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论来自哪里,价值观相近的人们终会相遇

fongaia 盖娅自然教育 2020-09-14

今天的体验师专访栏目我们将跟随第24期自然体验师布亚,一起认识下她曾在农场时的工作伙(ling)伴(dao)与益友——马告和接骨木。


两位与冬小麦的二次相遇(于山西历山)
左:马告/中:冬小麦/右:接骨木


就在几个月前,两位一起参加了第47期历山站的自然体验师培训,但若能对Ta们多一些了解便会理解这一切非偶然发生,因为无论来自哪里,价值观相近的人们终会相遇……


出发历山前,来自宝岛的这对眷侣各自取下了自然名:



马告


马告,一种台湾特有的香料,充满胡椒和姜的香气,这个自然名很好的代表了马告的出生地,亦契合了他一直以来从事的餐旅工作。(两位曾在高雄开过一间冰淇淋店与一间带艺展功能的小酒馆)
 

接骨木


接骨木,一种从根部到果实皆可入药的香草植物,古时被誉为欧洲人心目中的“万能守护者”,自古以来便是西方养生治病的超强“药箱”。同时在女巫世界里是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自古埃及以来,人们相信接骨木具有一股神秘的特质,并且具有驱邪避凶的力量。所以在哈利波特的故事里有描述,只要能拥有死神的三件圣物—接骨木魔杖、重生石和隐形斗篷,就能成为死亡的主宰,毁灭掉佛地魔,因此接骨木亦有「守护」的寓意。

「故事」要从六年前说起,那一年马告和接骨木决定将在高雄经营了近七年的餐厅出让,两个不想只在一条人生跑道上前行的人想要去到不同的地方做些不一样的事。

因有多年与食物打交道的经验,也会更深知菜品的美味程度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食材的好坏,所以那时在Ta们心中亦升起了想要对“餐桌食物”的真正来源有更多了解的念头。或许是心念所致,之后在一位家族长辈的牵线下马告和接骨木一起来到了成都的一家也是台湾人经营的有机农场,同为城市长大的两个人决定亲自去田野间认识与了解这些每日被人们摄入体内的“食物”究竟是怎样被种出来的。

那时Ta们有很大一部分精力也是结合过往开餐厅时的烹饪经验,在农场进行食育课程的研发,希望将土地的产出与城市的餐桌能“重新”有所联结。


在农场和食物打交道的马告

一年之后两人辗转到了上海的一家有机农场,再之后,有次马告在一位设计师朋友的邀约下,第一次去到离上海不远的莫干山,因这位朋友准备在此选地建一栋民宿,并希望未来能将餐饮部分交给他来打理。


也是在那次探访行程中马告了解到就在他们的民宿选址附近有一个有机农场,于是在回上海前决定去看一看,为之后要做餐厅提前物色新鲜在地的好食材。但这一去,在一番因缘际会下最后两人却双双加入了那间原本只是想去‘看一看’的农场。(而那间民宿也在2018年正式完工开业,彼时距离他们第一次去莫干山已过去近四年~)


曾和马告聊到过「是否会给人生做固定的职业规划」的话题,但很多时候「真实的人生」是无法预设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会是什么味道”。


就像自己在2017年参加完24期自然体验师的培训后,希望可以将对自然教育的理解付诸于行动去实践,在那时了解到已订购了近三年蔬菜的义远有机农场正好在招募做自然教育的伙伴,而我与马告和接骨木也因此在这家农场结缘,成为马告工作团队的一员,希望将自然教育与农场的在地自然资源相结合,开发出更多有“深度目标”的自然体验活动。


在农场时我们主张将教室‘搬’到户外,带领孩子们到‘自然’之中去学习


犹记得面试那日见到马告,第一句话便表明了他找寻工作伙伴最看中的不是过往经历,也不是工作能力或其他常规项,而是——「价值观」。作为一个商业型农场,固然有创始人的情怀驱动,但很多时候如何将此美好的场域可持续经营下去几乎是所有农场都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在马告看来若是价值观相近的人在一起做事不仅是有情怀就可以,在遇到分歧时若有相近的价值操守的话解决问题时也会更高效。其次被放在第二位的是学习能力,因为互联网时代学习亦变得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很多新事物和思维都可靠学习掌握。


