容易改变。”“在内化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可信性——提供信息的这个人的可信性”,如果“这个人既是一位专家,又很值得信任,这时你就很可能会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因为你希望自己的看法正确。”而“人们希望自己正确的动机是一种强大的而且可以自我支撑的力量。”——钟南山、张文宏当然是“具有很好的判断力”且“可信性”爆棚的专家,但你对他们的信任,更多的是因为你希望自己站在正确的这一边!
让我们还是回到生活本身吧。疫情毕竟不过是凡常生活中的意外,不为人喜,也必然不会久驻。也许到疫氛散尽的那一天,你不无身心俱累之感,那就再看一看《社会性动物》吧,优秀的理论适用于普遍的场景,并不因为危难或是日常而稍减其价值。
在见证过生死的磨难之后,你应该会想给自己一个解释,并期望在重启的人生中做更好的自己。且听听阿伦森是怎么说的:在人们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偏差,其中之一是“自我偏差”,即大多数人倾向于更多地将自己视为事件的中心,可以影响事件的进程和他人的行为,或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性格,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条件。这种自我偏差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一般看法,但是运用得当,也会产生一些益处。一系列实验研究证明,乐观的思维——相信失败是由坏运气所致,通过努力和能力可以加以克服——会导致更多的成功、更佳的健康以及更好的精神状态。
疫情让我们遭受创痛,却并不足以摧毁我们。春会暖,花会开,否极自然泰来,我们应该开始更有生机的新生活。这也许就是当下阅读《社会性动物》的意义吧。
本文插图选自上海图书馆藏近代期刊中发表的木刻版画作品,依次为:
《学本领报国家》,发表于《抗建通俗画刊》1940年第4期
《青年美术:望》,发表于《中学生》1934年第50期
《中国画家所作的高尔基画像及其作品的插图:高尔基画传“童年”的插图(其二)(外祖父教小高尔基识字)》,发表于《高尔基研究年刊》1948年
《儿童科学故事:管理果园与看守牲畜的安伯乐与安伯乐妈妈》,发表于《新学生》1943年第2卷第1期新年号
木刻版画发祥于中国,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大力倡导“新兴版画运动”,推动了木刻版画在近代中国的革新与繁荣。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登载木刻版画的文艺画刊,如《艺苑朝华》《刀与笔》《画阵》《木刻艺术》《现实版画》《胜利版画》《大众画刊》《战斗美术》……等等,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艺术遗产。
上述资源均可在上海图书馆
《图述百年——中国近代文献图库》
中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