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艺术 | 姜俊:明斯特观光指南4——Gregor Schneider和Alexandra Pirici

2017-08-01 姜俊 凤凰艺术


 明斯特观光指南4  

2017年6月10日,明斯特雕塑项目展再次在2007年的十年后拉开帷幕。明斯特这个“迪斯尼”般的城市(中世纪的古街几乎都是战后的伪造品)再次成为了欧洲夏日艺术爱好者的猎场。大家将骑着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中穿行,在地图和大街上扫荡着36位艺术家为我们献上的艺术作品。“凤凰艺术”特约撰稿人,青年艺术评论家,同时也自居为“明斯特人”的姜俊将给我们带来一系列他对于本次展览的阅读,本篇为系列四。


明斯特观光指南1:项目、资本主义新精神、城市新体验

明斯特观光指南2:LWL州立艺术与文化博物馆和《Benz Bonin Burr》

明斯特观光指南3:koki tanaka《如何共同生活》


由于国内艺术项目和艺术节开始大行其道,随着中产消费的升级,地方旅游业也不断发明各种点子,无论是IP泛娱乐产生的旅游项目、文化节庆,如音乐节、戏剧节,还是多种休闲体验式度假消费,当然自然包括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旅游创新。这个在日本的“瀬戸内国際芸術祭”中表现的极为清晰。只要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激发和带动当地的各项产业,无论是雕塑、设计、艺术都可以毫无保留的互相衔接。虽然标题以“艺术祭”为名,但艺术在整个大布局中其实只不过是提味的“酱菜”罢了。


▲ 日本“瀬戸内国際芸術祭”的推广

▲ 日本“瀬戸内国際芸術祭”的行船游览路线图

▲ 日本“瀬戸内国際芸術祭”的现场

 

今年夏天的卡塞尔被所有人一致批判,几乎没有听到有什么正面观感,但拜访量还是绝对爆棚。在左翼的态度下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有效运作暴露无遗。明斯特相反就是一个小资情调的优美小城,它的优点也几乎和缺乏主题有关,36个艺术家任意在城市中选地方做作品,游客们骑着自行车在美丽的城市中展开“寻宝之旅”。每个地点只有一件作品,可以仔细反复观看,顺便聊一下,读一下导览说明。这相对还是非常惬意和轻松的,显然比卡塞尔赶火车式的游览体验好很多。


▲ 明斯特

▲ 威尼斯

▲ 乌镇

 

但和濑户内海的小岛行船相比明斯特的自行车还是体验感弱。历史性和宗教传奇才是明斯特的卖点,同样也是威尼斯、乌镇这些古城艺术节的特色,制定因地制宜的策略尤为重要。历史的景观如何可以和当代艺术结合起来,并创造出新的传奇,或者使得前现代的神话再次找到一套后现代的叙述和演绎方法,并激活历史和在地场域呢?


▲ Alexandra Pirici

▲ 老市政厅

 

罗马尼亚艺术家Alexandra Pirici有一个行为表演的作品《Leaking Territories》(渗透的场域)在老市政厅,也就是那个曾经是终结了30年战争的合约签署地。她的艺术主要是以行为表演、舞蹈、剧场为主要的创作形式。在她介入性作品中历史和地方的特定意义成为对象,如公共的纪念碑和机构场所等,她用演绎的方式游戏性地质问和戏娱在其间存在的既定等级秩序和关系范式。

 

2014年在圣彼得堡,由König策划的“宣言展10”的公共项目中也有Alexandra  Pirici的作品。她对那里多个纪念碑雕塑展开了在地性的行为表演——《软力量》(soft Power),产生了反讽的效果。


▲ Alexandra Pirici,《软力量》,2014,圣彼得堡

 

出于类似的创作逻辑,老市政厅的和平大厅(Friedenssaal)被她选上也毫无意外,其中七位表演者运动着身体,缓慢的在空间中来回。每个表演者念着重要的历史事件,并以今天的时间和所在的地点来定位这些已经逝去的过往,比如以“Here we are” 开头,xxx年之前,距这里xxx千米……。这些在大厅中穿行的表演者就如同是搜索引擎的化身,第一部分说着这些历史事件条,第二部分还邀请观众提供想搜寻的词条,然后表演者就如同google一样开始搜索……


