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为盖娅唯一的佛系男生,我是怎么“入坑”的?

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自然教育大会 第六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武汉召开。一贯低调佛系,隐身幕后的小编本编,参加了“青年XIN声”的比赛,并有幸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历和思考感悟。



平时在幕后的小编第一次上台说了这么多的话,只为和你分享我是如何“入坑”自然教育的...



大家好~我是黄硕,自然名小车前,来自自然之友•盖娅自然学校,在《教你认识北京的植物》系列课程上担任讲师。


在带领大家认植物时,经常会被“灵魂三问”——“这个能吃吗?这个好吃吗?这个怎么吃?,不知道各位伙伴们是不是也问过或者被问过这三个问题?不过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作为人类非常热衷于寻找自己与自然之间的联系,然而有时候这样的寻找却是“居高临下”的。


青年XIN声现场(匡腾/摄)

回顾我自己的从业经历,从大学时加入环保社团到接触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的“自然讲解员训练营”,再到成为第29期盖娅自然体验师,进而一路走来成为自然教育的全职工作人员,我也是从问着“能好怎”的问题开始,到现在向着“引导更多人与自然重建联结,并加入到友善自然的行动中”这个大目标在不断前行。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思考和认识的转变希望与大家分享。

 
第一个认识的转变是从知识碎片到系统性认知。像很多伙伴一样,我也是从植物这扇窗口走进自然的。2011年我考进了厦门大学,加入了厦门大学绿野协会,进来后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认植物。还记得那是一个下午,协会里的前辈(我们叫老人),带领我们在来校园里边走边逛边认识校园里的植物们,但不只是告诉我们这些植物都叫什么名字,而是让我们去摸一摸枝干、叶片的质感,是粗糙啦、光滑啦,搓一搓叶片闻闻看有没有特别的气味。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认识的第一株是一种叫灰莉的植物,它的叶子摸起来非常厚实而光滑,如果你仔细摸的话,还可以摸到它叶片边缘向内微微卷曲形成的两道沟壑。其实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五感观察”嘛,但这样的经历是我过去所没有的,甚至我头一次发现原来有些植物的叶片也会有特殊的气味。


在此之后,随着我参加了更多的活动,慢慢地也就具备了“看见”的能力。过去提到植物,在我眼前浮现的就是一片茫茫的绿色,很像是近视找不到眼镜的时候看东西的感觉。可当我有了“看见”的能力,我发觉其实身边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植物,而每个植物又是那么的不同,植物世界在我的眼前变得越发清晰起来。

 
后来当我成为协会的“老人”,带领认识植物的活动时,也是带领大家沿途边走、边看、边摸、边闻,整个一通下来之后才告诉他们这是什么植物,不过回想起来那时候更多是选出一条线路,看到什么说什么,而没有一个目标和主题贯穿,仔细一想其实是给了很多的“知识碎片”。

但是等到我大学毕业回到北京,来到盖娅自然学校成为志愿者所参与的第一节植物课上,我感觉我的认知又被刷新了。因为我发现,在盖娅的植物课上,除了“是什么”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为什么”。

在北京的早春时节,也正是杨树“毛毛虫”一般的花絮挂满枝头的时候,在课上我们观察杨树的花絮,同时让大家思考”为什么杨树的雄花絮没有艳丽的色彩或浓郁的香气?为什么它要选择在北京的春天开花?为什么它会先开花后长叶?”,那一刻,我脑袋中的“柔荑花序”、“风传媒”、“北京春季干燥多风”这样的知识碎片便相互联系了起来,也突然意识到其实自然万物是相互关联的,认识自然也应该是系统性的,要寻找自然万物彼此间的联系。


杨树的花絮挂满枝头(夏天/摄)
 
当然,人与自然也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如何才能以一个更平等的角度来观察、认识其他生命,而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对待,或许可以先从一个姿势做起——俯下身来放低身段,以一种“平视”的视角来观察,就像我们和朋友说话时要看着他们的眼睛,而不是头顶。而当我们“平视”的时候或许看到的就大不相同了,或许你会发现就算是平时常被很多人所讨厌的昆虫、蟾蜍这些小动物,当你平视它们时,它们就像卡通形象那样,有着很萌的一面。


当我们平视的时候(小车前/摄)

当我带着这样的体会,回到日常的生活中时,每天走在上课下课的那条主路上,也会不自觉地在心里问候一路上遇到的植物伙伴们......

 
现在想来,这可能就是“情感联结”吧!与此同时,过去的我觉得,只要带领大家走进自然,看到自然之美,就能建立起情感的联结,也就生发出自觉地友善自然的行为。但听到很多伙伴分享自己与自然的故事,尤其是一些发生在童年的往事,比如下河抓蝌蚪,河边捕蜻蜓,把蚯蚓切成好几段看看它们是否还能活下去......虽然也能感受到他们在与自然接触时的享受,但这些行为本身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于是我有了第二个想法的转变:友善自然行为的产生,需要长时间的引导和陪伴。

这里所说的“引导”是言传,更应是身教,即通过自己的言行让他人了解如何能既享受与自然的接触,又不给环境增添负担。还记得我当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绿色营“自然讲解员训练营”时,台湾荒野协会的老师们说“当你愿意俯下身,趴在地上去观察一株小草,不需更多的语言,这个动作本身就足以打动别人。”同理,当我们能够站在一株小花旁保护它避免被大家误伤到,或者在看到一只误打误撞爬到马路上的蚯蚓时,可以把它轻轻捡起,放进草丛中湿润的土壤里,这样的行为本身也具有感染力和示范作用。

引导是“言传”,更应是“身教”(柳兰/摄)

对其他生命温和、平等地相待,是一种对自然的友善,而像出行带水杯、餐具,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是对自然的友善。有时候我们只需要去做,哪怕每次都做的更好一点点的,也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友善自然的行为若想成为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正是因为我们的言行可以互相影响,陪伴就显得更加重要。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可以相互温暖、相互支持,也会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做自然教育,培力更多友善自然的行动者,需要全情地投入,更需要找到伙伴,这也是我最终走上自然教育专职工作的缘由。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最后想送给大家一首诗来作为分享的结尾,它来自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诗的名字叫《世界很大,人生很短》
 

世界很大

人生很短

生命要如何燃烧

才能给这个世界

带去些许温暖?


天空很高

云雀很小

鸟儿要如何歌唱

才能给这个天空

增添些许亮光?


“青年XIN说”结束后“盖娅人儿”们的合影


文:小车前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盖帮大会    林间写诗|和着斑驳的光影,在这里永驻 | 细雨、香椿树和冬青老师的自然笔记 | 轰动广西邕城的零废弃婚礼,来自一枚虫子 当我们开始热爱大自然 ——从无痕山林到无痕地球
   活动报名     每周1小时,储存童年的自然记忆 | 西双版纳亲子冬令营 |  丽江#闻见自然#亲子营&“水的喆里”单飞营
  参加培训   11月18~22日盖娅自然体验师培训(初级)深圳站 | 中韩生态游戏培训工作坊(昆明站)关于盖娅的自然教育培训课程,你问我来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