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姜俊:明斯特观光指南7——CAMP和明斯特城市剧院

2017-09-06 姜俊 凤凰艺术


  明斯特观光指南7  

2017年6月10日,明斯特雕塑项目展再次在2007年的十年后拉开帷幕。明斯特这个“迪斯尼”般的城市(中世纪的古街几乎都是战后的伪造品)再次成为了欧洲夏日艺术爱好者的猎场。大家将骑着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中穿行,在地图和大街上扫荡着36位艺术家为我们献上的艺术作品。“凤凰艺术”特约撰稿人,青年艺术评论家,同时也自居为“明斯特人”的姜俊将给我们带来一系列他对于本次展览的阅读,本篇为系列七。


明斯特观光指南1:项目、资本主义新精神、城市新体验

明斯特观光指南2:LWL州立艺术与文化博物馆和《Benz Bonin Burr》

明斯特观光指南3:koki tanaka《如何共同生活》

明斯特观光指南4:Gregor Schneider和Alexandra Pirici

明斯特观光指南5——大家没去的另一个姐妹城市马尔(Marl)

明斯特观光指南6——Pierre Huyghe的鸿篇巨制


1962年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t)中接续了汉娜·阿伦特的研究,在关于“市民社会”(die bürgerlichen Gesellschaft)的讨论下,首次把“公共领域”(die Öffentlichkeit) 这一概念塑造成了一个重新理解历史和现在的视角


▲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t),1962年


二战之后西德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去纳粹化和民主化建设。只是在法律和行政上开展显然是不够的,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日常生活的美学入手,改变人们的处境(Befindlichkeit)、行为习惯、和生存心态,因此如何营造一个公共审美的氛围,并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日常生活,这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这样的营造本身也被理解为一种美学的游戏,所有的秩序便在游戏间的互相作用中逐渐形成,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根血管之中。

 

游戏可以是从上至下的推行,如同汉娜·阿伦特所言,纳粹极权主义的特征是:从政治到日常,即使连审美都获得了绝对的统合——艺术成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游戏当然也可以创造一种反专制主义、平等和开放的公共生活

 

二战后德国文化圈长期致力于祛纳粹化——使得艺术从政治中分离出去,获得所谓的“自治”。而如何塑造一种民主的公共生活成为新美学范式的基本要求,它以另一种形式符合着自由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最为符合政治共同体构筑的游戏无疑就是戏剧。从古希腊到瓦格纳,戏剧在西方伴随所有的专制,以及革命,无论从凝聚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分离的方向出发,它永远是如此煽动人心。因此二战后德国以戏剧为文化改造的急先锋,首批文化设施的重建便开始于公共剧院。

 

如何的建筑形式才能配合构筑一个民主化的公共生活呢?


▲ 明斯特城市剧院(Städtische Bühnen Münster)

▲ 老明斯特剧院


老明斯特剧院于1941年夏被炸毁,于旧址重建的“明斯特城市剧院”(Städtische Bühnen Münster)是德国二战后第一批重建的公共剧院。和1951年1月28日重新开幕的新慕尼黑都府剧院(Neues Residenztheater München)的传统样式比起来,明斯特显得格外现代,风格也更为零乱和多元。1950年由于资金的局限,建筑风格委员会放弃了重新恢复老建筑风貌的决定,而另建其他纪念碑式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也招到否定。在一系列的争论后1952年10月建筑公开招标,明斯特城市剧院的新建筑于1952年至1956年由一批年轻的建筑师设计完成,他们是Harald Deilmann、Max Clemens von Hausen、Ortwin Rave和Werner Ruhnau。这也成为了德国二战之后第一个被建造完成的现代风格的剧院建筑。


▲ 新慕尼黑都府剧院(Neues Residenztheater München)

▲ 慕尼黑艺术宫(Haus der Kunst München)纳粹主义的建筑风格


纳粹主义的建筑风格在国家公共建筑层面上表现为新古典主义。“明斯特城市剧院”(Städtische   Bühnen Münster)正是对于这种纳粹美学的背离:通透的玻璃幕墙、锯齿形的外立面,旋转楼梯,同时嫁接了残留下来的老建筑立面(原来和剧院一起被炸毁的Romberger Hof),并形成新旧对比。新建筑呈现出强烈的非统一性,各种建筑构件被互相嫁接和拼贴在一起。一方面,它即不同于传统新古典主义,也区别于功能至上、形式统一的国际现代主义建筑的法则。相反,它是一种分裂的风格主义现代样式——更符合后来出现的所谓“后现代”概念。它不成熟的造型代表了美学上的多元和政治上的多元。


