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儿被拐了,还要找吗?

We就是我们 一个叫We的工作室 2022-09-20


最近,我们从快手上找到了三位寻亲家长,他们都在寻找失散多年的女儿。
对这群中年父母而言,快手的意义似乎有些厚重——父母都寄希望于热心快肠的老铁们能够从娱乐休闲的视频中抽空多看他们几眼,听他们讲讲儿女失踪被拐的经过。他们不介意千百次地重复这些烂熟于心的信息,毕竟多一个人听到,儿女回家就会多一份希望。
更何况,寻女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下也有着更大的可讲述空间,它往往意味着父母们需要破除重男轻女的思想桎梏,才能十几年如一日的寻觅。
但寻女或许又和寻子没有什么不同,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每一个孩子都应当回到自己真正的家。



师珂

  1999年出生 2001年失踪 




今年是河南汉子师春鑫寻找女儿师珂的第21个年头。他已经帮7名网友找到了家,看到寻亲成功的家庭,他就像找到自家孩子一样高兴。

遗憾的是,师春鑫仍没找到自己的女儿。

最近,师春鑫去河北三河参加朋友女儿的婚礼。虽是一桩喜事,他的心情却很复杂,“想来,又不想来。”说起来,朋友女儿与师珂年龄一样大,当时俩小孩在同一家医院出生,连生日都只差一天,朋友女儿刚出生,师珂第二天也呱呱坠地了。

一想到这,师春鑫想要找到师珂的心情就更为迫切。如果能赶在女儿结婚之前找到她,说不定他还能尽一次父亲的责任帮女儿一把。而一旦结了婚生了子,女儿的一生可能都再无挽回余地。

师春鑫对师珂的记忆停留在她一岁零四个月时。对于这唯一的女儿,他有些缺乏实感,只记得那时的她啥也不懂,就会喊一个简单的爸爸妈妈,刚学会说话。

师珂最后留在师春鑫脑海里的模样,他倒是记得很清楚。女儿那天穿了条有企鹅图案的裤子,一身花棉袄,一双绿鞋。剃着平头的师珂乍看上去就像个男孩。

这大概也是歹徒盯上她的原因。在那个重男轻女思想较为深刻的年代,人贩子都是拐男孩不拐女孩,“看到她像个男孩,就把她抱走了。”

2001年4月15日下午,妻子带着一岁多的师珂回老家串亲戚,就快走到村口时,一辆农用三轮车忽然从路边窜出来,两个男人跳下车一把就抢走了师珂。妻子还没反应过来,三轮车就跑没了影,车没有牌照,报了警也很难查到线索。

后来师春鑫沿路打听,有人说那辆三轮车朝着河北河南的交界处开去了。师春鑫想自家原本就在河南,歹徒很大几率会跑去河北,便在不久后搬去了邯郸找师珂,在当地开起了一家电脑维修店。

与许多濒临绝望的寻亲家长一样,师春鑫早年间发遍了寻人启事,上央视的寻亲节目,全国各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找师珂。那时两个儿子接连出生,他只对孩子们说自己要“出差”,从不提及姐姐被抢这样的伤心事,也担心孩子会有心理阴影。

他甚至不愿意向亲戚朋友主动说起此事,“别的孩子不丢,就咱家孩子丢了,觉得丢人。”他便自己偷偷地找孩子。

然而发了寻人启事登了广告,也没收到几条有用的线索,当年消息闭塞,通讯工具还是BB机。寻亲宛如大海捞针,是一种无比孤独的徒劳。

时间来到2020年,寻亲群体中开始有家长在快手上找到孩子,师春鑫记得最早做成这件事的是位山西网友,他的事迹激励了所有人,一时间家长们都模仿起来,师春鑫也在当年5月开通了快手账号,成为官方认证的寻亲家长。

师春鑫每隔两天直播一次,因为需要守店,他便把直播时间调到中午。看的人不多,也就一百来人在线。出乎他意料的是,有不少人在他的直播间里提供寻亲线索,绝大多数都是来拜托他帮忙找家的孩子。

师春鑫总是热心帮助这些与师珂年龄相仿的女孩。有次,一个女孩在快手上表达自己急切寻亲的心愿,师春鑫就拜托警察用祖籍分析技术查询女孩的DNA和家乡,报上身份证号后过了半个月,警方就来了信息,女孩的祖籍可能在江西信丰县,本家姓黄。警察发现黄家当年确实往河南送过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DNA比对结果一致,还真是一家人。

