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作谈丨剧本怎么写才能有“网感”?

2017-06-13 陈秋平 编剧圈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编剧圈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陈秋平Joseph”(ID:beijingbianju)。陈秋平,北京影协青年编剧分会秘书长,编剧兼导演。




陈老师:


您好!


我正在为一家公司写网络剧的剧本,从接手这个项目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过去了,但我们的工作进展很慢,我的故事大纲已经写到了第五稿,还是没有过关。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够,也有可能我和制片方的沟通上有问题。这些我都在找原因,也想尽快克服自己的弱点,争取早一点写出符合甲方要求的稿子。


可是,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就是制片公司的文学编辑和老总抱怨说,我的故事大纲缺乏“网感”。


我对“网感”这个词听过不少,但始终不知道这个概念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当我虚心(也许是心虚)地询问他们“什么是网感”的时候,发觉他们也说不清楚。能否在您有空的时候,给我一个权威的解释,再不弄清这个问题,我都要崩溃了。总之,谈到“网感”,迄今为止,就是四个字:一头雾水。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谢谢您了!


JC




亲爱的JC:


你好!


当下的影视圈,好像谁都在提“网感”。不仅网络大电影、网络剧要提网感,连电视台购买电视剧也要求有“网感”。正如你所说的情况一样,几乎到了“言必称网感”的地步。可是,问及许多人,究竟什么是“网感”?却各说不一,说法也大相径庭。这说明这个概念还处于初创阶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正因为模糊而笼统,交流起来分歧和差异就很大。


近来,我也碰到许多人常问我:“究竟网感是个什么鬼?”虽然我也不甚了了,但为了降低沟通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纷争,下面我尽量对这个新词做一些分析和界定,不能说我讲的是对的,但可以提供一些参考,避免大家产生交流歧义。如果我说得不对,欢迎你拍砖。

 

其实,网感,就是非电视感,非电影感,非纸媒体感!这不是定义,而是一种排他法,既然说到“网感”,肯定是强调网络特征。强调网络特征,一定是排斥或对应“反传统媒体特征”。那么,什么是“反传统媒体特征”呢?可以从网络给传媒带来的革命性和颠覆性去看看。


★ 草根 ★


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在公众面前发言,已经不在需要等级森严的审查和筛选体系。发布言论的门槛降低了,平民百姓在网络上有了自己发声的权利和机会。任何人,任何阶层,无论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什么专业,什么偏好,什么种族,都可以发声。无论面对权威、专家,还是官方,任何人都可以评论和吐槽。所以,网络上的内容(言论、观点甚至作品)更具有通俗化、口语化、非规范、简单,直白、自由、随性、多元等特点。


这种草根性还可以体现在网络影视剧的题材选择、故事讲述方式、台词和对白、亲民主题等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屌丝逆袭”的故事很受网民欢迎的原因。


★ 去中心 ★


在中国,传统媒体都是官媒,是官方的喉舌。撇开政治原因,即便是国外的传统媒体,也是以精英、专家、权威、管理者、领导者为核心传播体系。而互联网的出现,在逐渐地远离中心,背离中心,出现了大量的边缘化和“擦边球”的内容,也呈现出更大的自由度和随机性。首先是话语霸权没有了,人们在网络上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来决定关注什么,忽略什么的。甚至,在网络上有更多的对权威的批评和挑战,和名人的骂战和调侃比比皆是。


在网络影视作品上,可能反映出来的就是题材的反传统、反正统和反权威。


★ 互动 ★

 

互联网的特性之一,就是信息的双向流动。以前我们看电视、电影和阅读报纸杂志,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实现信息的反向传输。最多,我们可以有所取舍,自由挑选我们希望接受的信息和内容。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在阅读或观看互联网内容的时候,随时可以评论和转发,甚至可以粘贴、复制、修改和再发表。我们还看到,真正在互联网上能够火起来的内容,都是能拥有交互性,并融入交友和社交功能的。在网络上观看影视内容(视频),我们也有很多互动交流的方式,比如我们可以评论、点赞、踩踏、打分、献花、评级,甚至出现了实时互动的“弹幕”,一边观看,一边评论,同时伴随交流。


在网络影视作品创作上,更加讲究挑选热门话题,增加社会关注度,调动粉丝,注重互动。

 

★ 主流年轻 ★


网络属于年轻一代!这个毋庸置疑。就连我家4岁多的小儿子陈小果,似乎也和网络有一种天然联系。他还不会认字的时候(现在已经通过网络认识许多字了),就已经能玩许多网络游戏,能轻松自如地进入和退出许多程序和APP。输密码,下载游戏,购买会员,看视频节目,他无师自通,样样都会。从我自己已经拍摄并上线的两部网络大电影(《鬼屋惊魂》和《说好不恋爱》)的数据来看,也是年轻观众为主,而且,用移动终端观看为主(占75%)。


所以,网络上的影视作品在题材、风格、类型、样式、热点、痛点、语言等方面充分考虑和适应年轻人的诉求,也是形成“网感”的重要方面。一句话,就是尽量地年轻化!


