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上,这位妇产科医生捂住了年轻妈妈的嘴
双休日,对于医生来说,经常都是在去开会或者是开完会返程的路上。
北京协和医院的谭先杰医生,在辽宁讲完课返回北京的飞机上,救了一位突发身体不适的年轻妈妈。
乘飞机回北京
早上 5 点起床,从北京到辽宁的一个小城市讲课。讲完课,我匆匆忙忙赶上了当天飞回北京的 CA1286 航班。
前一排左手边靠过道是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妈妈,孩子大概半岁多,冲人咯咯儿笑,很是招人喜欢。小家伙一路都没有哭,尽管我有轻微的飞行恐惧症,居然也眯瞪了一小觉。
醒来就听广播说飞机即将着陆,请乘务员回到座位坐好。
突发情况
就在这时,我前排的年轻妈妈大声呼叫乘务员。我当时想,在即将着陆的关键时刻,乘务员不能离开座位来提供帮助的。
但是还是有一个可能是安全保卫的小伙子站起来问了情况,年轻妈妈说她很难受,头晕想吐。右手边中间座位的红衣服中年妇女给她准备了清洁袋,并帮她护着怀里的孩子。
我最初也以为是普通晕机,就不太在意。晕车、晕船、晕机这种事儿,忍得住就忍,忍不住就吐,只要不吐到别人身上就行。
然而,我很快发现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因为中年妇女一直在轻拍安慰年轻妈妈,但年轻妈妈的喘息却越来越重,我从侧面能看到她因难受而苍白的脸,鬓角淌着汗珠!
果然,年轻妈妈求救说她感到憋气,手也要抽筋了,快抱不住孩子了。
旁边的中年妇女赶紧把小孩从她怀里抱了过去!
听到说手要抽筋了,我的脑袋嗡地一声:几个月前在我们病房发生的那个惊险场面,一下就来到了我的记忆中!
既往病例
那一个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病人。病人很年轻,手术也顺利,但病人比较紧张。
第二天早上我查房的时候,她说有点胸闷,手脚发紧,好像要抽筋了。
我们安慰她不要紧,让她吸上了氧。
没想到她症状越来越重,手都抽成爪子一样,一点都伸不开。她说她全身发紧,感觉快死了!
我们病房患者抽搐的手,完全无法活动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从手抽搐的情况我判断是缺钙,于是让护士给她静脉推注了两支葡萄糖酸钙。患者的症状稍为缓解,我正在自鸣得意,然而好景不长,患者症状很快反复,而且越来越重!
我们给患者抽了血气,检查电解质水平和酸碱平衡状态,同时紧急呼叫,求助内科总值班。
内科总值班赶到床边查看病人后,让护士去找了一个稍微大点儿的食品袋,然后将袋子扣在了病人的脸上.......
病人的症状很快缓解了!在我的要求下,内科总值班给我们分析和讲解了发生原因。飞机上这个年轻妈妈的情况,几乎是几个月前我那个病人的翻版!
因此,我有了初步诊断。我解开安全带,站了起来。
怎么办?
当时飞机已经着陆,但还在快速滑行。
几个乘务人员已经围到了乘客旁边,我请乘务员找一个塑料袋,她们似乎理解了我的意图,却一时找不到。
情急生智,我让乘务员撕开一个清洁袋,我撑开后,准备把它扣到年轻妈妈的脸上!
(飞机上的清洁袋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我有我的道理,但年轻妈妈却剧烈反抗,她痛苦地喊:「你快拿开,我都憋死了!我不要!」
周围的人也用怀疑、甚至是惊恐的眼神看着我。我赶紧大声说:「我是医生!回头再给大家解释!」
这个时候,我喊出这一声的目的,一是希望大家信任我,也是希望飞机里能有其他医生——比我更专业的医生,尤其是内科医生——过来帮忙。
遗憾的是,当时没有!
为什么这样做?
我自曝了医生身份后,大家多少收回了怀疑的目光,但是年轻妈妈仍然摇头,不愿意让我用纸袋罩上口鼻。
我只好拿着纸袋,离开她的口和鼻有一小段距离,同时轻轻拍她的肩,让她放松,叫她不要做深大呼吸,如果能憋一会儿,就更好。
我用毋庸置疑的口气告诉她:「放心,你憋不死的!」
然而最初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心里也有些犯嘀咕。万一要不是我考虑的那种情况,而是心脏病怎么办?我摸了摸她的脉博,觉得还行,我相信我的判断没有错!
为了减少年轻妈妈的恐惧,我把纸袋离她的嘴稍微远一点,让她没有口鼻被捂住的感觉。
尽管袋子是远了点,但她呼出的气体仍然会被口袋挡回来,然后被她重新吸入到肺里。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实际上是需要的!
(带袋呼吸示意图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没过几分钟,年轻妈妈就说感觉好了些,她抽搐成一团的手也放松了不少。我知道,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
情况稍微缓解后,周围人问我为什么要用纸袋子罩着她的口鼻,她岂不是更加缺氧,更加难受?!
于是,我把几个月前内科总值班给我们讲的内容,大致地讲了出来。
过度换气综合征
我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危险情况,叫作「过度换气综合征」
带着孩子的年轻妈妈可能是太紧张了,飞机下降时自己感觉有些不舒服,又担心自己身体出状况孩子没人管,于是越发紧张,大口呼吸,呼出了大量二氧化碳,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出现了一种危险的病理情况----呼吸性碱中毒。
人体内环境是需要维持酸碱平衡的,二氧化碳在体内与水结合形成碳酸,如果缺氧,二氧化碳过多,就会形成酸中毒,比如有呼吸道疾病或者终末期的病人。相反,如果体内的二氧化碳过少,碳酸就不足,就会形成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液中钙离子与白蛋白的结合增多,使游离的钙离子浓度下降,使病人会出现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病人会感到口周、四肢发麻、肌肉痉挛、耳鸣等。可发生手足搐搦症,甚至全身惊厥发作,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很快危及生命。
年轻妈妈由于紧张而大口呼吸,把体内的二氧化碳排了出去。她现在缺的不是氧,而是缺二氧化碳!
所以,我要用袋子罩住她的嘴,让她把自己呼出去的二氧化碳再吸入到肺内,提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纠正了碱中毒后,她的手足抽搐自然就缓解了!
同「机」共济
这就是我想捂住这个年轻妈妈口鼻的原因!
原理是不是有点复杂?可我当时真是一口气说出来的。因为,这都是上次来会诊的内科医生讲给我们的。
乘客下得差不多后,年轻妈妈也基本缓过劲来了。
周围的几个人一直都陪着她,有的帮着抱小孩,有的帮着拿行李。原来,和我一样,他们与年轻妈妈也是素不相识。
但是,没有关系,同舟共渡,即是缘分。
在飞机上,医生尽力,患者信任。
而这,就是最好的医患关系。
同「机」共济的医生和患者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征得患者同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协和谭先杰」,由谭先杰教授主笔。讲述从医故事、女性健康科普,敬请关注!
编辑 | Derek & 秦溪
题图来源 | 站酷海洛;视觉中国
投稿及合作 | zhangqinxi@dxy.c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