▲ 和平大厅

▲ 《Leaking Territories》(渗透的场域)现场

 

这一行为的表演场地,当初的资政厅兼审判大厅,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Westfälischer Friede)中的《明斯特和约》(签约双方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王国以及各自盟友)的签署地。她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盛景。1648年新教和天主教长达30年的霸权争夺战以一种外交的手段告终,签约方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西班牙王国、法兰西王国、瑞典、荷兰共和国、神圣罗马帝国诸侯以及帝国内的自由城市。和约由《明斯特和约》和《奥斯纳布鲁克条约》(签约双方为神圣罗马帝国和瑞典帝国以及各自盟友)两部分组成。政治学者一般将该条约的签订视为“民族国家的开始”——大致的确定了今天欧洲各国的疆域。这一场所也成为了某种对话空间的象征,也代表了宗教之间的宽容成为现实、以及民众权力的崛起。


▲ 《Leaking Territories》(渗透的场域)现场


作品以舞蹈和剧场的形式出现,肉体被演绎为了媒体和界面,使得叙述的时空在真实时空中成为了一种“超文本”(Hypertext)链接。这个象征性的空间被通过七位表演者的历史宣读向外打开,同时也从外部向内渗透,多角度的参照点仿佛被网状地链接起来,脑洞大开。历史在这样的方式中被感性的演绎出来,如同构成了另一种活体拼贴,民族国家的神话和建构被展现,并被质疑。她非常应景的涉及了欧洲当今的困境,文化的隔绝、对话的中断,因此如何再次进入新的交往和多方沟通成为至关重要的时代任务。


▲ 《Leaking Territories》(渗透的场域)现场


对于看惯先锋戏剧的人来说,这样的表演其实在体验性上也还好,观众并没有和表演者融入一起,场面上还是自然的形成了“中心舞台”和“四周看台”的区分,因此观众的身体性和运动视角其实并未被调动起来,互动环节非常弱,只是要求观众说一些希望被搜索的单词,这和同类艺术家Tino Sehgal作品中的强互动因素比起来还是嫩很多。


▲ 《Leaking Territories》(渗透的场域)现场


每天下午4点钟开场的表演和之前的观光景点形成了一种有趣的遥相辉映,同样的一段历史,同样的一个空间,4点前和4点后蕴含着两种表述,可以指向过去,也能指向当下和未来,即是缅怀,也是新的创意。城市的景观,前现代的神话就如此的被当代艺术给挖掘出来,并充满趣味的构成一个新层面的演绎,并吸引着一批新的文化观光客们。


▲ 《Leaking Territories》(渗透的场域)现场

 

和Alexandra Pirici的文脉相关性不同的是Gregor Schneider的作品《N. Schmidt, Pferdegasse 19,48143 Münster, Deutschland》。除了“Pferdegasse 19, 48143 Münster, Deutschland”正是作品展示的地址外,从头到尾都无法看出这件作品和明斯特有什么在地性指涉。


▲ Gregor Schneider

▲ Gregor Schneider,《N. Schmidt》,2003,法兰克福现代美术馆的复制品

 

如果看题目,这件明斯特的委托作品当然并非新作,Gregor Schneider2001年在不来梅哈芬(Bremerhaven)展出了《N. Schmidt》。原始空间是一个非常大的橱窗,Jürgen Wesseler于1967年在不来梅哈芬城内开创了这一非商业展览空间,自此在那里一直致力于展示实验和先锋艺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是在法兰克福现代美术馆的复制品。白立方的空间中出现了躺倒在地上的男性身体,我们只能看到其双腿,仿佛他已经死在那里一般。这一景象向观众抛出了一系列问题: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男性怎么了,他是N. Schmidt吗?当观众盯着这一场景,他们就如同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是这一事件的证人,他们的感知和理解也将使得作品得以完成。可以想象,当这一作品出现在大街的橱窗中时,会产生如何诡异的效果。


▲ Gregor Schneider,《N. Schmidt, Pferdegasse 19, 48143 Münster,Deutschland》,LWL博物馆现场局部

 

