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三位艺术家带着“房间里的大象”如何“完美破坏”蜂巢的“四叠半”?

2017-07-22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蜂巢 | 三重展  

2017年7月15日,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迎来三重展开幕。A厅推出“冷广敏:完美破坏”个人作品展,C、D、E三个展厅呈现“蜂巢·生成第二十七回 管玉:房间里的大象”,B厅呈现艺术家王豪2013年以来的新近创作展“四叠半”。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报道。


2017年7月15日,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迎来三重展开幕。A厅推出“冷广敏:完美破坏”个人作品展,C、D、E三个展厅呈现“蜂巢·生成第二十七回管玉:房间里的大象”,B厅呈现艺术家王豪2013年以来的新近创作展“四叠半”。下面,就随“凤凰艺术”一起来走进三位青年艺术家的展览现场:


冷广敏:完美破坏


冷广敏个人作品展“完美破坏”在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开幕,这也是蜂巢北京空间首次动用主展厅A厅为签约的“80后”青年艺术家举办大型个展。出生于1986年的冷广敏,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序列中最年轻一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继“看见表象”个展(2013年)及“冷广敏”同名个展(2014年)之后,“冷广敏:完美破坏”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近两年多以来的最新创作。本次展览由年轻评论家许晟策划,在呈现的新作品里,力量的介入,及其对物体的影响或破坏,或许是冷广敏对力的运行、以及物的属性之表达的最新尝试。


▲ “完美破坏:冷广敏个展”开幕式现场

▲ 艺术家段建伟(左一)、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中)与艺术家冷广敏在展览现场

▲ 艺术家徐累(右)与冷广敏在展览现场

▲ 艺术家郭工(左)与蜂巢馆长夏季风在展览现场


在他的创作中,传统绘画法则中的黄金律和艺术流派的界限时常被背叛,不合常理的视觉悖谬,一个图像两条逻辑线的相互矛盾和抵消,往往辅以对比强烈的色彩,奇妙地并置在他的画面中。他的创作似乎依赖了现有艺术所有的方法系统,同时又巧妙地回避了业已结痂的固有经验与观念,既抹灭了抽象的疆域,也模糊了具象的边界,作品建立在极简主义的脉络系统中,却又散发出某种混杂的不确定的美学特征。而潜藏在作品当中的硬度和力道,仿佛宣告他的创作目的并非追求画面的完美,倒像是为了证明自身拥有惊人的挑衅力和背叛力,在一次次建构完美图像的同时,又一次次完美地实施着对图像完美性的破坏,无休止地让自己陷入西西弗自虐式的艺术历险之中。


▲ 冷广敏/ Leng Guangmin 果实碎片/ Fragments of Fruits2017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60×240cm

▲ 冷广敏/ Leng Guangmin One Piece 2017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Acrylic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120×150cm

▲ 冷广敏/ Leng Guangmin 捆绑黑色/ Binding Blacks 2017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Acrylic and mixedmedia on canvas 160×240cm

▲ 冷广敏/ Leng Guangmin 蓝色海绵/ Blue Sponge 2016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Acrylic and mixedmedia on canvas 120×150cm


除了一以贯之的严谨手法之外,冷广敏对“物”超乎寻常的关注,向来是构成他创作的主要线索。近几年来,艺术家对此的热情非但没有消褪,反而在持续性的推进中不断地生发和延展。无论是早期赖以成名的“旧家具系列”,还是后来的“花草系列”和“工业人造物系列”,其关注点始终聚焦在“物”的概念上。从哲学层面上说,所有“物”的特质都囊括了“现实物”与“精神物”两个层面,而且如苏轼所说“物与我皆无尽也”,万物流露出来的形态会随着观者的心情而改变。冷广敏对于“物”的理解与他的创作是相互契合的,并且绘画语言表达充分、饱满。


他以写实风格描摹物体的外形,显然并非他的兴趣所在,更不是他的创作方向和目的。他试图达到的,是在画布上塑造出它们各自独具的内在气质。虽然呈现这种难以言说的气质,往往需要借助刻画“物”本身的质感,甚至通过时光斑驳的真实感来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与“精神物”的气质有所相悖,但正是这种貌似真实、实则虚假的超现实逻辑,让冷广敏击破了真实之物和所指之物之间的客观联结,从而得以把禁锢在“现实物”表象之下的“精神物”解放出来。与马格利特在“这不是烟斗”中展示语言与图形之间的背叛不同,冷广敏迷恋隐匿在图形背后的不可见之物,并进行有效的显现、指认和确立。这种美学特征或许与东方哲学的思辨有关,但更多的是在西方极简主义的形式基础上,拓展绘画图形和语言之间丰饶的复杂关系。



