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密新生儿黄疸:十个宝宝九个黄,到底要不要紧?

HAOYISHENG 2021-06-05


HAOYISHENG导语

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新生儿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而大多数新生儿都会在生后出现黄疸,宝妈宝爸们,您对新生儿黄疸了解多少呢?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新生儿黄疸。

在临床中,经常碰到家长咨询类似问题。这些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如何科学看待新生儿黄疸呢?


1

新生儿都有黄疸,不用看医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原因是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胆红素呈橙黄色,因此宝宝的皮肤和组织均染成黄色。


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在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这在东亚人和美国印第安人中,比例还更高些。


通俗地说,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宝宝自身胆红素代谢相关,会自然消退)和“病理性黄疸”(是多种因素或疾病导致,需要就医诊疗)。


生理性黄疸是宝宝生后早期,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在一定范围内的黄疸,一般生后2~3天皮肤开始黄染,4~5天达到高峰,黄疸持续7~10天消退(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也可能持续2~4周)。宝宝黄疸若按这一“时间表”变化,黄疸比较轻,可以观察为主、不用治疗。


以下几种情况则属于“病理性”:


★ 黄疸出现过早(出生后24小时内);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上升速度太快(每日上升超过5 mg/dl或85 μmol/L);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具体值根据不同日龄而异);

★ 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

★ 直接胆红素增高(超过1.5 mg/dl)。


有些“病理性黄疸”能找到“病根”,如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有些是和宝宝围生期的各种因素相关,如母亲妊娠期糖尿病、窒息、头颅血肿、胎粪排除延迟等;也有是宝宝其他系统疾病如败血症,伴随的表现。


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大量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基底核等组织。“这会引起急性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差,激惹、角弓反张,甚至发热、尖叫、惊厥等。有些孩子会因此出现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等后遗症,这被称为核黄疸。”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新生儿黄疸都不用管。“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查找病因。



2

如何测黄疸值?


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是一个随日龄动态变化的过程。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与日龄、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等相关。


高危因素包括:是否存在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窒息、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低蛋白血症等。


因此,出生后及时评估、实时观察,对于及早发现胆红素水平异常,非常重要。

黄疸通常先出现在面部,然后随着血清胆红素的升高,向腹部和四肢蔓延。在自然光线下,根据皮肤黄染部位,能粗略推断黄疸进程。



因此,如果肚脐以下部位或四肢远端皮肤黄染,说明黄疸较重,应尽快就医。另外,如果宝宝巩膜(眼白)明显发黄,通常黄疸也较重。需要声明的是,“目测法”精度非常低、主观性强,只能作为参考。


医院检测胆红素水平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 血清总胆红素(TSB)的测定:这是金标准。检测毛细血管血或静脉血的胆红素水平,能检测出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如直接胆红素升高,均为病理性黄疸)。目前大部分医院门急诊以静脉血检测为主。有时,父母可能不舍得孩子抽血,但郑重提醒,该抽血时仍得抽。


★ 经皮胆红素水平(TCB)的测定:这是一种无创检查。使用TCB测定仪,经皮肤检测总胆红素水平,不能区分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通常记录额头、胸部和下肢的测定值。TCB检测数值在一定范围内,与TSB相关性较好。但当TSB高于一定数值,如20 mg/dl,TCB值会偏低。蓝光治疗后的宝宝,TCB值会偏低。此外,宝宝皮肤黑,TCB值会偏高。




3

黄疸多高,要治疗?


如果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超过同胎龄、同日龄水平的95百分位(P95),就是高胆红素血症。


目前,临床医生多采用美国Bhutani等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作为干预标准参考(见下图)。


图片说明: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Bhutani等)。源于美国儿科学会2004年《胎龄≥35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处理指南》,Pediatrics, 2014,114(1):297-316.