关于为何在农场时会将「自然教育」作为运营的大方向之一,学商科出身的马告提到了“自然缺失”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问题,农场作为一个生态良好的场域,做自然教育是一件"当仁不让 "的事情,加上他本人对于“non-zero”(注1)的理念一直很著迷,希望自己工作(经济)的成长与对环境的友好,不是对立面,因此一直想探索自然教育,是否可能成为一种兼具情怀与经济的营利方式。
 

注1:传统的竞争关系,和博弈一样,是赢者通吃。由美国进化心理学学者Robert Wright提出的关于未来的世界及大自然将以“非零和”的博弈论(game theory)为基础而演化的智慧。与博弈相反,寻找的是一种合作、双贏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将使人们从传统的输赢思维中超脱出来,以更丰硕的心态扩展我们的思考。包括在台湾地区也有一些基于非零理念与价值观创立的餐厅,传递着美好的生态理念。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做有机农业的农场之一,缘于十年前创始人夫妇因为女儿出生时面临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而起念想要自己做一个农场,用友善地球的种植方式让家人和身边人及更多人能吃上放心的食物。也因为创始人的自身信仰与多年对有机的坚守,所以在义远内部一直都立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就是绝不可使用农药化肥等有伤土地的种植方式。而这些都是对价值观的操守,在当今多有浮华逐利的社会里,这样的坚持显得尤为珍贵。

图片来自义远有机农场公众号

就如马告所说,我们也一直在用行动探索将「自然教育」变成兼具情怀与经济的营利方式,无论是在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执行上,都有尽量多去思考和讨论活动的目的,希望与客人之间建立起有益联结与信任的同时获得良性的经济回报。

因农场里有一片牧场,养了几头奶牛和一些鸡,马告刚进农场时便开始结合在地资源推出了足球冰淇淋的食育体验,活动从最初的1.0版让更多人来体验DIY的乐趣,以及可以近距离见到这些平日里难以常见的动物伙伴,到逐渐根据活动目标去挖掘深度,无论是食材的选择:用什么糖会更利于健康;量的选择,是放越多越好,让人觉得超值,还是选择必须的几样食材就好,但因简单的好食材而得到美味;以及从提供塑料吸管到改用秸秆吸管,并鼓励大家按需所取,能不用则不用等一些细微行为上都是作为一家“有态度”的农场在做的另一种非正式的“教育”输出。

农场里提供的麦秆吸管

这些看似碎小的细节却都是我们所看中并想要传递给更多参与者们的,希望更多人来到农场不仅是体验新鲜事物,或是满足猎奇,还能跟着我们一起去亲身探访动物伙伴的家,去了解它们的需求和动物福利,有机会去探索平日里轻易就可买得的食物来源于哪里,能分辨「真食物」与「加工食品」的区别,提高择食力等,引导与启发更多人“重拾”与自然与食物与人之间的那份友善联结。

农场里的孩子与奶牛

不过在过程中会慢慢感受到不同的人群对农场不同的认识与期待,也一直在面临活动深度与大众接受程度的匹配、如何平衡与可持续运营等各方面的挑战, 好在一次次的做迭代与坚持累积中,有逐渐吸引到越来越多认同于农场理念的人们,甚至出现了一小批每月都会带孩子来农场“报到”的家庭,想让小朋友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自然四季的风土与产出。

有时候人们做出的每个选择背后都有其缘故,因与盖娅有着相近的对自然与人的价值理念支撑,让两位终于在今年得缘报名了一直想要参加的自然体验师课程。


从左至右:布亚、黄蜂、冬小麦、马告
18年7月小麦与黄蜂的蜜月旅行将其中一站放在了义远有机农场戳此查看),
或许亦是那时在两人心中播下了日后参加盖娅体验师的能量种子。