▲ 展览现场


出生于全球化语境下的新一代中国艺术家,因为社会成长环境的改变,通常给人带来的印象是缺乏集体记忆,既没有政治表达的欲望,也不再关注宏大社会叙事,创作上过于沉溺在个人化的自我趣味之中,仿佛变得无力苍白。然而,每代人都有各自的责任和担当,也同样面临着需要解决的问题。事实上,政治化文化遗产的消隐,至少让这一代艺术家的思维,卸下了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并不匹配的负重感,创作视域因此变得更加广阔和开放。他们从不排斥新技术的尝试,欣然拥抱新媒介的出现,而且运用起来应心得手;在观念上也不断打破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民族性与世界性等简单二元对立,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创作置放在艺术本体的框架内,与全球同步探讨当下面临的问题以及将来的可能性。冷广敏的最新创作,大体上可以看出他在这个方面的艺术实践和自我印证。这既是他一个人孤独历险的艺术旅程,或许也预示着在全球化进程当中,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正在努力开启着一种新的方向和途径。


管玉:房间里的大象


C、D、E三个展厅呈现“蜂巢·生成第二十七回管玉:房间里的大象”。本次展览由蜂巢年轻策展人杨鉴策划。在英语谚语中,“房间里的大象”指对显而易见的事物视若无睹,在社会学上被解释为一种合谋性的沉默,从而回避某些恐惧、尴尬、离经叛道。展览的英文题目为:”To be Hungry for Wind”。风来了,大象也就现身了。这种转译或许正应和了管玉所尝试的节制、轻盈、真切,却具有触摸感、浸透性的表达。


▲ “蜂巢·生成 第二十七回  管玉:房间里的大象”、与冷广敏个展(A厅)、王豪个展(B厅)同步开幕。嘉宾合影:蜂巢馆长夏季风、艺术家冷广敏、策展人许晟、艺术家王豪、策展人杨鉴、艺术家管玉(右至左


管玉1989年出生于青岛,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于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于青岛、伦敦多地。管玉的母语是中文,艺术上的母语是绘画,或许是艺术家内心当中对这二者的反复定位,塑造了艺术家现在的创作形态。


无论何种语言,都会在对话中激活出漫无边际的意义的可能性,然而在说出口的瞬间,过多的信息就挥发在空气当中,被风吹散。绘画艺术相对于语言,在表达呈现上更像是一个意义团,没有声带共振就没有了语序,也就打破了线性时间局限,保留下情感与意识中被语言剔除掉的不确定性。在这个基础上,绘画的情感损耗极低,作为物的表征的方式,绘画实现了一种结果不甚明确的游移,作用于材质并使材质本身堆砌成为一个内部自持的感性共同体,又或者只是一个松散却迷人的未知,一个艺术家对世界的看法。或许正是由于绘画的这种特质,才将管玉从影像、声音、装置创作当中召回,在这些媒介当中,情感往往更容易在技术与协作当中产生折损变异。


▲ 管玉/ Guan Yu 大树老虎/ Tree Tigers 2017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20×90cm

▲ 管玉/ Guan Yu 站台/ Waiting Area 2017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60×120cm

▲ 管玉/ Guan Yu 列车-03/ Le Train-03 2017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60×90cm

▲ 管玉/ Guan Yu 肉鸡虎/ Flesh Hen Tiger 2017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120×90cm


有着异国居住经历的人回到故土之后,对回归后的生活有着更加明确的向往和要求,同时又必须用母语之外的语言去弥补一些具有多意性的表达,成为必须由艺术家自己撕开的表达缝隙。在管玉画面当中或多或少出现的英文,就成为两种语言主体思维互相定位撕扯出来的某种思想结果。画面中的英文词句本身像是艺术家心理能量结构的一种转换,这些文字饱有一种纪念感,一种可铭记的质地。于观者而言,在观看当中所增加的转译,则引导了多意的空间。这种多意思考同时作用了管玉对于绘画内部问题的看法。


▲ 展览现场


管玉的画面具有寓言与童话色彩,感情压缩在画面中的具体物上,在最初,这些具体物确有具体的喻指和图像自身的主体观念,随着与之相配的其他物像在绘画的时空中或相聚偶遇、移动转化,这些具体物的所指变得混沌,作用于某种不受控的意图。管玉在画面构图当中果敢地加入了大面积笔触轻薄、颜色鲜亮的平面色块,提升了画面的“纯度”,视觉上则显得更加轻盈,同时截流了落入简单思维定式和浅层共享经验的可能性。出现在画面中醒目的只言片语看起来先知先觉,似乎是寓言与童话的真实性的证明。艺术家希望把自己的绘画表达安放在不可追回的艺术创造与发展的必然进程中,使得一切似乎由寓言展开又带有童话般的质感和诗性。


▲ 展览现场


管玉想要同风一样沉浸式地描绘出“大象”,但她并不急于做出评价与价值判断。真正被渴望的是风,是触碰本身,这本就是一种具有诗意与调和的言说方式。管玉的表达方式是中性的,她期望作品如同风一样轻盈利落,成为柔软的钩子一般的存在,对狩猎对象充满饥饿感。管玉深谙作为语言时绘画的多意性,并通过对绘画内部与外部问题的控制拿捏着这种隐秘的多意表达。


