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曼炸的早市

山韭菜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作者| 山韭菜,来自| 第32期自然体验师学员山韭菜 ~


    

每天早上六点刚过,九哥就已经游荡在勐仑镇依然黑漆漆一片的老街上了。


这条东西向的街道,东边通往勐腊县城,西边和昆明到磨憨的G85-11高速连接,是交通要道,面向南,左手一指是老挝,右手一指是缅甸。我能目测出来旅馆业和天然橡胶产业是镇子的支柱产业。


而目前这个时间,除了偶尔轰隆隆驶过去的一辆大货车,就是打破寂静更寂静的鸡鸣狗叫。



这里的位置是东经101º左右,跟南阳的东经112º相差了11度~那是什么概念?普及一个常识,一般而言,纬度差决定温差,经度差决定时差。具体说就是一度的经度是四分钟的时差。


假如一个绅士往东边一个劲儿走,想要环游地球,每跨越一个时区(经度15º),就要把手表往前拨一个小时(15ºx4),如果不这样,他虽然看到八十次日出,在原地不动的人们实际上只度过了七十九天。(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剧情)


好了,不科普了,我们知道这儿日出日落比南阳晚了四十四分钟的时间就够了。



往南穿过老街,再穿过一条正在铺柏油的新街,在版纳植物园北门吊桥处往西一拐,沿着罗梭江北侧的棕榈小道往西看去~


你恍然以为自己来到了夏天夜里的植物园,江畔沿岸一片闪烁闪烁的萤火虫。


这里就是曼炸村每天的早市了。


因为时间很早,每个出摊的老乡头顶都戴着一个钓鱼灯,既解决了照明问题,又能腾出手来做买卖。


只是让我看起来肥肠新鲜,拿着手机不停拍照,像是一个二货。



同学里有了解当地情况的说,这种早市其实是"两段式"的市场。最早出摊的是周围村寨的,因为白天还要做工,所以一大早就把自己地里的蔬菜水果拿来销售,有些饭店或者菜贩就收购了;等一会儿天亮的时候,镇子里的居民会起来买菜,这时候的菜价就会比起早来的要贵一些了。


当然还有一些固定摊贩,从头到尾一直在坚守的。


早市上一切吃的应有尽有:蔬菜水果、小吃、蒸馍包子、米线米干、调料、鱼、肉、蛋…我甚至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北方炸油条!


因为中午要自带盒饭在植物园用餐,我一共买了两次竹筒饭。


(炸油条和糯米团子的妹子好有镜头感)


这儿的竹筒饭真•正宗!


不像南阳的所谓竹筒饭,茶杯口径大小的干黄老竹子,不知道循环使用多少遍了,装上粳米上蒸笼蒸熟,客人吃完后回收竹筒洗洗再用。


这是砍伐的新鲜竹子~本地太多的资源了~一头留有有竹节,另一头装进去糯米和花生米,用芭蕉叶堵上另一头,放在烧烤架上用火烤,一边翻动。


烧烤过程中,新鲜竹子里的水分慢慢的渗透进去~竹筒外边的硬竹子皮阻挡了水分往外跑。饭熟时候,异香扑鼻。买走前,一位助手,呃~饭店里称为“打盒”的,用刀把带节那头砍开,削去硬竹皮,再在竹筒口上砍上几刀,预留出豁口,等到吃饭时候用手撕开竹子就能吃了。


~哎,我说的不算啰嗦吧?



有两种规格的竹筒饭,一种是约莫有直径25pvc粗细的,一种约莫32pvc粗细的,都有一尺多长,分别卖两块一筒和五块一筒。


我怕五块的吃不完,所以买了三个两块的.


午饭开饭时候,本地的黄姜花同学说,竹筒饭吃完后不要喝水,不然你会肚子撑胀的不得了,我每次去这边老乡家吃完,都不敢喝水!~后来发现果然如此,不提。



黄姜花同学~别误会,这不是本名,我们在这儿都有一个艺名…啊不!那叫自然名,像我吧,就叫山韭菜,为了掩护自己,排队时候我都站在麦子或者冬小麦身边😄~


黄姜花还买了不熟的青芒果,请大家品尝本地特色:芒果削皮,切块,用手直接拿起来,蘸拌好的辣椒面儿。是不是想一想就感觉接受不能?呵呵,那你就错过一道美味儿啦。



百度得知,曼炸村位于勐仑镇子南侧,和植物园隔江相望,村子很小,只有三百多人,除了六个汉民和一个拉祜族的,其余都是傣族。


赶集的时候只顾看饭菜了,忘了瞄两眼人长得怎么样了…也可以理解,因为有个科学现象,叫“灯下黑”[捂脸]


(所有食品供应充足)


(跟内地蔬菜品种差不多吼)



夜色褪去的时候,弥漫在空中的大雾也已经消散了大半,棕榈树上滴滴答答的雾丝雨也收声了。刚才那一群赶集的人也消失在大路小道上,剩下的固定摊贩准备自己的B行动,我也得掏出自己的植物园周票,准备跨过吊桥,进园准备学习了。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盖娅自然学校近期精采文章和活动,详情请戳链接:



长按二维码了解更多冬令营详情



图文| 来自盖娅自然教育 ,编辑| asu

 无痕山林 | 自然体验师 公开课

版纳营 |丽江营 | 日本营台湾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