接骨木,是第一次去农场时遇到,但在那一次的交流过后却让我坚定了要去农场工作的女生。

第一眼就会被她温暖而真诚的笑容所吸引~


在农场时,有机会时常与芳草植物打交道,同时还拥有一双巧手的接骨木像一个自然魔法师般,总能想到将植物与食物或生活完美结合的方法,做出美味又不失颜值的美食料理,并抱着对环境无害,对自己好,对地球也好的友善理念带领大家自制手工皂、芳草驱蚊液等一系列天然用品。

图片来自义远有机农场公众号

也是在农场的这段时光,那些日常对自然进行的微小观察与思考,让一直有机会与美好事物打交道的接骨木对「美」却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在芳草原忙碌的日子里,与自然的接触就是我的日常,慢慢接触下来,我觉得真善美才是自然的总和。想得够深就会看得越‘真’,对其他人、事、物的助力越大就是‘善’,有了真和善的基础就是美。”

一直以为,那些在平日里更愿用行动替代言语的人,看问题也会更容易接近事物的本质。

而此次参加体验师培训时,让接骨木印象最深的是「生命之网」游戏,通过‘线’与‘线’的连接到断裂,让人能很直观的感受到每个生命的连结与脆弱,过程亦是发人深省。在问到参加完培训之后是怎样理解‘自然体验师’的存在与定位时,在接骨木看来自然体验师在做的,更多的是不着痕迹地引导与启发人们能慢下来去感受,感受自然, 感受他人,还有感受到自我,好似在黑暗里慢慢打开眼睛的过程所在。


就像米瓦的一首小诗所写的那样,人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别人教你而得到,但唯独「感受」是无法教得的。

附小诗:
《没有别人》
——米瓦


有人可以教你A B C D

有人可以教你 加减乘除
有人可以告诉你怎么骑脚踏车 多练习就会
可是
没有别人
能告诉你
要喜欢什么

有人会教你怎么买票乘车
有人可以引导你读地图 找到昆明和大理
天文学家陪你仰头看天 述说星星的故事
可是
没有别人
能告诉你
去爱谁

阿婆会教你怎么腌梅子
舅舅会教你怎么捉青竹丝
妈妈会教你两顿饭间能做些什么事
可是
没有别人
能告诉你
怎么去感受
 
因为
你的感受是你的感受
整个大千世界

没有别人
像你那样子感知你的感受



所有参加47期历山集训营的自然体验师们

/ 后 记
很感谢此次有机会与马告和接骨木,两位昔日的工作伙伴一起聊聊Ta们的故事及这几年辗转于不同的农场,对于“自然”的理解与感受,并记录于此与更多人做分享。


当问及这几年离开城市工作于不同的农场间,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除了物质及环境上的转变外,心理上是否也有什么变化时,接骨木提到最重要的,其实是心境上的转换,其实如果有个能发现自然的“心•眼”,就算在城市里,也不会觉得自然很遥远,譬如去观察到一株植物冒新芽、找回壶蜂的泥窝等等都是在与自然产生一种联结。


而这或许亦是「自然教育」真正所要传递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与价值所在,只要有能发现与感受自然的心与眼,「自然」,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文:布亚
图:布亚、马告、接骨木


—开启一段自然之旅,更是找到相伴同行的伙伴—

2月10日~14日自然体验师(初级)集训营~西双版纳站


更多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活动报名    西双版纳亲子营 | 丽江“水的喆里”单飞营 | 日本栗驹雪地单飞营 | 出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参加培训    2月10日~14日盖娅自然体验师(初级)集训营-西双版纳站 | 2020年4-5月北京朴门永续PDC认证课程 |关于盖娅的自然教育培训课程,你问我来答
   近期精彩    在盖娅森林幼儿园,跟着四季慢慢长1月12日盖娅课程说明会不见不散 |像一棵树那样,萌发于自然,矗立在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