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打卡“魔法学校”!“长安十二时辰”108坊布局……这次又刷屏的是……
9月12日,华南理工大学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以及广州国际校区媒体见面活动。盛大恢弘的典礼、青春激扬的氛围、颜值实力兼具的校区,吸引新华社、央广网、《中国日报》《南方日报》、广东卫视、《广州日报》《大公报》、凤凰网等近20家媒体到场采访报道。各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方式,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开学典礼的多个亮点。
华工“后浪”传承红色基因谱写奋斗之歌
青春是多彩多姿的,但有着“红色基因”的华南理工大学,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处处呈现着红色的“主色调”。
典礼现场,除了悬挂的巨幅国旗和学生手中的小国旗,在全场高唱《歌唱祖国》的环节,更是有机器人实验室的小机器人携带国旗登上主席台。西部计划代表王弘、防疫志愿者代表黎珊珊、脱贫攻坚代表陈可、科技创新代表胡艺洁通过诗歌朗诵,用青春向祖国告白:新时代的华工“后浪”们将致力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央广网在报道中就指出,“‘家国情怀’‘责任担当’‘青春力量’成为华园学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的永恒主题”。
今年的开学典礼包含向在支教岗位上牺牲的李莎同学致敬的特别环节。在视频连线中,李莎支教团成员杨玥敏表示,支教团一定坚守初心,将最美的青春之花,绽放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广州日报》、中国广州发布等媒体以“华工新生开学典礼,这一幕让人泪目…...”为题对此进行报道。大一新生徐浩在接受广州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自己会记住李莎和李莎精神,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
广州国际校区再引“柠檬酸”
“卓尔不凡,臻至一流”是华南理工大学对广州国际校区的发展定位。学校十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广州国际校区为新引擎,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和高教改革的“华工方案”,努力在高等教育路径创新、模式创新上实现领先。此次开学典礼,广州国际校区再度成为媒体关注热点。
“红墙绿瓦中国风,尖顶塔楼西洋味儿,坐标式布局俨如《长安十二时辰》108坊,楼宇酷似英伦风‘魔法学校’,”典礼后,《羊城晚报》记者制作的一部“酷似《长安十二时辰》108坊布局!华工广州国际校区有多美?”Vlog作品在网上热传,首个街区式校园、智慧教室、明真阁图书馆、峻德书院、各类功能室、学生食堂……观众跟随记者的脚步探秘这个“网红”校区,一睹学霸风姿、校园风采。一圈下来,记者表示,“终于明白了网友们的心声,那是真的‘柠檬酸’!”
广州国际校区今年迎来了首届研究生的入驻,在2021年校区全面建成后,将实现约12000人的办学规模。《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对此进行了展望。《大公报》报道也指出,广州国际校区是全国唯一的“全部新工科学院”的校区,将源源不断地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新工科人才。
学校提出,要致力于把广州国际校区建设成为集聚国际高水平团队、培养新工科领军人才、开展深度国际合作、聚焦前沿科学研究、推进高端成果转化和创新创造创业的高地。除报纸文章、视频Vlog外,《羊城晚报》还在羊城派推送里详细解密了广州国际校区这一广州科创“新高地”的“创新密码”。
严密防疫措施创造安全学习生活环境
华南理工大学早在8月1日就全面复学,目前四万多师生在校,教育教学秩序运行平稳,曾在教育部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分享经验。据《大公报》报道,此次新生开学典礼上,多位留学生表示,中国政府对疫情的控制措施果断有力。
俄罗斯留学生幽丽告诉记者,她很赞赏前期所做的严格的防疫措施,“让我们留学生也可以尽快回校上课,我觉得很感恩”。来自非洲马拉维的留学生Phillip目前正在土木与交通学院就读。他说:“最让我难忘的是,学校在努力为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更可贵的是,每个老师和学生都在配合防疫政策,还主动做志愿者,让校园更加安全。”
广东电视台记者来到五山校区,直播了学校饭堂等多个场所做足防疫措施,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条件,保障新生尽快融入校园新生活。
境外合作高校代表因疫情虽无法现场参加典礼,但通过各种方式送来线上祝福。“华南理工顺利复学复课,相信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幸运,”诺贝尔奖得主塞门扎教授表示,社会应该依靠同学们来解决包括新型传染病和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威胁等问题。比利时鲁汶大学工学院校区主席Koen Eneman 博士说:“你们不是手握未来,你们就是未来!让我们为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文:卢庆雷
视频来源:学生工作部(处) 羊城派 校团委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新快报》《羊城晚报》《大公报》广东卫视
◇陌上花开 盛筵再来 华南理工大学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直面挑战,做乘风破浪的弄潮儿|高松校长在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