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你也这么断句?恭喜你,被古装剧骗了!

孔学堂 2019-05-16

随着近年来各种古装剧,尤其是宫廷剧的热播,“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已经成了红火数年仍旧爆款的台词之典范,极高的出场率让大家早已耳熟能详。



那如果问你,这句话怎么读,怎么断句,你肯定会说,多简单,不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然而断句其实是这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种写法是错误的,我们稍后说


先来说说“奉天承运”的意思——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


这句诏书开头的套话,来源于明·沈德符《野获编》:“太祖奉天二字, 千古独见。故神训中云:皇帝所执大圭上镂‘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诰敕命中,必首云‘奉天承运皇帝’”。



就语法角度而言, 这里的“奉天承运”是用来修饰皇帝的,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他下诏书说……”。


第一个使用这句开场白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他成功举义之后,把南京宫殿里最大的金銮殿起名叫奉天,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并开始在圣旨中使用,而后一直历代沿传。


朱元璋像


那么为什么要用“奉天承运”修饰自己?


从古代开始,人们对于“天”就报有尊奉、崇拜、敬畏,人类在祭祀活动中首先要祭天。


中国古代天命论认为,不仅个人的生死祸福取决于天命,王朝及天子权力的获得,也来自上天的册命,臣属的官职俸禄又得自君主代表上天所作的册命。历代皇帝都以“天子”自居,就是天之子,认为自己是天命的承担者和执行者。


比如天坛就是明清两代皇帝重要的祭天场所


《尚书·洛浩》中有“奉答天命”之说,《秦誓》则明确提出“惟天惠民,惟辟奉天”,“辟”指的就是皇帝。从秦汉到唐宋,历届君王都认为自己是受命于天,是天子,是上天意志的实际执行者。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遗余力,自然少不了这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的气势。


他认为自己的统治出自天意,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一说:“元时诏书,首语曰‘上天眷命’,太祖谓此未尽谦卑奉顺之意,始易为‘奉天承运’,见人言动皆奉天而行,非敢自专也。”



不管是帝王,还是思想家们,都更倾向于把天命、运命视为最根本的决定性力量。朱元璋就说自己是“本无意据有天下”,只是以“救民为心”,后来才做了皇帝,是“天特命之”的结果,而他也像历代皇帝一样,“事天以孝道也”的祭天活动成为了明代朝廷的头等大事,历代帝王都不敢懈怠祭祀上天。


不过,如果将圣旨开头的这段套话写成文字,却又是另一个面貌。来看看存留下来的真实圣旨是怎么写的。↓



为了表达对天以及皇帝的尊敬,因此在遇上这两个词的时候,文字都要换行书写,“天”和“皇帝”都必须顶格,有时皇帝还要比天略低一点,所以区区八个字,便被分成了三行。


有时,也写“皇帝制曰”


清代圣旨基本承袭了明制,也采用这八个字作为开头,直到辛亥年的那声惊雷,终结了天命论色彩浓厚的封建帝王史,就此将它尘封。

来源:收藏马未都

※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文推荐

历史上36个地理常识,你知道多少?

世界读书日|中国人必读的10本书,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

古人说“三教九流”可没有一点不敬的意思,来瞧瞧你是哪一流?

看看苏东坡,遇见世间最有趣的灵魂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生必背的200个千古名句!

苏轼:父亲决定孩子飞多高,母亲决定孩子走多远

中国笔画最多的单字姓,90%的人不会念!

这些古汉字,都几千年了,还是那么逗!

中国笔画最多的单字姓,90%的人不会念!

生命中的美,处处带着诗意

【溪山拾遗】专栏:繁花落尽,返璞归真,孔学堂楹联之美(一)

“溪山拾遗”征稿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