按图索骥,不同风险区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的几率不同。



4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

我国目前最权威、最新近的诊疗规范,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讨论撰写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14 版)》(以下简称“2014共识”)。


有一章节为“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原文摘抄如下: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换血疗法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已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者。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胆红素能吸收光线,然后从脂溶性的变为水溶性的,再经胆汁或尿排出体外。波长450 nm~460 nm的光线作用最强,与蓝光的波长主峰425 nm~475 nm较一致,因此临床多使用蓝光治疗黄疸。光疗期间,宝宝会置于一种特殊的蓝光灯下,或用光疗毯包裹宝宝身体。接受光疗时通常裸体只用尿布,以便蓝光照到的皮肤范围大些,同时带个眼罩保护眼睛。


光疗副反应包括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一般,经对症处理后会好转。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


5

多晒太阳能退黄吗?


“黄疸不要紧,多晒晒太阳就退了。”有的父母这样说。


近年确实有相关研究显示日光治疗也有一定的退黄效果。


2014年,《儿科学》发表一篇在非洲尼日利亚使用过滤的日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在非洲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缺乏足够的蓝光治疗装置。研究中,气温大部分在35℃~39℃,把宝宝小床置于室外的帐篷内(宝宝仅穿尿布),帐篷顶部采用有效的有色玻璃窗贴膜覆盖,以过滤大部分的紫外线和部分红外线。结果发现,33%的宝宝由于体温波动(因为太热或太冷),停止晒太阳。宝宝持续晒太阳5小时后,有一定的退黄作用。


2015年,《新英格兰杂志》也发表了一项在尼日利亚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人员比较了过滤日光治疗和传统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结果显示,过滤日光治疗的效果不差于传统蓝光治疗。治疗过程中,前者宝宝体温>38℃的百分比例(5%)高于后者(1%),但没有宝宝因为安全考虑(如高热、低体温、脱水或晒伤)而退出研究。


图片说明:日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由此可见,安全晒太阳、退黄疸,至少有3个条件:


1.持续晒足够长的时间;

2.气温合适,宝宝能裸露皮肤;

3.过滤紫外线,避免晒伤。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气温限制、担心宝宝受凉,裸露的皮肤通常限于臀部和四肢。再加上,父母害怕紫外线晒伤,孩子晒的时间较短(半小时以内),因此,晒太阳退黄的效果不佳。


关于日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6

退黄可用哪些药?


关于“辅助治疗药物”,“2014共识”中提到两种:


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适用于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


2.白蛋白,适用于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且白蛋白水平<25 g/L的新生儿。若白蛋白水平正常,无需额外补充。


夏红萍医师介绍,临床上有时会用到一些“2014共识”没有提到的药物,包括:


1.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能诱导肝脏生成代谢胆红素的酶,增加肝脏清除胆红素的能力,但有嗜睡、反应略差等副作用,因此不作为常规使用。


2.阻断肠肝循环的药,如益生菌,肠道细菌能使胆红素分解为尿胆原,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并促进肠道蠕动排便,加速胆红素排出。


3.中成药,如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剂


茵栀黄注射液新生儿、婴幼儿禁用!


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主要成分是茵陈、栀子、大黄(或黄芩)金银花提取物。

近年来,关于口服茵栀黄的争议比较多。茵栀黄口服液或颗粒有腹泻、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报告;也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发生溶血的个例。


临床要尽量结合具体情况,权衡利弊,给宝宝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 对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无需干预,包括使用口服药物。


★ 由于目前大部分医院蓝光治疗需要住院进行,可能不能陪护造成母婴分离、影响母乳喂养及部分家长特别是宝妈的焦虑。基于此,对于部分胆红素值接近但低于光疗指征的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吃奶好、大便性状可,可以告知家长关于口服茵栀黄的疗效及相关副作用,征询家属意见是否服用。使用时,注意大便次数和形状,若排便次数过多、过稀或奶量下降明显,则及时停用。


★ 如果宝宝本来吃奶少、大便稀,通常不建议口服茵栀黄,必要时蓝光治疗。



7

纯母乳喂养会造成宝宝黄疸?