这次N. Schmidt再次在明斯特登场,他不再倒在橱窗中,而是缺席着。虽然用了《N. Schmidt》这一同样的题目,但还是一个崭新的作品,整个房间被隐蔽在美术馆之中。这个作品每次只允许一个人参观。


▲ LWL博物馆西边门的入口


在漫长等待的队伍后,我们进入LWL博物馆的西边门,拾级而上到二楼,然后就展开了一段开门的历险,一个个房间的循环。从昏暗的玄关到起居室,再到卧室,然后是相对明亮的卫生间,最后又回到开始的地方。于是便可以展开第二次循环,这时起居室中,放在地上的电视屏蔽上出现了不同的画面,不再是那个禁止不动的室内投射,而是看到画面上一个男人正在开门进入我们所在的那个房间,我们不禁会问,这是N. Schmidt,还是记忆的某种残影呢?此时我们就在这一空间…… 诡异的迷惑正是在这个重复的循环中产生。重复的体验,细微的差异使得我们刹那间失去了定向。


▲ Gregor Schneider,《N.Schmidt, Pferdegasse 19, 48143 Münster, Deutschland》,LWL博物馆现场局部

 

Gregor Schneider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把体验空间作为重要的手段,的确有非常多的作品令人惊艳,比如2007年在杜塞尔多夫K21美术馆做的作品“Weiße Folter”(白囚室)。它以一种极简主义白立方的方式呈现出来,观众可以在内部游走,打开一道道互相连环的门,迷失于其中。整个作品其实是对美国关达那摩最高级别监禁室的模仿。白立方形式的背后是对于禁闭、监视和规训的回应,仿佛从艺术的角度脚注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它为每一个知情的观众带来了一种毛骨悚然的身体性体验。这到底是艺术作品、监狱,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办公室、学校或医院空间?


▲ Gregor Schneider,《Weiße Folter》,2007,杜塞尔多夫K21美术馆

 

但这一手段直到今天屡试不爽,成为了他作品的典型症状,大概也多少让人有些审美疲劳。《N. Schmidt,Pferdegasse 19, 48143 Münster, Deutschland》的确会有一丝让人迷惑的诧异,但只要多少对他的创作有些体验,也就马上了然,然后说一句:“好吧!又来了”。


▲ Gregor Schneider对于明斯特雕塑项目展2017年的原始方案

 

这一作品基本就是一个美术馆展览,和公共空间中的艺术没有半点关系。和这个最后实现的作品相比,Gregor Schneider原本的方案A其实更让人觉得有趣,他试图展示一种处于消费社会情景下的“自行车之都”明斯特。他的方案是让LWL博物馆成为一个可以驶入汽车和自行车的接待大厅,就如同麦当劳的汽车快餐贩卖服务那样。美术馆和麦当劳在本质上有多少区别呢?这一方案的确让人脑洞大开,但也迅速被枪毙了。在今天公共空间的艺术节成为了一种观光创意产业,如果在其框架中展示一种自我批判,那么固然让人感觉惊艳,但是这毕竟多少和策展人、美术馆对自己工作的认识有非常大的偏差。

 

美术馆的目的应该是:“做一个好的展览!起到一定的公共启蒙作用。”不管您是否相信,起码我坚信不疑!


作者信息



▲ 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姜俊(摄影:汪单)


姜俊,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毕业于明斯特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Münster),获得Prof. Aernout Mik的大师生称号。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理论工作室研究员,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研究员。同时在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从事图像学和展示文化研究学的博士研究。当代艺术调查局发起人。生活工作于杭州、上海。


(凤凰艺术 独家报道  撰文/姜俊  责编/李鹏)

红色预警,高能来袭!

“凤凰艺术”的有盐君又来搞事情啦!

这是一个不无聊的群,

现在加入“有盐1001种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随时抢到DIY、插花、陶艺、音乐、戏剧、亲子等活动优惠券和大红包哦!!

第一时间Get各种好玩又不贵的活动!!

扫有盐君二维码,带你入群哈!!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锡人的心脏

▲ 钟汉良视觉艺术展

▲ 全球定位

▲ 格哈德·里希特

▲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 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10周年特展



点击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