★ 通俗与大众 ★


这一点和电影电视剧应该是相通的。也许,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由于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影视作品更加重视通俗性和大众性。目前有七亿的人应用互联网,而观看视频是占比最大的网上娱乐形式之一。


越讲究大众性,就越是强调通俗性。所谓通俗性,就是要让孩子、老人、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大妈、体力劳动者都能看得懂,都能喜欢看。

 

★ 流行与时尚 ★


流行和大众是接近的,可能流行和热门更接近,于是有了另外一个表述,就是“时尚”。时尚除了通俗和大众之外,要求具备更多的新颖性和前卫性,可以引领着某种风潮,带动某种新的社会关注。除此而外,流行与时尚,也包含着都市化和现代化,或者说,代表着商业上的创新与市场占有。应该提醒你的是,流行可能来得快,也去得快。流行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一定会被拍倒在沙滩上”。


所以,在网络影视的流行方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防止跟风和追逐,原因是影视创作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你看到某种时尚之后开始写,到这部作品播出的时候,许多东西已经过时,成为垃圾了。


★ 娱乐与调侃 ★


有一次参加一个互联网影视论坛,听到一位有名的网络大电影制片人说了一句话,很有启发。他说,网络上的影视作品,就是三个字:不正经!要让网络上的观众喜欢你的作品,你就要讲不正经的故事,不正经地讲故事,把正经的故事讲得不正经。这里面可能包含着两个含义,一个就是娱乐性。任何严肃的话题和思想,当创作成文学作品、影视作品,都需要强调娱乐性。另一个就是调侃和恶搞。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老百姓可以发表看法的新媒体,难道还要像官方管束的那样一本正经地讲故事吗?那真是太没有意思了。这就是为什么网络影视作品多为喜剧的原因。

 

★ 黑话 ★


这里讲的“黑话”,没有贬义。所谓黑话,就是在某个特定人群里流通并被广泛使用,但却在外面的人看来不明就里,听不懂,排斥的语言体系。注意,不是词语,是语言体系。单个的网络流行词,不构成黑话。当成系列,成规模地应用某种词语,或造句方式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黑话”了。


不要小看这个,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只是使用了几个网络流行语。语言,历来都是思维模式,都是价值的认同感。相同的语言体系,会让大家相互认为是“自己人”。就像听见方言就想起家乡的一切,同说一种语言就是同胞兄弟一样。

 

★ 差异与边缘 ★


这里主要讲的是题材。因为网络上没有政府审查(网络自审),而且网络影视作品的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商业模式也才刚刚在尝试,尚未形成很大的经济体量,同时,网络又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成本投入低,还想获得很多的眼球和关注,就必须走题材差异化和边缘化的路子。


所谓差异化,就是在电影院和电视机上看不到的;所谓边缘化,就是不要太正统,不要太传统,不要太主流。不是说不去注重正确的舆论引导或价值取向,而是说,网络上更有条件尝试题材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同时通过这样的选择,也更容易存活和发展。


★ 极致与极端 ★


网络内容大多是免费的,即便是收费的,也是海量。要在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脱颖而出,必须极致化。所谓极致化,就是要强烈,要有冲突,要有对比与反差。打个比方,一根橡皮筋,怎样才有弹力呢?当然是把它的两端朝着相反的方向拉,拉到这根橡皮筋的极限,然后松开,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这和网络影视作品的创作是一样的,你要想让自己的剧本,自己的故事很有张力,你就要让其中的人物、事件、任务、冲突等的设计充满对比与反差,充满极致性。就是要“走极端”。有一个词,叫“洒狗血”。其实,这个词,就是极致的意思。只不过,“洒狗血”的“极致”,是表面上的极致,是经不起推敲的极致,缺乏合理的逻辑支撑。极致而不合理,叫“狗血”;而极致并合理,就是经典作品了!

 

以上的几点如果都做到了,我想你的老板就不会再说你写的剧本没有“网感”了。甚至不需要全都做到,做到其中的一部分,也会给人以“网感”很好的印象。因为,网络上热门和流行的,不都是这样的作品吗?


如果我这样说,还不能让你明确这个概念的大体轮廓的话,就再作一个类比。我们可以一起来回想一下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作品,那些作品,都是很具有“网感”的。或者反过来看,如今在网络上火爆的那些影视作品,大体上都和当年的香港电影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今的网络大电影和当年的香港电影,都属于同样的电影——低成本的大众电影。

 

最后补充说一句,“网感”其实并不神秘,同时,“网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重要。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引起网络上大多数观众的点赞和喜欢,我们甚至希望自己在小成本的前提下拍出“爆款”作品。


但是,一部好作品的衡量标准要比“网感”多得多,也丰富和多元得多。换句话说,并不那么特别具有“网感”的作品,也有可能在网络上火爆。举几个反例吧,到目前为止,真正在网络上赢得最高点击量的,并不是刚才所说的“网感”十足的作品,相反是一些很传统很传统的影视剧,比如《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甚至是《余罪》和《最好的我们》。

 

好,就说这些,希望你走出“网感”困境,早日和甲方达成一致,写出优秀的网络影视剧本。


陈秋平



作者文章推荐阅读


八个要点带你了解“网络大电影”

老司机的编剧技巧大放送(上)

干货丨老司机的编剧技巧大放送(下)

编剧新人怎样卖出自己的剧本?(上)

编剧新人怎样卖出自己的剧本?(下)

怎样成为喜剧编剧(上):动因 & 类型

怎样成为喜剧编剧(下):元素 & 技巧

什么是剧本的亮点?

怎样扩写一个故事?



   FI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