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肠癌经常伪装成痔疮,如何把它揪出来?

HAOYISHENG 2021-06-05



HAOYISHENG导语

直肠癌和痔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却有不少人误把直肠癌当痔疮治,导致延误了病情,葬送了治疗最好时机,让人痛悔不已。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


病例一


胡女士,27岁,音乐学院大四学生,1年前就出现间断性便血,听朋友说很可能是痔疮,没有什么大不了。又听说如果去医院看,要被医生用手指插入肛门检查,再想到万一遇到的是男医生,实在过不了自己心理的坎,就随便买了痔疮药治疗。(PS:其实完全可以挑个女医生做检查的)


但之后便血依然反复发作,而且每天大便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可以有六七次,这才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中期低位直肠癌


经过手术治疗,该患者暂时是保住了性命,但肛门却没保住,以后只能靠人工肛门将排泄物排出,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留下终身的遗憾。



病例二


姜大叔,53岁,司机,便血2年多,根据自己的“医学经验”,认为得了司机职业病“痔疮”而已,也去诊所看过,也说是痔疮,便从药店买了痔疮药自行治疗,也没有过多重视,照常忙碌于工作。


后来发现食欲下降,日渐消瘦,有时几天才排一次大便,有时一天排好几次大便,严重影响工作,到医院一查,结果是晚期直肠癌(肝转移),现在姜大叔刚做完减症手术,正接受放射治疗,十分痛悔自己当初的轻视,错过了最佳的诊治时机。



像这样的病例临床上实在不少,据统计,有近 90% 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都是被误诊,其中被误诊为痔疮的占绝大部分。可见无论对于普通大众还是首诊医生来说,如果有便血等症状,千万不要轻易下“痔疮”的结论,这样很可能就错过了致命的直肠癌。


为啥有那么多人都掉进了这个“死坑”?

第一:痔疮和直肠癌都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两者发病部位相近;直肠癌初期症状不典型,与痔疮的临床表现类似,如都有便血、排便困难、有脱落物等。因此,稍不留意就容易被混淆。


第二:大众缺乏科普卫生知识并且对直肠癌认识不足。俗话说“十人九痔”,这让很多人认为痔疮是一种很有“群众基础”的常见病,一旦出现便血,大多以为是患上了“痔疮”,加上生活不良习惯、职业因素等,出现便血症状,就更容易自圆其说。未搞清原因,私自按“痔疮”治疗或未予重视。


第三:部分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或临床经验有限,对直肠癌认识不足,缺乏警惕,思路狭窄,考虑局限,忽视了腹泻便血的患者,排除其直肠癌的可能性,同时对临床检查不重视,特别是直肠指检。


第四:部分患者去看医生,一开口就说自己得了痔疮,加上一些症状,极易使部分粗心的医生先入为主地把它当“痔疮”来治,也没有细致进一步鉴别诊断。


第五:对青年患者重视不够,虽然直肠癌大多发生在50岁以上,但我国30岁以下的病例亦占10-20%,并且呈持续上升趋势,因此青年人出现便血,也不能忽视直肠癌的排查。


痔疮 VS 直肠癌,区别到底在哪里?

直肠癌是发生于直肠的恶性肿瘤,早期(I期)根治术后 5 年生存率超过 90%,但晚期(III、IV期)的则不到 30%。


而痔疮是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充血、郁积,从而造成静脉的扩大和曲张,形成静脉团即称为痔,根据不同部位分为内、外痔。大多数无症状的痔疮不需要任何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无影响,症状较重的可选择手术治疗。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痔疮与直肠癌存在关联,但痔疮的存在容易造成其它疾病的误诊。临床上经常发现直肠癌在痔疮的“掩护”下,不断“生长壮大”,直至发生明显症状才会被确诊,但此时已经错过了直肠癌最佳治疗时机,后果很惨痛。


因此,我们一定要练就火眼金睛,识别直肠癌和痔疮之间的区别。


(点击查看大图)


想要准确诊断直肠癌,就千万别着急!

“一指神功”不可丢,还应妙用肠镜


直肠癌常用的筛检方法有肛门指诊、粪便潜血实验、肠镜和钡灌肠等。


直肠指诊是区别两种疾病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医生只需要戴上手套,将食指伸入病人肛门内,通过手指触及直肠四周黏膜进行检查,得到初步诊断。


80%-90% 的直肠癌发生在直肠中下段,因此直肠指检能发现 75% 以上的直肠癌,而这个检查只需要花几元检查费的,简直是举手之劳。


但是临床上,确实有部分医生怕麻烦、怕脏而没做直肠指检,直接靠主观症状诊断,或直接开大检查,这是不负责任的;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病人拒绝接受这个检查,尤其遇到异性的医生。


此外,当高度怀疑直肠癌时,应进一步做肠镜。做一次简单的肠镜检查也能发现 90% 以上的直肠癌,其费用也不过是两三百元,还可进行组织病理活检,是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警惕早期直肠癌变信号


直肠是消化道的“终点站”,食物由口腔经过食道、胃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之后,在大肠形成粪便并定时排出体外,所以肠癌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排便的规律、性状发生改变。


① 大便习惯明显改变,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② 大便带血、黏液、脓血便,有排便不尽感;

③ 大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④ 腹痛及腹胀等不适,食欲减退;

⑤ 肛门部或腹部有肿块;

⑥ 近期体重明显减轻,原因不明的贫血;

⑦ 既往曾有反复痔疮史、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等。


无论是那个年龄段,出现便血等,不急于下“痔疮”的结论,应多留个心眼,务必先排除直肠癌。千万不要让小小的痔疮耽误了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直肠癌治愈可能性机会极大,但到了晚期,再高明的医生及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是回天乏术了。 


参考文献

1.万德森,临床肿瘤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

2.闫秀云,直肠癌误诊痔疮1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65-6665;

3.王文青,直肠癌176例首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393-1393;

4.阿翁,杨明。九成人错把肠癌当“痔疮”[J].自我保健,2013(6):44-46;

5.郑承核,70例直肠癌的误诊原因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88-89;

6.高花兰,早期直肠癌常被误以为是痔疮[J].保健医苑,2015(7):19-21.


