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毕业季|我们在南师离别,启程,逐梦!
夏日降临,仙林敬文图书馆旁边的几颗枇杷树长出了红橘色的果子,喷泉附近总有穿着学士服合照留念的毕业生们,他们把最美好的笑容定格在相机里。伴随着初夏的序曲,毕业季拉开帷幕。这是一场盛大的告别,有遗憾,有期待,每位毕业生都将带着在南师书写下的青春故事向下一站启程。
出镜:教师教育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18届毕业生
摄影:强化院2018届毕业生杨泽宇
1
有一个地方,没人比你更加熟悉,在它的每个角落都曾留下你的足迹。——(《My city南京》Jony.J)
2014年,巴西世界杯、北京APEC成功举办...我们走过高考的独木桥,在九月的南师相遇、相知、相爱。从最初青涩地问候,军训时的烈日,再到一起伏案赶作业的夜晚,梧桐大道上传来的笑声,我们竟然已经朝夕相处了四年,仿佛恍如昨日。
出镜:商学院2018届毕业生窦晓
摄影:商学院2018届毕业生刘偲
如果再重新好好走一遍南师校园的每一条路,每一栋楼,每一个留下回忆的小角落,总有熟悉的感觉萦绕心间,眼角微微泛起泪光。
出镜:窦晓
摄影:刘偲
也许初来仙林,还会迷迷糊糊地在校园迷路,而现在的每条路都熟稔于心。春的樱花,夏的梧桐,秋的桂花,冬的松树,以及各种小鸟和黑天鹅。
出镜:文学院2018届毕业生孙熹之
摄影:新传院2016级胡奕帆、2015级金晶
出镜:孙熹之
摄影:胡奕帆、金晶
出镜:商学院2018届毕业生舒博冉
摄影:刘偲
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突然停下来忙碌的脚步,抬头沉溺于夕阳西下。
摄影:新传院2018届毕业生武文暄
曾经奋战过的地方总是意义非凡,是图书馆每日埋头的专属位置,是背着吉他反复练习的练习室,是争论不休的辩论办公室,是在灯光下反复排练的J6演播厅,是留下汗与泪的体育场。想要跟它们好好道个别,感谢你陪伴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的蜕变。
摄影:中北学院2016级桑梦妍
出镜:窦晓
摄影:刘偲
摄影:体科院2018届毕业生徐恪
大学四年,1460天,南师见证了一段段相遇和情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感谢老师的耐心与谆谆教诲,如果可以,我还想坐在你的课堂里听课。
出镜:孙熹之
摄影:胡奕帆、金晶
出镜:舒博冉
摄影:刘偲
出镜:教师教育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18届毕业生
摄影:杨泽宇
出镜:能源学院能源动力专业2018届毕业生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被叫作起霞坡的地方,不知道伫立过多少仰望星空的身影;夜晚散步的操场,不知道诞生了多少段友谊。这就是青春最珍贵的东西吧,有笑有泪,有错过有遗憾,有惊喜有感动。相聚有时,后会有期。
出镜:窦晓
摄影:刘偲
出镜:教师教育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18届毕业生
摄影:强化院2018届毕业生杨泽宇
出镜:能源学院2018届毕业生赵文杰、王前、王晓宇
出镜:美院2018届毕业生冷子璇、孙冬妍
摄影:廉镇宇
出镜:能源学院能源动力专业2018届毕业生
摄影:体科院2018届毕业生吴昕翀
2
有一个地方,你心中想要为它努力,因为它是你的荣耀,也代表着你的根底。——(《My city南京》Jony.J)
时间过得太慢又总太快,但会冲淡所有不安。临近毕业,对于未来的焦虑日益加重,辗转反侧,犹豫不决。一路奔波,从秋招到校招;发愤学习,征战初试复试;熬夜加班,希望能够顺利转正。接下来分享四位毕业生的故事,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
曹轶林(法学院2018届毕业生):
“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学习到晚上到十一点。考研的每一刻我都记得。”
(寒窗苦读最终考到人大的姑娘)
我记得,七月份开始的懒散与迷茫;我记得,八月份老师说人大有多难考,劝我换目标我仍然选择人大的坚定;我记得九月份,我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往来奔波的心累;我记得十月份,我在早出晚归的生活中感觉到的充实与满足;我记得十一月份,我在紧张和压力下深夜时的辗转反侧;我记得十二月份,我在寒风中背书背到呼吸不畅的奔溃与眼泪。
记得在自习室认识的温柔学妹的帮助与友善;记得经常见面的女孩在最后离开学明楼时给我的纸条留言;记得宿管阿姨深夜起床给我开门的耐心与叮嘱;记得在初试时老爸陪我进出考场的关切与守候。
自习室女孩的留言条
谢松昆(新传院2018届毕业生):
(经历找工作的辛酸仍坚定走下去的传媒人)
记忆中,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终于在今年也成为了一名在最难就业季里迷茫与彷徨的毕业生。虽然自己之前有不少的实习经历,但是这在对选择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上似乎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大的优势。海投简历,疯狂面试,没有来由的赞赏与否决像一个随机变量让人不知道在哪一次面试中会遇到。有的职位,你做了充分的功课自认为势在必得却在最终面试的时候可能因为你不是本地户口就把你淘汰掉。有的职位,薪资从初次面谈到终面确定一路递减,大概是认为本科毕业生比较廉价吧。也去过北京上海,期望更大的平台能有更好的机会,却发现有时候理想不是那么丰满,但现实却远远不止这么骨感。总结下来,我在整个择业过程中并不顺利,为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而花费了太对时间去选择,也因此失去了很多机会。目前,寄居于一家小平台,只期望毕业后尽量能脱离父母的资助。先定个小目标,再去搞定大目标。同时也在关注今年即将开始的秋招,生命的意义在于折腾嘛。