还有一部分新生儿黄疸,和母乳相关。


“2014共识”原文摘抄如下:

★ 母乳喂养性黄疸:单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最初3—5天,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其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要干预的标准;母乳喂养性黄疸常有生理性体重下降>12%。


★ 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处理主要包括帮助母亲建立成功的母乳喂养,确保新生儿摄入足量母乳,必要时补充配方乳。已经达到医学干预标准的新生儿需按照“2014共识”,给予及时干预。


★ 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于出生1周后出现,2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4~12周方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在48~72 h明显消退。


★ 若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TSB<257 μmol/L(15 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257 μmol/L(15 mg/dl)时可暂停母乳3 天,改配方奶喂养。TSB>342 μmol/L(20 mg/dl)时则加用光疗。


★ 母乳性黄疸的婴儿若一般情况良好,没有其他并发症,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生后早期由于母乳量摄入不足,导致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宝宝,部分宝宝甚至会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导致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因此,她特别提醒,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天,要注意加强喂养。母乳喂养至少8~12次/天。


如何判断母乳喂养是否充分?

★ 出生后24小时内,有4~6块充分湿的尿布;


★ 生后前4天,每天3~4次大便,生后72小时,大便从墨绿色胎粪变为黄色糊状便;


★ 宝宝喂奶后,好像比较开心。


如果经过努力,母乳量仍不够,且宝宝体重下降过多(通常10%以上)、或出现脱水表现,需及时补充配方奶喂养。


如果母乳喂养充足,无需“常规喂葡萄糖水退黄”。因为研究显示,喂葡萄糖水不能预防高胆红素血症或降低胆红素水平,反而可能导致奶量减少,影响热卡摄入。


参考资料:

1.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2.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rn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 Pediatrics, 2004,114(1):297-316.

3.茵栀黄口服也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63-668.

4.Safety and efficacy of filtered sunlight in treatment of jaundice in African neonates. Pediatrics, 2014,133(6):e1568-e1574.

5.A randomized trial of phototherapy with filtered sunlight in African neonat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3(12):1115-1124.

患儿家属询问新生儿黄疸如何处理?请看看这篇文章

新生命的到来,面临的第一个疾病——新生儿黄疸


初为父母,迎来新生命,在激动和喜悦中很快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黄疸了,怎么办?



在家里如何判断黄疸程度?



观察黄疸范围和深度,初步判断黄疸严重程度,皮肤黄染一般从颜面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及四肢,当出现小腿明显黄染,提示黄疸较重,出现足底及手掌黄染,提示黄疸非常严重,需要尽快处理。



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1. 足月儿生后 2 周、早产儿生后 4 周黄疸仍未消退。


2. 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或加重。


3. 宝宝黄疸同时伴发热、吃奶减少、反应较之前变差、腹泻、腹胀或吐奶增多、大便发白等不适表现。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若不需要住院治疗,在家中如何护理?



1. 适当晒太阳,但注意不要让太阳直射眼睛,避免伤害;


2. 保证宝宝吃饱喝足,促进胆红素排泄;



若需住院治疗,如何治疗呢?



1. 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养是首选措施。


2. 光疗:


足月儿光疗标准:


┈  低风险新生儿(≥ 38 周并且健康)

┉  中风险新生儿(≥ 38 周+危险因素或者 35-376/7 周并且健康)

━  高风险新生儿(35-376/7 周+危险因素)


注意:


1. 使用总胆红素作为指标,不能用直接胆红素或者间接胆红素。


2. 危险因素: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葡糖 6 磷酸缺乏症,昏迷、严重的嗜睡、体温不稳定、脓毒症、酸中毒、白蛋白<3.0 g/dL。


3. 对于 35-376/7 周的健康婴儿,可以调整 TBS 水平,以便在中等风险线附近进行干预,对于接近 35 周的婴儿,可以选择在较低的 TSB 水平进行干预,而对于接近 37 6/7 周的婴儿,可以选择在较高的 TSB 水平进行干预。