▲ 鸟瞰明斯特城市剧院


如何在公共建筑中结合艺术作品也是重建时期的一大议题——Kunst am Bau(和建筑共生的艺术)。来自杜塞尔多夫的新锐雕塑家Norbert Kricke的现代雕塑作品《空间-时间-构造》作为装饰被安置在明斯特城市剧院新建筑的外部。


▲ Norbert Kricke,Raum-Zeit-Plastik(空间-时间-构造)

▲ 明斯特城市剧院内部


1955年4月在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召开的建筑设计讨论会确定了战后德国新建筑的风格,特别是公共性建筑。它们大多一反战前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宫殿式集权审美,相反呈现出现代主义简约风格,配合巨大的玻璃幕墙,通过玻璃幕墙往往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堂中悬挂的抽象绘画或雕塑作品。当我们对比法兰克福秀场剧院(Schauspiel Frankfurt)战前和战后不同的建筑风格时,同样一目了然。剧院不只是一个文化展示的空间,更是一个市民活动的公共领域,一个政治再现的场所。巨大的玻璃幕墙带来的透明性(die Transparenz)不只是建筑的物理光学特征,还表示出了城市生活的开放,以及公共领域决策的民主。当夜晚降临,剧目即将开演,透过大玻璃幕墙,看到的是灯火通明的前厅和人群,以及高悬在他们头顶的巨型抽象绘画或雕塑。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建筑和艺术也一起构筑了另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合唱,在最隐秘处述说着民主和自由的神话


▲ 法兰克福秀场剧院(Schauspiel Frankfurt)战前

▲ 法兰克福秀场剧院战后

▲ 法兰克福秀场剧院内部的现代雕塑


这次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参展艺术家印度艺术工作室CAMP就选择了这一场地作为他们作品的背景——剧院的开放性内庭,由于它包含了一个新建筑和老建筑的直接碰撞,所以显得特别有文化张力,标示出了记忆和历史的断裂


▲ 印度的艺术工作室CAMP中的Shaina Anand和Ashok Sukumaran


CAMP是由Shaina Anand、Ashok Sukumaran、Zinnia Ambapardiwala、Simpreet Singh等人组成的项目制跨学科艺术工作室,他们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由项目性质决定的。这次代表CAMP参与明斯特雕塑项目展的是Shaina Anand和Ashok Sukumaran。


▲ CAMP,《矩阵》,明斯特城市剧院,2017


他们在遗留下来Romberger Hof的残骸和玻璃幕墙间设置了电线网,它们密密麻麻的遍布在人们的头顶上。这个作品被取名为《矩阵》,通过这些电线,建筑和展示空间向外延伸,貌似和周围环境形成连接。从电线网中还垂下几根,在其上参观者可以找到按钮,它们联动着外部:其中一个按钮控制着边上青年教堂(Jugendkirche)的钟声,当人们按下去,钟声就会响起;另一个按钮操作着剧院玻璃幕墙后面的一台显示器,上面播放着本地的过去,特别是展示二战之后剧院重建的影像;第三个按钮连接对街住宅的窗户,被做成影像装置的窗户会随着按键发生一些什么,一会儿一个女孩会闪现在“窗户”背后,向人拍照,或是举起各种不同的标语牌等等。


▲ 临近的青年教堂(Jugendkirche)

▲ 青年教堂内部


面对这样的一个作品,我们其实没有太多话可说,暂且看一下画册是如何描述的吧!

