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向时代借一支妙笔”——优秀校友池浚分享会
2021年9月29日下午两点,浙江大学写作中心系列讲座、人文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之党史大讲堂、“我有嘉宾”系列讲座在紫金港校区人文学院大楼100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座的主题为“向时代借一支妙笔”,主讲嘉宾为优秀校友池浚。许多同学、老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慕名而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冯国栋教授也至现场,热烈欢迎池浚先生的到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中共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广场活动、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的“笔杆子”,池浚先生以名中的“浚”字作为开端,如疏浚河流一般,将自己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99级毕业生,到中央戏剧学院博士、故宫博物院博士后的求学经历向大家娓娓道来。与“查院长”金庸的合影留念、同梅葆玖先生的书信交流、对恩师任明耀的哽咽追忆……在饱含着真挚情感的故事讲述中,池浚先生悠扬动听的歌声时而回荡在报告厅内。从“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到“举杯吧,朋友”,从“乌苏里江来长又长”到“故人西辞黄鹤楼”,池浚先生赞美了浙大对师生润物无声的滋养,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刻骨铭心的情感。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接下来,池浚先生围绕“献词是如何写出来的”,向大家分享了献词的格局理念、总体定位、表达方式和篇章结构。池浚先生认为,献词首先要“向人民借一支妙笔”,拜人民为师,与人民同行、同心、同向;在强调“在场感”,确立“身份感”,突出“时代感”的基础之上,通过讲述、抒情、叙事、韵散兼顾等文学艺术化的表达,献词才能够触动人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奏响时代当下最响亮的篇章。
池浚先生还为大家介绍了党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四个阶段,用歌声讲述了每个时期独具的气质。他指出,年轻人是“历史的见证者”、“时代的亲历者”、“未来的创造者”,正是因为有一代代追梦者投身党伟大事业的奋斗接力,党才有百年初心的青春年华。池浚先生勉励在座的各位青年,立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自由提问环节,同学老师们提出了各自的问题,池浚先生都一一做了解答。尤其是问到关于温州方言作品创作的相关问题时,池浚先生认为,创作需要土壤,更需要以每一个地方的环境,乡土、乡情和乡愁作为依托。创作既不能忘掉来时的路,也不能仅仅把方言翻出来,放上来;而是要让方言“活起来”。不懂方言的人看了听了后也能有触动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浙大校歌中的“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一句,就向我们揭示了新旧之间的相通,classic和fashion只不过是同一件事物的两面罢了。
最后,池浚先生用生动鲜活的比喻作为总结:人生就像一个钟摆——要想摇向未来更远,就得摇回历史更深。他鼓励在座同学:虽然我们不能决定人生的长度,但能决定自己人生钟摆摇晃的幅度和宽度。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讲座接近尾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冯国栋教授向优秀校友池浚先生赠予了感谢信。池浚先生吟诵“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为结语回应。分享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完美落幕。
文稿|王齐一
图片|施梦婷
排版|孙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