孕周<35 周新生儿光疗及换血标准:


——  出生体重>2500 g 并且孕周<35 周 ͂

—¨—出生体重 2000-2400 g 并且孕周<35 周˄

—Δ—出生体重 1500-1999 g 并且孕周<35 周*

—¨—出生体重 1250-1499 g 并且孕周<35 周#

͂ 340umol/L 考虑换血

˄ 340umol/L 考虑换血

* 300umol/L 考虑换血

# 275umol/L 考虑换血


出生体重<1250 g 新生儿光疗及换血标准:


—◇—出生体重 1000-1249 g

—¨—出生体重 750-999 g

—Δ—出生体重 500-740 g

˄ 250umol/L 考虑换血

* 225umol/L 考虑换血

# 200umol/L 考虑换血


光疗的效果与暴露的面积、光照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光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光疗时应用遮光眼罩遮住双眼,对于男婴,用尿布遮盖会阴部,尽量暴露其他部位的皮肤。


(2). 光疗过程中不显性失水增加,应注意补充液体,保证足够的尿量排出。


(3). 监测患儿体温,避免体温过高。


(4). 光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一般 6~12 h 监测一次。对于溶血症或总胆红素接近换血水平的患儿需在光疗开始后 4—6 h 监测 1 次。当光疗结束后 12—18 h 应监测 TSB 水平,以防反跳。


(5). 副作用: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


3. 换血


换血标准(孕周 ≥ 35 周):


┈  低风险新生儿(≥ 38 周并且健康)

┉  中风险新生儿(≥ 38 周+危险因素或者 35-376/7 周并且健康)

━  高风险新生儿(35-376/7 周+危险因素)


注意:


1. 头 24 小时的虚线表示由于各种临床情况和对光疗的各种反应而造成的不确定性。


2. 如果婴儿表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 (肌张力高、拱起、角弓反张、发热、高声喊叫) 或 TSB ≥ 5 g/dL(85umol/L)以上,建议立即换血。


3. 危险因素: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葡糖 6 磷酸缺乏症,昏迷、严重的嗜睡、体温不稳定、脓毒症、酸中毒。


4. 测量血清胆红素并计算 B/A 比值,使用总胆红素作为指标,不能用直接胆红素或者间接胆红素。   


换血方法:


(1) 血源的选择:Rh 溶血病换血选择 Rh 血型同母亲,ABO 血型同患儿,紧急情况下也可选择 O 型血。ABO 溶血病如母亲 O 型血,子为 A 型或 B 型,首选 0 型红细胞和 AB 型血浆的混合血。紧急情况下也可选择 O 型血或同型血。建议红细胞与血浆比例为 2~3;


(2) 换血量:为新生儿血容量的 2 倍 (150—160 ml/kg)。


(3) 换血途径:可选用脐静脉或其他较粗的外周静脉,也可选用脐动脉或外周动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


换血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换血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生命体征 (体温、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并做好记录。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2) 注意监测血气、血糖、电解质、血钙、血常规。


(3) 换血时需等容量匀速地抽出和输入血液。一般控制全程在 90—120 min 内。


(4) 换血后可发生 TSB 反弹,应继续光疗,并每 4 小时监测 TSB。如果监测 TSB 超过换血前水平应再次换血。


4. 药物:


(1)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确诊新生儿溶血病者可采用 IVIG 0.5~1.0 g/kg 于 2~4 h 静脉持续输注。


(2)白蛋白:当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且白蛋白水平<25 g/L 的新生儿,可补充白蛋白 1 g/kg,以增加胆红素和白蛋白的联结,减少血液中的游离胆红素。


(3)如存在酸中毒,应首先予以纠正。


当患儿出现嗜睡、反应低下,尖声哭叫,精神萎靡、吮乳困难、惊慌不安、双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胆红素脑病,可行头核磁进一步明确。


胆红素脑病: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观察治疗不及时,血中过高的游离间接胆红素可通过新生儿未成熟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组织沉着在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陈昌辉, 吴青, 李茂军. 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 [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32-1136. DOI:10.3969/j.issn.1003-515X.2011.14.026.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J]. 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4.10.006.