 

“Das von CAMP gespannte Netz steht sinnbildlich für eine globale Vernetzung und das bis heute nicht eingelöste Versprechen einer flächendeckenden, horizontalen, basisdemokratischen Partizipation…CAMP metaphorisiert Systeme der Teilhabe: vom Zugang zu Strom…bis hin zur digitalen Kommunikation und den Möglichkeiten der Manipulation, die darin liegen. Gleichzeitig erinnert das schwarze Netz auch konkret an jene Beleuchtungskabel und Seile, wie sie hinter der Theaterbühne und an der Bühnendecke Verwendung finden, um eine Illusion auf der Bühne zu gewährleisten. CAMP beschäftigt die kontingente, sich stetig verändernde Machtstruktur aktueller Gesellschaften. Moderne Architekturelemente und ihre Behauptungen, etwa der Transparenz und Durchlässigkeit versprechende Einsatz von Glasfassaden, werden im Hinblick auf ihre tatsächlichen und im Gebrauch zu Tage tretenden weiteren Qualitäten befragt: Wer befand sich historisch und befindet sich heute vor der Scheibe, wer dahinter? Woran sind die Ideale von basisdemokratischer, horizontaler Gleichberechtigung und Teilnahme gescheitert, und welche Wege und vertikalen Abkürzungen gibt es, sich trotz allem Zugang zum System zu verschaffen?”

 

 (这一被CAMP所绷直的网络象征着全球网络化和直到现在尚未兑现的承诺:在一定范围内、平行和基层民主参与并未实现……CAMP暗喻了一个参与性系统:从接入电网直到数码交流和管控的可能性,这都源于此。同时黑色的电线又让人想到,它连接到舞台上和舞台顶部所安置的发光器或发光带,从而确保了在舞台上出场的幻象。CAMP致力于现代社会中不断变动着的权力结构。现代建筑的构建和它们的声明(对于玻璃墙的运用,展示了对透明性和穿透性的许诺)这些将在它们的现实中、在运用的质感上被质问:谁处于历史之中,谁处于玻璃幕墙之前,谁在其之后?在哪里基层民主、平权和平等参与可以被保障;存在如何的道路和如何的纵向近道可以获得接入系统的门径?)


▲ 夜晚的明斯特城市剧院


在看这段作品说明之前,普遍观众感受到了某种按键的娱乐。头顶上的网络如此简单的制造了一种类似电线杆的效果,它们似乎连接到一个庞大的系统,但那又如何呢?当我们看完了以上的这段作品说明,不禁恍然大悟,原来电线网可以成为这么多东西的隐喻,为什么之前无法联想到呢?难道是作品的意象还不够激发我们想象力的驰骋吗?

 

如果读了我对于“明斯特城市剧院”新建筑的介绍,以及玻璃幕墙在二战后所表达的隐喻——透明的基层民主,平等的共同体生活。那么也不难理解CAMP所反讽的现代性承诺,的确这些理念并没有发生,只是作为意识形态漂浮在日常话语之中。

 

作品和作品说明在当代艺术中就如同电器和电器使用说明一般,今天的智能电器都强调无师自通的操作便利性,而只有读完说明书才能正确开启作品,这无疑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笑的幽默


即使我在现场读了作品说明,并几年前读了由Jan Lazardzig和Claudia Blümle撰写的关于这个建筑和时代的长篇研究《Ruinierte Öffentlichkeit: Zur Politik von Theater, Architektur und Kunst in den 1950er Jahren》(废墟的公共性:关于1950年代的剧院、建筑和艺术的政治),但我还是想说CAMP的作品如此直白,甚至显得无趣,我只能叹息:“好吧!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对于公共领域的败坏已经不是什么新发现了。按钮的确触发了周围环境意想不到的反应,但作品在观众间所引发的只是某种娱乐效应,最后说明文字所引申出来的批判力多少显得有点过度诠释。”

 

▲ Jan Lazardzig和Claudia Blümle,《Ruinierte Öffentlichkeit: Zur Politik von Theater, Architektur und Kunst in den 1950er Jahren》(废墟的公共性:关于1950年代的剧院、建筑和艺术的政治)


关于作者



▲ 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姜俊(摄影:汪单)


姜俊,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毕业于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获得Prof. Aernout Mik的大师生称号。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理论工作室研究员,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研究员。同时在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从事图像学和展示文化研究学的博士研究。当代艺术调查局发起人。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撰文/姜俊  责编/elsa)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移动靶——新算法下的实体、叙事与秩序生产”

▲ “王冬龄:竹径”

▲ “王璜生:边界/空间”

▲ “范沧桑 | 蒋志个展”(下)”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