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报道南京师范大学27名研究生赴四川支教感人事迹

12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南京师范大学27名研究生赴四川支教的感人事迹。27名支教团成员怀揣教育梦,用责任和爱心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播种希望、点燃梦想,让青春在凉山绽放绚丽之花。


《人民日报》 2022年12月5日 第12版版面截图

彝族新年前的最后一节课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第一初级中学七(18)班学生吉木晓曲和江苏南京来的支教老师韩雪谈起了自己的梦想:“我想考上好的高中、大学,要去南京看看老师的学校。我相信只要比别人更努力,就一定能走出大山,实现梦想!”

马边彝族自治县和雷波县地处大小凉山腹地,从2004年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对马边等地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在江苏省纪委监委积极协调下,按照“当地缺什么师资、派什么支援”的要求,南京师范大学从10个相关学院的学生中选出27名研究生赴马边、雷波的8所中小学实习支教,专业涵盖语文、数学、英语、艺术、体育、心理等学科。


由于当地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支教老师承担着同时教授多个年级、多门课程的任务,教授学生总人数达4415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黄菊香说:“各志愿分队利用自身学识,主动发起有教育性、创新性、特色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为学生送健康、送关怀、送艺术、送安全、送眼界。”


在雷波县,一些孩子到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在金沙初级中学,支教老师高敏成了很多学生的英语启蒙老师。在彝族女孩取比合取眼里,这个高老师有些不一样——她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经常在课堂上播放电影、歌曲,还会讲一些有趣的文化知识;她会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自导自演,鼓励大家大胆发言……在学习中,取比合取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也更坚定了成为一名老师的想法,“长大后我要成为像高老师那样的人,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初到雷波县汶水初级中学,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水平让支教老师胡丹始料未及——他们汉字基础薄弱,个别学生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胡丹利用课余时间,从拼音教起,一步一步教孩子们认字、写字、查字典。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学得很认真,课堂上举手发言也越来越积极。“他们还会争着当我的‘小助手’,带着大家领读复习。”胡丹笑着说。雷波县汶水初级中学七(3)班学生卢拉候,就曾当过胡丹的“小助手”。“我想通过学习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卢拉候说。


不仅教学生知识,支教老师们还通过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形成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科普心理知识、开展最美微笑征集等,并对部分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马边县民建小学,针对少数学生学习意愿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支教老师提出关注“学困生”群体的倡议,得到学校大力支持。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实现“学校有趣、老师有爱、生活有光、学习有劲”。


往期推荐:




南师最强班级,等你来选!


跟随他,探秘南师“鸟世界”!


发现·身边的光|翁志丹:用画笔诉说对传统文化的深情眷恋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招生 | 考研 | 高考 | 校历 | 校车 | 体育馆 | PPT

来   源

《人民日报》

图   片

 教师教育学院

编   辑

何   悦

审   核

何   悦 马海港 陈祝峰

更多南师新闻,敬请留意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