与不少寻亲女孩接触过之后,师春鑫愈发深刻地意识到重男轻女思想的危害性——不少女孩即便得知自己并非养父母所生,也不愿意去找亲生父母,“都以为自己是被送走的、遗弃的。”相比之下,男孩更多是落入了人贩子的拐卖陷阱,而非被父母主动抛弃,寻亲心态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偶尔在快手上看见一些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公开找家,师春鑫心里也会涌上一股酸楚,“家境好点的,可能会等30岁成家了再出来找家,20几岁找家的,一般家庭都不是很好,养父母对她也不好,才会迫切想要找到自己的家人。”

师春鑫统计过自己认识的寻亲女孩的学历背景,三十个人里只有一个大专生,一个本科生,一个研究生,其他人都没上过高中,就早早结婚生子。

女童被抱养、拐卖后的遭遇让师春鑫无比心痛,他总在想象这个年纪的师珂的人生,“我家里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如果师珂也像她们一样还没读高中,哎,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他会在直播间里苦口婆心地劝那些被送养的女孩,“当年父母真的是做错了,把你们送出去,他们现在也后悔,你们一定要给父母一个机会。”

遇到被拐卖的女孩,他更心酸,“你的父母肯定会像我这样也在痛苦地找你。”既是对素未谋面的网友们说,也是对不知身在何方的师珂说。

师春鑫早已没了起初偷偷一个人找孩子那种难为情的心理,他现在只觉得时间紧迫,“如果再觉得丢人,再不公开找,就找不到她了。知道的人越多越好,才会有更多人帮助我。”

期间有亲戚劝他,别找了,都有两个儿子了。再说了,你能找到吗?

师春鑫觉得不能这么想,“是女儿我也要找,不可能不找她。”在他心里,儿子女儿都一样,都是父母身上的宝。

他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找到女儿,那种自信曾经有些盲目,不切实际,如今却逐渐成为一种确切的信心。

快手上每隔两三天就有一个年龄与师珂相近的女孩联系师春鑫,而他距离“师珂”最近的一次,也得益于一位内黄县的网友在直播间提供的线索。

内黄网友说,自己的高中同学是被抱养的,年龄和模样都很像师珂。而师珂被抢时,三轮车也是朝着内黄方向逃走的。

师春鑫将网友传来的照片和师珂的模拟画像进行比对,照片相似度达到80%。女孩也是在师珂丢失之后上的户口。这些关键信息让师春鑫肯定,这个已经结婚生子的女孩就是失散多年的女儿师珂。后来在警方的介入下,师春鑫和女孩进行DNA鉴定,鉴定结果为非亲子关系。

虽是一次不小的失望,师春鑫依旧没有放弃希望。最近,他又收集到了将近二十条有关师珂的线索,河南开封、安阳,河北邢台、保定,都有热心老铁从快手上给他发来当地抱养女孩的信息。

这些线索都需要师春鑫去到当地一个个核实,甚至还要去派出所和村委会询问情况,指不定就能发现“线索中的线索”,和破案一样。

师春鑫打算过一阵组织家长们再集体出动一次,开车从南到北走一圈,边走边找。他无比笃定地说,“我对找到师珂有很大的信心。”



赵俊玲

 1986年出生 2005年失踪 




64岁的杨丽华最近正忙着和老伴一起给大货车做车贴。

他们将写有女儿赵俊玲信息的寻人启事制作成4张A4纸那么大的尺寸,再踱一层防雨防晒的塑料膜,总共花不到5块钱,就能贴上货车车厢。

货车开往全国各地,车厢外侧粘满寻人启事,跑在路上的时候,“有人看着就会有希望。”

退休多年的杨丽华与老伴过着不同于其他老人的清苦生活。家里的床单洗得发了白,眼瞅要坏了,杨丽华就把床单从中裁开,再对折一缝,两件变成一件,就还能用。

对杨丽华而言,这并不是节俭。节俭是有余裕但节省,她却是实打实没有多余的钱。“为了找这么个孩子,没说倾家荡产吧,但也是生活窘迫。”