四叠半:王豪个展


“四叠半:王豪个展”在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B厅开幕。展览主要呈现了艺术家王豪2013年以来的新近创作,新作中主要的三个系列分别由艺术家命名为“寂”、“朴”、“远”,展览名称“四叠半”取自典型和式房间面积的一种表示方式,日式茶室通常会采用四叠半的结构,故而这一概念既与王豪作品的建筑结构感有所吻合,也饱含了小中见大的禅意。


▲ 开幕式现场

▲ “四叠半:王豪个展”与冷广敏个展(A厅)及管玉个展(CDE厅)同步开幕。艺术家王豪(右二)在开幕式现场。

▲ 蜂巢馆长夏季风(左一)、艺术家祝铮鸣(右一)及杜小同在王豪个展现场

▲ 艺术家王豪(右一)与祝铮鸣在个展现场


王豪,1976年出生于青岛,2011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王豪的作品曾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世博会英国馆、北京时代美术馆、宇辰美术馆等多个公共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


具有建筑背景的王豪,常以水泥综合材料介入艺术创作,“水泥”这一特定元素因其在空气中硬化后的坚硬性和可塑性获得了在建筑世界中的物理质量和功能语义,同时也是以“重”得“轻”,在“物性”提纯与转化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化的轻松突围。近两年王豪也开始尝试以纸板上水性颜料为媒介,来提炼更“轻”质的感知体验,但同时作品又不失古朴沉稳的质感,王豪似乎抽离了两种形而上的元素,又以悖论的概念使其浑然一体。


▲ 王豪/ Wang Hao   远/ Remote  2017 水泥综合材料/ Cement with mixed media 八边形每条边13cm,厚度2.5cm/ Each side of the octagon: 13cm, thickness of 2.5cm

▲ 王豪/ Wang Hao  寂 NO.57/ Silence No.57  2015 水泥综合材料/ Cement and mixed media  38×28cm

▲ 王豪/ Wang Hao  寂 NO.51/ Silence No.51 2015 水泥综合材料/ Cement and mixed media  24×54cm

▲ 王豪/ Wang Hao  朴(八联)/ Simplicity (EightPieces) 2014 水泥综合材料/ Cement and mixed media  30.5×31.5cm×8


王豪艺术形态的界面自始就对应了“抽象视觉”,排除了带有沉重学院传统的“再现主义”和“人造论争”的干扰,王豪的艺术语言从一开始就具备了一种内在的通畅和带有“直接感”的顺畅品质。确保了他的作品从“物理之重”的起始得以试验“视觉之轻”的“非常规”结果。王豪能够在艺术的敏感境态中将材质的“原质”内涵提纯转化,从而实现在审美世界获得与之“原意”相比得以扩大和超越的视觉体验。


▲ 展览现场


艺术家的探索方向大致是一种由“过多”向“纯粹”的转换,给人一种“极少感”甚至貌似“冷抽象”的外壳经验,但实质上,王豪的转换没有止步于作为一般艺术知识的“色域绘画”、“硬边抽象”,尤其没有迎合目前效力强大的“极少主义”以来艺术思潮的惯性。灰质的水泥在“模具”造型的瞬间产生了“微变”的体验,从初始就进行了物性的可触摸感向可视性的转换。进而,在遵循事物“基本要素”(basics)的精神下,王豪将水泥的物性感受从触觉的感知提纯出来,将其导入一种由“净寂”与“新清”所构成的“平和节奏”。无论是将其“水纹化”、“条块化”,还是与水性颜料的“色域”(Color-field)形成某种视觉关联,都在那种质朴基调的灰白感中,加入了翠青、橙黄、幽蓝甚至铂银的律动,从而使视觉起飞而获得“人性的温度”。


▲ 展览现场


王豪的创作在今天“抽象”的“视觉概念”被打开和重新激活的特定形势下,在其作品的视觉之“壳”中,输入了内容。以批评的眼光看,其“壳”内之“质”不是走向和归向过多的形而上学,而是在纯粹性的“视觉体验”的崭新地平线上,调入了四两拨千斤式的智慧(其中不乏禅意的性情),与作为艺术个体“所在”真实文化情境的土壤形成了“个体自觉”的相应性并追寻表达权,以其个体的实践进入到21世纪艺术家“个体语境”给予者与践行者的行列。


展览信息



冷广敏:完美破坏


艺术家:冷广敏

策展人:许晟

 

蜂巢·生成第二十七回

管玉:房间里的大象


艺术家:管玉

策展人:杨鉴


四叠半:王豪个展


艺术家:王豪

 

开幕时间:2017.7.1516:00

展览时间:7.15- 8.20.2017

地点: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北京市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撰文/李鹏 责编/李鹏)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锡人的心脏

▲ 钟汉良视觉艺术展


▲ 全球定位

▲ 格哈德·里希特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 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10周年特展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