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保DIP改革入选广州市首批“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
9月17日,广州医保“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入选广州市首批“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
什么是DIP?
DIP是利用大数据建立的医保支付管理体系,包含总额预算、病种分组、支付标准、费用结算、智能监控和考核评价等系列技术方法,建立起“总额预算支持正常增长、病种分值引导合理施治、费用支付体现激励机制、智能监控加强过程管理”的治理体系。
广州DIP改革历程
2018年1月,广州市率先实践DIP改革。
2020年10月,国家医保局在广州召开全国DIP试点推进暨培训会,将广州经验做法上升到国家层面推广。
2021年12月,广州成为国家DIP付费示范点14个城市之一。
2022年9月,广州成为国家DRG/DIP模块监测点首批6个城市之一。
2022年9月,DIP改革入选广州市首批“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
广州DIP改革特点
构建标准。DIP按照疾病诊断类同、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形成病种,作为医保支付单元并测算支付标准。DIP倡导价值医疗,疗效好、成本低的治疗方式能得到更多的支付,促使医生回归本色,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方式,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大数据赋能。运用大数据挖掘等智能手段,给医保基金监管装上“电子眼”“扫描仪”,实时监控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守好老百姓的“救命钱”,在全国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考核中获评“优秀”。
协商共治。成立评议组织,让医院、专家全程参与政策制定,监督政策执行,促进三医联动,形成强大的共建共治改革合力。改革后,从医保部门“分蛋糕”,转变为医院通过提供更有价值的、性价比更优的、成本效果更好的服务“争蛋糕”,增强医院合理诊疗、管理成本的内生动力。
广州DIP改革成效
广州DIP改革已覆盖全部住院定点医院,惠及广州1400万参保人。
住院患者得到的医疗服务更加充分,看病难问题得到缓解。DIP实现精准支付,打消医院亏损的顾虑,重病得到有效治疗;设置基层病种,让小病回归基层医院。2021年与2018年相比,大医院收治老年患者比例提高17.5%,基层医院收治长期住院患者的例数、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均增长超过30%。
全市医疗费用合理可控,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改革后,广州共有3125个病种次均费用显著下降,占全部病种的31%,其他病种次均费用总体保持平稳,从而降低全市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减轻看病贵问题。
保障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改革后,医院诊疗服务更加标准规范,大医院收治危重病患者比例逐年增长,住院病例评审分数逐年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有所下降,每年减少不必要住院5.6万人次,医疗服务更有效率。
作为DIP改革先行区和示范点
我们将继续深化DIP改革
擦亮医疗保障领域的“广州名片”
后台回复【关键词】可查看相关内容
回复【线上办】可查看医保业务线上办理操作指引
回复【预约】可查看如何预约前往医保服务大厅
回复【定点名单】可查看定点医疗机构名单、定点医疗机构门特名单、定点零售药店名单、长护定点机构名单
回复【地址】可查看各医保经办机构的服务地址
回复【待遇】可查看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生育保险、长护险待遇简介
点击“广州医保”公众号菜单栏
还可解锁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