寻找赵俊玲的17年,她把河南河北去了个遍,更远时还去过四川和江西。从位于佳木斯的富锦市出发,去哈尔滨得坐一宿火车,而去郑州就更远了,一坐就是40多个小时。杨丽华一般选择硬座,实在撑不下去时才会买硬卧,至于软卧,“这辈子都没坐过。”

杨丽华和老伴常年待在家,从不去商场和公园,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因为人越多,她越闹心。看见其他人合家欢乐的场面,她只会想到如今36岁的女儿还不知身在何处,又是一顿悲从中来。

杨丽华情愿陷在回忆里反复回想有关俊玲的一切。朋友在路上看见她都不敢跟她打招呼,就怕提起孩子失踪的伤心事。杨丽华说,你问吧,就算你不问,我低着头不吱声,也还是在想这件事。

为此,她两年前就开始在快手上直播寻亲,既是为了一个让自己尽情倾诉的出口,也是为了多一份找到俊玲的希望。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早中晚开启直播,每场上播两小时,像职业主播一样被钉在椅子上7、8个钟头,不停重复着2005年6月24日晚的所有经过。

那时,18岁的二女儿赵俊玲在锋雷饺子馆打工。晚上10点下班后,俊玲回到奶奶家,见奶奶正在打麻将,就找奶奶要了一元钱去网吧上网。晚上11点,奶奶去网吧找俊玲时,人已经不见了。

寻人启事里的赵俊玲,有一张鸭蛋脸,内双眼,高鼻梁,更扎眼的是她皮肤白皙、发质黑亮,一幅掩不住的美人模样。

杨丽华一直以来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她领着儿时的俊玲出去时,见过的人都夸俊玲漂亮。杨丽华不禁为女儿这副美丽模样担忧,即便女儿上班了,她还是每天接送,直到有天俊玲被同事打趣,面子上挂不住,才没让杨丽华继续接她下班。

厄运就这样突然降临。奶奶事后回忆,俊玲失踪的三天前,下班回家时被一辆白色轿车跟踪。有人要拽她上车,俊玲大喊大叫引来人才得以挣脱。回家后,祖孙二人也并未在意这件事。

杨丽华对着刚进直播间的新人提起这场事出有因的失踪时,依旧会重重叹口气,“这孩子心太大了。”

俊玲失踪后一年,2016年11月,杨丽华曾从老乡那儿听到了俊玲的下落。

有人在郑州一个名叫时尚派对的小区看见过俊玲。杨丽华又惊又喜,惊的是女儿果真被拐了,喜的是女儿还活着。她第二天就踏上了去往郑州的火车,每天蹲守在时尚派对小区。

后来她拿着俊玲照片去小区附近的理发店,老板娘说见过俊玲好几次,每次来都有三个人架着她。老板娘回忆,那女孩发质很好,从不化妆。杨丽华几乎能肯定那就是俊玲了。可对方又说,已经三四个月没看到她了。

杨丽华一直在郑州待到年底,胃病、胆囊炎、滑膜炎,种种疾病找上了她,她才因病抱憾回家。

第二年,杨丽华又听见消息,说俊玲在郑州金水区的金河宾馆出现过。她找宾馆保安打听,保安说昨天还看见了俊玲,有两个女孩挎着她胳膊,都在盯着她。杨丽华在宾馆守了十来天,没等到俊玲,只等来宾馆的人打电话劝返她,“你家孩子不在这。”

第三次去郑州时,大女儿陪着杨丽华去了一个网吧找网管可可,可可之前见过俊玲在两个小姐的陪同下出现。辗转找到两个小姐后,她们却告诉杨丽华,“那个女孩让坏人给卖了。”

“卖了?卖哪儿去了?”杨丽华一听这话就晕倒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听到过关于俊玲的线索。

杨丽华不是没有想过死。一个临近过年的冬天,她哭晕在郑州的雪地里,死亡在那一刻与她近在咫尺。可醒来后,想到还在异处飘零的二女儿,想到大女儿读书的学费,杨丽华只觉得自己压根没有死的权利。

杨丽华不害怕给老铁们在直播间重复这些充满苦痛的寻亲经历,她怕的是这样无数次讲述之后的落地无声,手机静如死水,再也不会响起与俊玲有关的线索信息。

直播两年,杨丽华的直播一直没有收获太多关注。播来播去,只有那么几个眼熟的老粉关心她,愿意听她唠嗑。新人进来了,确实会关心孩子有没有找到,但一听说还没消息,人就会感到失望,没过一会就走了。

