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验师专栏| 我是怎么认识王企鹅的

紫鸢尾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5


1


拖了很长的序


第一次听到王企鹅的名字,是植物课踩点的时候。那一天北京进入了早春,却下起了鹅毛大雪,奥森的玉兰裹着毛茸茸的芽鳞,漏出了尖尖角。


大概是有人问,王企鹅没来?
接着有人问,王企鹅是姓王吗?
马上有人解释,王企鹅是一种企鹅。

哦,原来王企鹅不姓王,我又被科普了。  


王企鹅同学说这是他的手


几天后,我接到了采访自然体验师的任务。被采访对象名单里,王企鹅这个名字伴着那天玉兰的清香飘入我眼帘。在没见过本人的情况下,凭着王企鹅到底姓不姓王的疑惑,我接下了这个采访。人和自然,人和人的连接都是奇妙的。

接下来的周末,第一次上植物课。我暗中观察引导员王企鹅。王企鹅给我的第一形象是沉稳,说话条理,清晰。讲起课来,徐徐道来,完全不像一个在校大学生。王企鹅带领着大人组,在早春的土地上寻找不起眼的地被植物。荠菜,泥胡菜,二月兰...... 没开花的时候,地上那一簇一簇的叶子,很多都是羽毛状裂开,各个看着都像亲戚。王企鹅的植物知识显然了得。这些植物,谁是谁,他一目了然。

那一天榆树已悄悄的开花。上一周还遮遮掩掩的玉兰,这一周已肆意绽放。

认识植物难吗?不管你看得到他,看不到他,他都静静站在那来,绽放自己的美。

认识人难吗?课后,我向王企鹅表明我的来意。我很希望王企鹅,能马上给我很多线索。最好像植物课的任务单一样,描述自己的特征,我只要顺藤摸瓜就好。王企鹅听说要被采访,淡淡的说,我没什么事迹啊。我有点抓瞎,安慰自己这是谦虚。王企鹅要去参加课后的复盘,于是我加了王企鹅的微信。第一次见面,打了个招呼就收场了。

 


有了联系方式以后,我却没马上联系王企鹅。一是各种忙。确实是忙,不知道在忙什么的忙。二是拖沓症又犯了。我没有头绪的时候,就潜意识的,把一件事放到了最后。

当榆树的花都落了,甜甜的清香的榆钱挂满了枝头。我发现几天后就该截稿了。我迅速扒了王企鹅的朋友圈,发现了不少线索。我整理了几个小问题,和王企鹅约了电话采访的时间。


2


最年轻的自然体验师


2015年暑假,高中刚毕业,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王企鹅,参加了盖娅自然体验师的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他是最年轻的自然体验师。

王企鹅小时候就对自然界的动植物感兴趣,喜欢观察周边的植物。他现在还记得初中生物课课堂上,鸭跖草的扦插实验。在北京五中上高中的他,高一就加入了学校的自然之子环保社。由于对植物的兴趣,他参与了环保社团中的陪绿部。在导师大雁的介绍下,还参与了自然之友零废弃家庭项目。

在王企鹅眼里,植物带给了他看待事物的另一种视角。走在城市里,走在田野乡间,哪来都有能让人关注的地方。地域的差异带来了植物的丰富性。植物的科学性和有趣性能有机的结合。单纯欣赏植物,也能给人带来美的体验。


3


王企鹅在园


王企鹅是北京建筑大学园林专业的大三在校生。从小的个人爱好,高中时丰富的实践,促成他早早立志。高中时与盖娅设计泰山老师的接触,也埋下了研究园林设计的种子。听王企鹅聊园林,开阔了我对园林的认识。

王企鹅引用了北大景观系俞孔坚老师的话,园林是为了“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一语中地,让人豁然开朗。园林有很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对旧工业厂房的利用,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也都属于园林的范围。

王企鹅一方面接受着大学校园里专业的系统的学术训练,一方面在盖娅设计实习,实践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把这些方式引入到园林中。不同理念的熏陶,在他身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反思,设计能起到的作用是不是很有限?现代园林里充斥着外来的植物,对本土的植物有没有很好的应用?这样造成的维护的成本,对本土生态的影响等等。这些思考,让他找到了未来职业道路的切入点——本土植物的选育。 