董新夏(新传院2018届毕业生):
“我对‘学霸’这个词有着复杂的情感”
(低调谦和的“别人家的孩子”)
又到了即将告别的日子,而与每年六月不同的是,这次故事的主角是我。傍晚漫步在回宿舍的路上,耳旁是东区篮球场舞台上传来的阵阵歌声,一瞬间却又觉得毕业仿佛是别人的事情。回望大学四年的生活,依稀记得那个坐在敬文图书馆三楼大厅角落轻声背书的我;那个宅在宿舍灰头土脸地剪了两星期视频的我;那个拖了两箱书坐在驶往北京的高铁上却紧张地一个字也看不下去的我……那些痛苦与焦虑的心情已太遥远,似乎与我无关。
或许是我太健忘、太神经大条,又或许是生活本身就不缺少鸡汤式的自我感动与催眠。为期四年的长跑,面对遥不可及的目标,我害怕试错的成本太高,容不得松懈与迷茫;更怕沦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把握游戏规则时反受其累,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同时我对“学霸”这个词有着复杂的情感。一方面若依照分数、排名等诸多硬指标,我也许可以被这样称呼。但另一方面,面对毕业后未知的生活,我担心自己的知识与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与荣誉。仍旧对依赖的温床、艳羡的眼光恋恋不舍,但注定躲不过抽离熟悉的环境、体验成长的阵痛。
董新夏
张召丹(教师教育学院2018届毕业生):
“当初进入南师就梦想能够成为一名老师。”
(即将踏上讲台的准初中政治老师)
当初进南师就是希望当老师,第一志愿就是师范专业,或者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我想当老师,所以才会选择南师。在我后来的学习生涯中遇到了几位很好的老师,他们对我的未来有着重要的影响,让我期待能和他们一样走上讲台。
南师对学生就业非常重视,毕业时学校会尽力让每位同学找到工作。南师这个平台很广阔,每年来我们学校参加校招的企业都很多,对我们寻找工作提供丰富的选择。并且南师的老师们上课所传授的知识为我们之后真正工作奠定了基础,能感受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确实紧密相连,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平时参加的社团实践活动也为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有很大的帮助。
当了老师之后,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一份工作的不容易。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老师,小学、初中或者高中都会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与挑战。比如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最关键时期,是由青涩懵懂到比较成熟的过渡时期,所以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只关注他们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这是我觉得很难着手处理的地方。我认为成为一名老师,巨大的成就感伴随而来的就是极大的责任感,动力与压力并重。可能我们刚刚走出学校,自身不足够成熟,但是却要对所有学生负责,这让我倍感压力,但是不会想要放弃,反而会想要更努力地帮助学生。
批改小学生的作业
3
没离开前你不知道你有多爱它,在离开之后发现身在外心却留在家。——《My city南京》Jony.J
摄影:徐恪
2018年,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即将开战,陪你一起踢球的兄弟们还在身边吗?
那个我们都回不去的从前,一时间涌上心头,毕业晚会上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以上图片均来自物科院2018届毕业晚会
摄影:胡奕帆
最后的骊歌旋律响起,虽然老套但总能触动心弦,我们一起大喊:“毕业快乐!”
这一站的结束,意味着我们要和相伴四年的南师、朋友、老师们挥手再见;
这一站的结束,也意味着下一站的启程,我们正年轻,还有更大的世界等我们去看去拼去闯。
以上出镜均为教师教育学院地理科学(师范)专业2018届毕业生
摄影:强化院2018届毕业生杨泽宇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此生不悔入南师,我们江湖再见!
往期回顾
世界环境日 | 一群身着蓝绿色服装的南师学子为何惊现玄武湖?
策划:陈权 郝文梁
文案:郝文梁 李其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姜云
审核:大华 陈权 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