“我们寻亲的直播间内容非常枯燥,不招人停留。”杨丽华对此有些无奈。

对这位花甲老人来说,更为困难的是在光怪陆离的视频轰炸中抢夺观众本就稀薄的注意力。为了给寻亲视频增添热度,杨丽华在赛博世界里有些无所适从。

提升热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和不同主播连麦或是在线PK,PK对象有时会由系统随机分配。常见的一幕是杨丽华在屏幕左侧举着俊玲的照片讲述自身遭遇,屏幕右侧则有一位年轻主播唱着甜美情歌,或是一个西北大叔正在山头放羊,雪白的羊群挤满屏幕。

杨丽华在快手直播间遇见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但唯一能给予她安慰的,是大部分人都会耐心听完杨丽华的讲述,再号召自己直播间的老铁们,“给对面直播间这位阿姨点点关注。”

无远弗届的快手视频与货车车贴都给过杨丽华一线希望,但她最希望的还是能有更多人注意、重视这庞大的寻亲群体,为此她仍要为女儿四处奔走呼告,“等疫情没有了,我还要上北京去。我现在64岁,该走还是得走。”



赫博文

 2003年出生 2009年失踪 




48岁的赫东峰在一个多月前开起了“盼文归大药房”,药房名字清晰易懂:盼望博文归来。选址也颇含深意,就开在郑州市中原区的须水街上——女儿赫博文十三年前失踪的手机店隔壁。这是赫东峰等待女儿回家的又一个坐标。

最初的坐标是那家“郑州寻女手机店”。

手机店原本不叫这名。2003年,在医学院上学的赫东峰带着妻子卢丽、大女儿和出生不久的二女儿博文初来郑州,几年后一家人在须水街租了个80平的店铺卖手机配件,里屋用来住人。2009年,6岁的博文已经出落得像个“小大人”,会用电脑给顾客充话费了。

时间来到那年3月1日。事发之前,一家人生活平静,充满恬淡的幸福。卢丽清楚记得那天发生的每一处细节。

上午,她给大女儿和博文各买了件新外套,还是博文主动提议的,衣服买一送一,姐姐和她一人一件。买完当天博文就穿上了印有两只小熊的黄色外套。

傍晚,博文和姐姐稀奇地捣鼓着当年正流行的电脑摄像头,姐妹俩拍了张自拍。那张合影也成为博文日后留给家人唯一清晰的照片。

晚上7点左右,店里客人多,卢丽忙得不可开交。博文这时为了换一支和姐姐一样有小熊图案的新牙刷,等不及妈妈忙完,便一个人走去了马路对面的“爱家纸行”。那儿距离家里的手机店不过10米远。

卢丽在忙碌中匆匆瞥了一眼正在过马路的博文。10分钟后,卢丽去纸行找博文时,博文消失了。

那一刻,这个普通家庭的命运也被随之扭转,接踵而至的是寻女途中一次次饱含期望后的失望,与十几年来都未曾释然的悔恨。

赫东峰与卢丽无数次地懊恼,如果能让那天晚上重来,他们决不让女儿离开视线半步。

博文失踪后,须水街上的手机店改名成了“郑州寻女手机店”,招牌上方有行更大的红色字体,写着“博文离家第XXXX天”。夫妻俩每天爬上扶梯,用A4纸上的新数字覆盖旧数字。今天,这个数字是4928。

上百张全国各地失踪儿童的寻人启事替代了网络运营商的广告,贴在手机店的一整面墙上,博文的照片与信息被做成红色广告牌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担心博文哪天回来了找不到家,夫妻俩便一直守着手机店。后来须水街经历多次拆迁改造,他们才把老店搬去了五公里外的地方。但招牌和手机号码一直都没有变。

现在,卢丽守着寻女手机店,赫东峰则守着盼文归药房,都想“再等博文几年”。

等待、寻找博文的前两年最为痛苦。在智能手机还未兴起的2009年,只能通过四处粘贴寻人启事、求助当地民警找孩子。但这些方法都太慢了。

寻人启事上贴着赫东峰和卢丽一直没换的手机号,只是他们很少收到真正有效的寻亲线索,偶尔还会遇上骗子,一些惯犯就会瞄准丢失孩子后寻子心切的家庭。

卢丽接过一个吉林省的电话,对方用彩信发来一张酷似博文的女孩照片,夫妻俩连夜赶去吉林,发现那人的家已经人去楼空,照片也是PS的。当地派出所民警告诉他们,这人的案卷早就垒成了山坡,四处骗那些寻亲的家长。