相关阅读

结直肠癌的元凶大肠腺瘤,你了解吗?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消化系统癌瘤中,大肠癌稳居第一位,发病年龄也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在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广州及台湾省,大肠癌有超越肺癌成为新癌王的趋势。


大肠癌的产生,大约80-95%是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可以说,大肠腺瘤是造成大肠癌的罪魁祸首。


那么,什么是大肠腺瘤呢?有什么症状?怎么检查、治疗和预防呢?



先从大肠息肉说起


大肠腺瘤是结直肠息肉中的一种,也叫腺瘤性息肉或肿瘤性息肉。



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通俗说,就是在大肠的内腔粘膜表面多出来的一块肉。


它分布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尤以左半结肠和直肠较为多发。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近年数据显示,在年轻人当中检出率也在10%以上。


按数量分,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


病理性质上,结直肠息肉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 肿瘤性息肉(大肠腺瘤):


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


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而这一类息肉,我们一般称之为腺瘤性息肉,或者直接称之为大肠腺瘤


② 非肿瘤性息肉:


患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淋巴性息肉、粘膜脱垂性息肉(肛管)炎性息肉。


③ 肠息肉病 :


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


此类疾病因为数量庞大,所以癌变几率也相应较大,一经发现,及建议手术治疗。



大肠腺瘤的分类和癌变几率


大肠腺瘤是大肠的息肉一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疾病。而且发病非常隐匿。临床上许多患者都是因为做肠镜检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


虽然腺瘤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是也是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


研究认为至少80%~95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大肠腺瘤像一颗种子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发展为大肠癌的几率会越来越大。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15年时间


根据腺瘤中绒毛状成分所占比例的不同而将腺瘤分为一下三种:


① 管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以下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80%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


其癌变率在1%~5%左右。


② 绒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


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分布以直肠最多,其次为乙状结肠。组织学表现为上皮呈乳头样生长,中心为血管结缔组织间质,亦伴随上皮一起增生,分之成乳头样生长,上皮细胞多间变明显。


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在30%-70%左右


也有观点认为,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它的癌变率将是100%!


③ 混合型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80%


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


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癌变的几率与腺瘤的大小、数目有关:直径越大,数目越多,癌变的几率就随之增加。



小小的腺瘤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放任其不管,会出很大的问题,只要时间足够,可以说,100%会变成肠癌!


但是,它的生长极其缓慢,大约从息肉到癌变,需要5-15年时间,甚至更长;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并消灭它。


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45岁前做个肠镜而已。



哪些人容易长大肠腺瘤?


大肠腺瘤在以下人群中十分常见,符合条件的人们一定要注意了!


①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发生肠道腺瘤的风险较年轻人也大幅度提高;


② 肠癌家族史


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者;


③ 不良生活习惯者


喜欢久坐,不爱运动,高热量饮食的人都在这个范围里;年轻人患肠癌者,大多有这些习惯!


④ 长期肠道不适者


常常腹痛,腹胀,便秘,腹泻一定尤其注意!



长了腺瘤会有什么症状?


很多大夫称大肠癌是隐匿的杀手,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长了腺瘤,却没有什么症状,等到出现便血、腹痛、黑便、消瘦、腹部包块时,往往已经是进展期肠癌了。所以要特别警惕!


息肉较大时会有如下表现:


① 便血。患结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很少引起贫血;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100~200ml。


② 排便习惯改变。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③ 腹痛。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


④ 带蒂息肉脱出肛门。



怎么筛查和治疗?


结直肠癌是唯一一个最容易预防,最容易治愈的癌症,前提就是要及时发现并切除它。


因为它生长极其缓慢,我们只要在它癌变前找到并切除它,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筛查也非常简单,在45岁前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可以提前五年,甚至10年


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治疗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住院;往往在镜下就能治疗;数目多、直径大的,或者病理证实已经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要手术治疗。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复查!


首先,因为诸多因素,一次肠镜没发现息肉,并不表示没有;所以最好两次肠镜确定;


第二,因为息肉,尤其是腺瘤,复发的几率很大,达30%-60%。而且,术后第一年复发的危险性要比同龄正常人高16倍。所以,切除后还要定期复查:


  •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 高风险建议3-6月复查一次肠镜。



怎么预防呢?


最关键的预防:及早做个肠镜!



饮食上,美国癌症研究所和世界癌症研究基金发布的降低结直肠癌的方法 ,可以作为参考:


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及其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全谷物:粗粮;全麦食品;谷物;远离烧烤、腌制、熏制食品;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品


运动:这对于年轻人尤其重要。


其他:鱼类、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橘子、草莓和菠菜等)、多种维生素、钙剂、阿司匹林、乳制品也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大家都在看


直肠癌

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

痔疮诊断、用药全解读!

结直肠癌发病现状面面观

为什么会长痔疮?这个解说最有画面感

第八版结直肠癌TNM分期三大更新要点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