王企鹅与泰山老师


4


王企鹅与植物课


王企鹅是盖娅植物课的三朝元老。每年上课都能给他带来新的感受。物候不同,植物不同,人也不同。植物课每年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上课,但每年物候的变化,植物生长状况不同。对于引导员来说,每年面对的人群也不一样。王企鹅记得去年秋天,杭州自然教育论坛上一位日本老师的话,“不管掌握多少植物的知识,你必须掌握人的知识”。

在王企鹅看来,他热爱的植物课和园林景观设计是一脉相通的。园林设计是用设计的弱连接的方式,把人和自然连接起来。植物课是直接的把人带入自然中。他们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

在授课方式上,他喜欢带领大人组,进行更多的理性的知识的探讨。引导孩子组时,他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最核心的知识要传达,但不讲太多的知识,让孩子们自己观察。植物课上,有些孩子听课的时候在刨土。随着授课经验的积累,王企鹅发现,在刨土的孩子也在听。

 


5


王企鹅眼中的博物学


聊到博物学,王企鹅从自然哲学到自然历史的演变,娓娓道来。自然哲学(nature philosophypi)开始解决的是why,为什么的问题。自然界所有的原理,天为什么下雨,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从自然哲学里慢慢演化出了一支,细分why的问题,比如化学,物理。另一支转而研究what,是什么的问题,比如博物学(nature history)。 


博物学又细分为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博物学注重自然界形态的变化,观察比较表面的现象。人不是孤立的,人处在生态系统中。博物学同时给人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对人心灵的启迪以及一种纯粹的学习的乐趣。这也就是北大刘华杰教授说的,“博物何为?肤浅而可续,无用而美好。”

王企鹅说,博物学研究“肤浅”的what的问题。用另一种视角,打开思维模式的大门。把对知识的学习回归到了最初的样子。现在的知识学习,大多是从一个已有大厦的顶端开始,自上而下的方式。而博物学,帮助人回归到大厦最初的样子,腾开了一块空地,从下到上逐渐拼搭出自己的塔楼。


5


愉快地浪费生命


和王企鹅细聊,发现他的触角伸向了很多地方。在北大营造社的启发下,王企鹅在建筑大学办了一个旨在改造校园空间的生态营造社。他们在校园里春播,播种混色牵牛和茑萝,来庆祝春天。他参与过果壳网城市物种日历系列微纪录片的拍摄,用科学有趣的方式向公众介绍植物。在北京五中,他讲授废弃物与生命的选修课。 他是盖娅版纳冬令营连续两年的引导员,他自称在环境教育的路上,既是传授者,更是学习者。



“这些经历都是我地图里的坐标,给了我各个方向。” 王企鹅不断在调整自己的方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愉快的浪费生命。

 

6


王企鹅姓不姓王?


在采访中,我见缝插针的询问了这个终极问题。原来王企鹅本人姓王,选自然名的时候,他列了多个王姓的动植物,王莲,王蛇,王不留行,王企鹅。企鹅诙谐,讨喜,是世界第二大企鹅,他觉得和自己的气质很像。我想还好没取名王不留行,不然恐怕就没有这次采访了。


我还听了王企鹅讲王企鹅的故事。科学家行往南极,先发现了王企鹅,很惊讶,取名King Penguin。再往南极走,发现更大的企鹅,取名Emperor Penguin,就是我们熟知的帝企鹅。


尾声


再见王企鹅是一个月后,第二次植物课的课堂上。我问他,那次采访,有很多问题回答的很好啊。王企鹅淡淡地说,好多问题亲朋好友都问过。看来这些问题是七大姑八大姨的常问问题啊。


王企鹅采访中的精彩回答,我忘了录音,全凭拼凑。还好我们刚刚认识,把你写成这个酱紫了,请不要记恨我。




这里是“小小自然解说员”夏令营:


想成为王企鹅这样的年轻人,从小就可以行动起来,快来参加“小小自然解说员”培训吧!


一个人的成长,仅有“输入”是不够的,“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当孩子们参加过各种自然体验活动,对自然和生命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见解,有了自然、系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那么,将储存在内心的感受与知识更好的总结、表达及影响更多的人,就是一个自我知识整理、内化和升华的“输出”过程。“小小讲解员”培训正是这样一个目标……

第一期:7月14日(周六)~7月18日(周三)&8月11日(周六);

第二期:7月19日(周四)~7月23日(周一)&8月12日(周日)。


扫码看看如何成为小小讲解员



盖娅自然学校自然体验师相关文章和活动,详情请戳链接:


历山营 |丽江营 | 日本营 黄山营

绿色生活营 小小讲解员 独立小纵队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盖娅2018年夏令营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