积攒了太多失望后,寻找博文的希望显得十分渺茫。十三年来,赫东峰最接近博文的一次是在2010年。

在“宝贝回家”论坛上,他们发现了一张在桂林卖花的小女孩照片。那时博文刚失踪一年,容貌还没有太大变化,卢丽肯定那女孩的模样、神态和动作和博文一模一样。

照片拍摄于3月23日,赫东峰赶往桂林时已是4月。一番询问,才发现这群卖花的孩子早已被人控制。经警方解救后,一群孩子中并没有博文。他在桂林待了三个月,再没有找到和博文有关的任何线索。

此后数十年,赫东峰也再没有见过那样像博文的孩子。

最初,赫东峰还不想让身边人知道博文失踪的事,“总感觉自己太没能耐了,自己的孩子都看不住。”

直到有网络了,赫东峰才发现全国各地有这么多网络寻亲群,被拐的孩子太多了,和他一样苦苦寻找孩子的家长也太多了。

2015年4月13日,正值博文生日,赫东峰萌生了举办寻亲大会的想法。第一届寻亲大会上,赫东峰聚集了网上认识的200多位家长去郑州、石家庄这些大城市拉横幅做宣传,将寻人启事铺满广场的每一块砖。

社会给予寻亲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在一些公益媒体的帮助下,寻亲家长来郑州宣传的食宿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寻亲大会如今举办到第八届,当地红十字会开始替家长们找宣传场地,河南公交也开展了公益寻亲,宝贝们的照片被粘贴在十多条路线的公交车上,每一份寻人启事都抵达了更远的地方。

2019年,短视频兴起,触及许多浮沉在艰难生活里的普通人,赫东峰这时也注册了快手账号,第一次将博文的信息推向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

赫东峰忙着看店,经常隔几天才会发一条快手视频,但即便如此,三年来也在快手上获得了不少寻亲线索。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小博文一岁的焦作女孩。5岁去的养父母家,丢失时间和博文相近,年龄相仿,照片的人脸识别相似度有66%。通过许多家长的帮助,赫东峰后来见到了这个女孩,亲眼见到时发现两人长得并不像,女孩也没有太强烈的找家欲望,只能无奈作罢。

尽管常有失败,赫东峰在面对这些不是博文的女孩时,依旧会说服对方做DNA检测入库。一旦入库,她们的家人就能很容易地找到她们,“就算不是我们家博文,也是其他家的孩子。”

寻亲家长们大都怀有一种朴素的利他精神,赫东峰也不例外。他知道,丢失孩子的家长们都很苦,如果每个人只找自己宝贝,宣传度就上不来。但如果大家都是抱团取暖,网友们知道有这样一群人都在找孩子,才会关注这个群体,继而给家长们提供线索。

去年以来,孙海洋、申军良等人陆续找到孩子的新闻也给予了赫东峰很大的激励,“就算博文还没回来,但回来的人多了,她也会看到,也会听说,也会想想自己是谁。”毕竟,博文6岁走丢时,已经形成了对家人的记忆。

赫东峰打算,等盼文归药房试营业一个月正式开张后,也要在药房里贴上寻找孩子们的寻人启事,“只有更多人关注了,我们丢失的孩子才会早点回家。”

没有人能统计究竟有多少对父母正在快手苦苦寻亲,但只要在搜索框中打出寻子、寻女二字,就能在后缀上看到无数个名字。

名字背后不是空洞的数字,而是一个个具体又鲜活的家庭,这些家庭终生都在梦想着一件无比简单的事——团聚。



一个叫We的工作室出品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白鸽

编辑:裴大哥 | 丑橘

图片:寻找女儿师珂(快手ID:sk20010415)

寻找女儿赵俊玲(快手ID:YANG6158520ZHAO)

寻女赫博文(快手ID:xunzhaoainvhebowen)


一个喜欢穿旗袍和高跟鞋的散打冠军

  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大山支教的11年 

  40岁的牛庆花决定为自己活一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