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第一位名校长,被他演活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师校史文化 Author 王小锡
今年9月10日,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专场演出在海内外校友的瞩目下精彩上演。整场演出的第一个节目《大先生说》令人记忆犹新,其中,南京师大第一位名校长李瑞清的扮演者——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王小锡讲述了他难忘的演出经历。
《大先生说》演出完整视频
我在剧目里演的是南京师大的第一位名校长李瑞清,他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或称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虽然没有当过校长,在这次校庆专场演出时扮演李瑞清,倒是体会到了作为一校之长应有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和办学境界。能在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以文艺角色形式传播李瑞清的精神境界,是我人生难得的一个机遇。所以我深切地感到,一分多钟的表演,不亚于我撰写一篇原创性学术论文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我们这个“大先生”节目,是讲述南京师范大学前身自三江师范学堂创建至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创建官员、历届校长和相关学问大家的创学办学、教育教学理念和行动等,八位“大先生”表演者(颜泯涛演张之洞兼导演、王小锡演李瑞清、高峰演江谦、赵凯演陶行知、蔡道通演郭秉文、赵媛演吴贻芳、许玮演徐悲鸿、殷飞演陈鹤琴),将创建官员、历届校长和相关学问大家表演得惟妙惟肖。十多分钟的演出,十分精练地从一个侧面演述了南京师大前60年左右的办学发展史。
那天,海内外有280万人在线上或线下观看的一台校庆专场演出圆满结束后,不时地听到“精彩”“震撼”之评价,这是对舞台剧目和表演艺术的认同和赞赏,更是对南京师大辉煌历史的赞叹。有这效果,我们剧组同仁异口同声地说:“突击辛苦排练一个月,值啦!”
以前我对演员入戏没有体会,这次演出后,有朋友调侃说我这辈子人生之路走错了,走艺术道路也许比社科理论研究之路更好。哈,真是抬举我了,我只不过是在校领导的殷切鼓励和专业性指挥下、在导演的一招一式的指导下、以及在陈海英老师等其他各位同仁和剧组“大先生”们的精心帮助下,没有出错地完成了基本的表演任务而已。不过,通过这次扮演李瑞清,我的确被他的办学精神所折服,尤其是他对学生的柔和、慈爱之心,对老师的关爱、关照之情,对决策和行动的坚定、刚烈之性,是我敬仰和膜拜的。虽然演出已经结束,我还几乎每天至少一次以上自娱自乐地表演和朗诵台词,尽管有点不可思议,但这不能不说是李瑞清精神之感染力所至。
李瑞清
同时,以前我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体会不深,通过这次演出,深深感到,要想演好戏,必须练、再练、再再练。同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已经深有感触,要想做好一件事,要想做好我们的学问等,没有下得苦功夫,那就不可能有圆满成功的结局。所以,“行当”虽不同,但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即舍得吃苦。
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剧组的排练和演出精神可谓是当今“南师大精神”的一个缩影。排练过程很辛苦,辛苦到白天没有空闲间隙,辛苦到废寝忘食,辛苦到做梦还在背台词,尤其是一个举手投足的定格动作要坚持10分钟左右,哪怕手臂发抖、腿发软,我们一直坚持练;排练过程要求高,高到走路练、干扰练、起床就练、睡前还练、甚至开车还在练台词,确保演出零失误;排练过程从台词到动作的吻合不可谓不复杂,复杂到从语气到动作经常调整变动,且经常有不同主见对撞,但是,不管多复杂,我们不厌其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乐见艰难,勇接挑战,最终成功了。当然,成功靠的是团结聚力、磨炼砥砺、正德笃行、踔厉奋进。其实,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展示南京师范大学的辉煌,为了南京师范大学的荣誉,为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明天。
遇上百廿庆典,作为在南京师范大学学习、工作45年的我来说,实乃幸运。我大学毕业就在南京师大工作,年届七旬刚刚退休的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在南京师大百廿辉煌中,我见证了她近半个世纪与时代同步的高速发展,许多诸如由南京师范学院改办南京师范大学、进入国家“211”行列等高光时刻历历在目,真为南京师大的今天自豪和骄傲。在这百感交集的百廿校庆时刻,我也深深体会到,南京师大是我人生重要舞台,没有这个舞台,我的人生或许没有我自己原先也意想不到的经历和模样,故我爱南京师大,我与南京师大缘深情深。
据史料记载,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梅痴、阿梅,自称梅花庵道人,喜食蟹,自号李百蟹,入民国署清道人,谥号文洁。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清末民初诗人、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赏家。尤其是在书画界,他名声显赫,书法自称北宗,与曾熙的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他是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李瑞清于1905就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后,大兴土木,广建校舍,同时,大力改革,兴学求强,使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第一学府。期间,他针对东南地区师资缺乏的现状,在学堂又有针对性地增设相关科目,并附设中小学校,还创办短期的留学预备学堂,输送了一批青年学生去美国深造。他提倡国学、科学、艺术不遗余力,竭力主张培育应用型人才。因此,他改博物科为实用性农业博物科,创设图画手工科并设立画室及有关工场。在他的努力下,培养了中国最早的国学、科学、艺术人才和实用型师资,许多诸如戏曲史家陈中凡、艺术教育家吕凤子等著名的学者和专家都成学于两江师范学堂;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利用其学科特长亲自讲授国画课,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法家胡小石、李仲乾、黄鸿图皆出其门下。可见两江师范学堂:黉门之“大”,大师辈出;黉门之“高”,高徒满堂。
李瑞清始终秉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即“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并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倡导“匡时而振俗”,主张融会贯通中西之学以造就中国之学、中国之学人、中国之俊器。李瑞清的办学理念和办学风格可以说是其时中国办学之时代丰碑。
作为清末民初的杰出教育家,李瑞清的办学理念及主张的校训和校风就是在现时也不失其应有的承继和借鉴意义。作为教者,其工作不只是养家糊口、生存之依托,民族兴盛是教育教学、培养人才之天大之事。因此,他的“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若子弟”的办学理念可谓是深远教育境界的真切写照。这就是说,学校教育犹如生命,要像对待生命那样对待教育,一言以蔽之,学校教育、培养人才至高无上;学校犹如家庭,要像对待家庭那样对待学校,这就是说,只有在学校之大家庭氛围中,才能真正形成团结谐和、踔厉向上的局面,并像爱护眼睛般的对待校园环境;学生犹如子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学生以慈父良母般的呵护,换句话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需要教者为了孩子们的茁壮成长而共同努力。当然,这天之大事,不是坐等而成,作为教者和学生,需要艰苦奋斗,需要努力奋进,唯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办成大事,才能成人成才,正所谓“嚼得菜根,做得大事”。这也就同时需要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俭朴办学,俭朴求学;勤奋办学,勤奋求学;诚笃办学,诚笃求学,唯此才能教以成人、成事,学以成人、成事。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历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来 源 | 南师校史文化 |
图 片 | 汤天明 |
编 辑 | 何 悦 |
审 核 | 何 悦 马海港 陈祝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