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OYISHENG导语在临床上我们经常能遇到ST段抬高的心电图表现,这些抬高的ST段到底有何意义?哪些疾病可引起ST段抬高?
ST段抬高可表现为短暂性、较久性或持续性,其形态有上斜型(斜直型)、凹面向上型、弓背向上型、单向曲线型、水平型、墓碑型、“弯隆型”或“马鞍型”、“巨R型”等抬高。分析时应注意动态观察ST段的形态、幅度、持续时间及与症状的关系,并结合T波改变情况综合分析。
1.ST段呈上斜型(斜直型)抬高
正常凹面向上的ST段变直、低平,与T波正常连接角消失,导致两者不易区分且间接地使T波变宽,ST段直线向上升高并倾斜地与高耸宽大的T波相连,ST段形状呈不对称性。见于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及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等。下壁、侧壁超急期心肌梗死患者出现ST段呈上斜型抬高,伴T波高耸及高侧壁、前间壁ST段呈缺血型压低、房室传导延缓(P-R间期0.23s)
2.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
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者多伴有T波直立,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急性心包炎、早复极综合征、电击复律后、颅内出血、高钾血症及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等。患者男性,19岁,发热、胸痛2天,拟诊急性心包炎。图A系初诊时记录,表现为下壁、前侧壁ST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伴T波高耸。图B系入院2天后记录,表现为ST段呈上斜型抬高伴T波正负双向。
3.ST段呈弓背向上型、单向曲线型抬高
抬高的ST段其凸面向上形似弓背状,并与缺血性T波平滑地连接,两者无明确界限,构成一条凸起在基线以上的弓状曲线,称为单向曲线。若此时T波直立高耸,ST段凸面光滑而对称,则形成抛物线样改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变异型心绞痛、心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瘤形成等。前间壁、前壁陈旧性心肌梗死3年余,患者仍出现弓背向上型、单向曲线型ST段抬高,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4.ST段呈水平型抬高
此型少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出现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及前侧壁ST段呈水平型抬高
5.ST段呈墓碑型抬高
其ST段向上凸起并快速上升高达0.8-1.6mV,凸起的ST段顶峰高于其前的r波,r波矮小且持续时间短暂,通常<0.04s,抬高的ST段与其后T波上升至相融合,难以单独辨认T波,且T波常直立高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早期,以老年人多发,均发生于穿壁性心肌梗死。易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死亡率显著增高。可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墓碑型ST段抬高(V2-V4导联)
6.ST段呈“弯隆型”或“马鞍型”抬高
以Vl-V3导联ST段呈“育隆型”或“马鞍型”抬高(≥0.1mV),酷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易反复发作,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而导致晕厥或猝死为特征,该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常以极短联律间期的室性早搏起始,QRS波形多变,频率很快,常>260次/min,有家族性遗传特征。多见于Brugada综合征患者。
7.ST段呈“巨R型”抬高
(1)心电图特征:
①QRS波群与ST-T融合在一起,J点消失,R波下降肢与ST-T融合,浑然成一斜线下降,致使QRS波群、ST段与T波形成单个三角形,呈峰尖、边直、底宽的宽波,难以辨认各波段的交界,酷似“巨R型”波形;
②“巨R型"ST段常出现在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
③ST段抬高程度与S波减少成正比,凡ST段抬高最明显的导联,其S波减少也最明显甚至消失,但QRS波群起始向量不变;
④RRS波群时间可稍增宽,Q-T间期可轻度延长;
⑤“巨R型”ST段常呈一过性改变,仅持续数分钟,心肌缺血一旦改善或恶化即可消失。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巨R型”ST段抬高、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
(2)临床意义:
①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偶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②急性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等;
③急性心肌损伤,如电击伤、心脏除颤等;
④偶见于颅脑损伤患者。
心绞痛 VS 心肌梗死
心梗后 ,这些药不能停 !
简易图解急性心梗的心电图演变
简单易学| 教你如何看懂心肌梗死心电图
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心梗的这些区别,您知道么?
见多了心梗,这一次广泛导联ST段抬高,诊断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