[3] 胡建儿, 施红霞.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1-42.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1.02.056.


新生儿黄疸病因知多少?

家长们都知道,宝宝出生后不久,会出现黄疸,但对于自家宝宝,黄疸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家长一定很关心,那么,引起宝宝黄疸都有哪些原因呢?


01

生理性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黄疸特点: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尿稍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黄,2周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

应对方法: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适,需要密切关注!




02

母乳性黄疸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黄疸特点: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


应对方法:出现母乳性黄疸,当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总胆红素小于15mg/dl时不需要停母乳,高于15mg/dl就要注意,及时去医院诊治。



03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黄疸特点: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且逐渐加重,很容易识别。


应对方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采用药物或者光疗即可。严重者早期可进行换血治疗。


 

04

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主要见于先天性肝内肝管或肝外胆道闭锁,其临床特点是生后2~3 d,胎便排完后,大便为白陶土色,直至1~1.5个月后。


黄疸特点:黄疸严重时,大便表面或其浅层为浅黄色。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肝脏肿大,并呈进行性加重,且质地变韧,最后发硬。血常规检查无贫血,早期血液直接胆红素进行性增高,1~2个月后,由于肝功能损害,间接胆红素也升高。


应对方法:经胆道造影明确为胆道闭锁后,及早手术治疗。



05

感染性黄疸

因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黄疸特点: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感染的原因不同,在黄疸时期主要症状、黄疸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轻重程度上,差别很大。


应对方法:若母亲坚持产前保健、检查,孩子出现感染性黄疸的很少。感染性黄疸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就医信号

黄疸是否需要就医,父母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黄疸的程度:若腹部或以下皮肤泛黄,或是皮肤泛黄的速度很快(如泛黄很快的由脸延伸至胸部、腹部时),需送医检查。此外,出生24小时内就有黄疸,或是黄疸退而复现,足月儿黄疸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超过2~3周,也是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最好送医检查。




观察其他症状:包括呕吐、肤色苍白、活力变差、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发烧、小便变浓茶色、大便颜色变白等情形。若有以上情形需立刻送医检查。


注意某些使黄疸加重的因素:如早产、生产时曾缺氧、家族史中有溶血性疾病(如蚕豆症)、婴儿产前或产后可能有感染(如妈妈产前有发烧感染、早破水)也是须注意的事项,并于送医时告知医生此病史。


新生儿出现黄疸后死亡,你还敢掉以轻心吗?

惨痛教训:


一产妇,孕期定期产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妊娠36+6周,新生儿顺产娩出,产妇分娩过程中发热,体温波动在37.8-38.4℃,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TCB(12-36-60-84小时分别为5.6-10.6-15.6-18.9 mg/dl),未遵医嘱坚持出院,且未按照医嘱要求门诊复查监测黄疸;出生后3+天出院,出院后7天因新生儿核黄疸入院,经治疗无效,最后死亡。


1.新生儿黄疸为“何方妖怪”?


新生儿黄疸多由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

新生儿血中胆红素>5-7 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50%-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所谓“生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的临床问题。

美国每年因新生儿黄疸再住院人数较10年前增加了160%。在我国,引起新生儿入院第一位的疾病也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俨然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医疗部门和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


2.“生理性黄疸”是咋回事?


☆人类出生时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我国绝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传统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传统生理性黄疸诊断标准是血清胆红素增加在一定范围即胆红素足月儿≤220.6 µmol/L(12.9 mg/dL),早产儿≤255 µmol/L(15.0 mg/dL)。


☆健康足月儿进行常规喂养时,有接近2/3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高峰出现在生后第4-5天,此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快速下降,在生后1-2周时达正常成人水平;早产儿可延迟3-4周。


3.“病理性黄疸”又是咋回事?


☆黄疸出现过早(24小时以内);

☆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 µmol/L(12.9 mg/dl),早产儿>257(15 mg/dl);

☆进展快,每日上升超过85 µmol/L(>5 mg/dl);

☆黄疸持续过久(足月)2周,早产儿≥4周);

☆黄疸退而复现;

☆结合胆红素超过34 µmol/L(>2 mg/dl)。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就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4.宝宝母乳性黄疸,是不是就安全?可以一劳永逸?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预防和处理


1. 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日8-12次以上;

2. 监测胆红素浓度;

3. 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指征时可光疗。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处理


1. 血清胆红素<257 µmol/L(<15 mg/dl)不需停母乳;

2. 血清胆红素>257 µmol/L(>15 mg/dl)时暂停母乳 3 d,在停母乳期间,母亲需定时吸奶;

3. 血清胆红素>342 µmol(>20 mg/d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当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时,考虑家长们不太能掌握宝宝具体的黄染程度,建议及时新生儿科或儿保门诊就诊,密切监测宝宝黄染情况。


5.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吗?


NO!!!


除了生理性黄疸,也有非生理性黄疸,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因素有很多:


  • 母乳性黄疸

  • 早产

  • 宫内感染

  • 新生儿败血症

  • 红细胞增多症

  • 血液外渗如头颅血肿

  • ABO溶血、蚕豆病

  • 内分泌代谢障碍

  • 消化道及胆道疾病


6.同一黄疸值对于不同新生儿个体的损害水平是不一样滴!!!

新生儿黄疸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早产,感染等加重新生儿黄染程度;


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黄疸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 而超过生理性黄疸水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高危因素;

对于胎龄≥35周的新生儿,目前多采用美国学者制作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或美国医学会推荐的光疗参考曲线作为诊断或干预标准参考。当胆红素水平超过95百分位时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干预。


根据不同的胆红素水平升高程度,胎龄35周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还可以分为: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342 µmol/L(20 mg/dl);

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427 µmol/L (25 mg/dl);

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TSB峰值超过510 µmol/L (30 mg/dl)。


7.哪些高危因素提示需要密切监测黄疸?



8.出院后新生儿黄疸随访很重要

根据出院时龄和危险因素评估而有所不同;可参考以下随访宣教,具体务必遵医嘱。


出生24 h内出院,应在生后72 h门诊随访;

出生24-48 h出院,应在生后96 h门诊随访;

出生48-72 h出院,应在生后120 h门诊随访。


9.病理性黄疸不及时治疗的危害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神经毒性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核黄疸:胆红素毒性引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


除了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还会对新生儿心肌组织、肝肾功能、凝血机制等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我国在新生儿黄疸的随访方面 ,缺乏足够的重视 。 即使在少数大城市的医院 ,也未形成正规有效的新生儿黄疸随访制度 ,更何况广大农村和落后地区,这是导致我国目前胆红素脑病高发的最重要的因素。

总结

新生儿黄疸要针对个体具体评估其风险,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别人家娃TCB 15 mg/dl没风险,不代表对你家娃没风险,所以一定不能一刀切。

家长们要加强对黄疸的认识,新生儿黄疸本身不可怕,但是要密切监测、及时辨识引起黄疸的原因,积极对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我们不期望看到的后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全国新生儿黄疸与感染学术研讨会纪要(附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 中华儿科杂志. 2001;3(39).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中华儿科杂志. 2010;9(48).

3.黄瑛.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机体的损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2(26).

4.黄德珉.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6(19).

5. 李秋平.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14(21).



大家都在看


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黄疸那些事儿

婴幼儿疝气的症状和治疗

孕产妇,哪些抗生素不能用?

四表掌握:婴幼儿安全用药

早孕超声不会看?妇产基本功之早期妊娠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

《HAOYISHENG》为旗下超 100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980151516@qq.com,另如有版权争议或频道建议与需要均可在频道后台留言或直接加小编QQ(980151516)或者微信沟通,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