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盖娅日记|妈妈,我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pta植物联盟 Author 归尘雨

随着国内疫情逐渐好转,学校也陆续开始复课,然而幼儿园的孩子们还是需要留在家中,陪娃也成了近来不少爸爸妈妈们“最繁重的日常”。不过,对于第50期自然体验师通泉草来说,这也成了难得的机会,可以带娃一起走到自然中,自由地玩耍、自由地观察。
跟随着孩子的脚步,从一朵花、一个芽到一棵树、一片林,身边的一小块地方就足以带给她们无限的“惊奇”......

图片来自:通泉草

春节前后,在家隔离时,会不会觉得自己患了“自然缺失症”呢?反正,我是有这种感觉的。当时,还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疫情期间,在家隔离到如今,一月有余。网上散布着各种信息,事实、谣言、猜测、悲痛、同情、焦虑、恐惧,统统都有。到现在为止,似乎有那么一点习以为常了?
不、不,一定不会如此下去,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如此地渴望投入自然中,然后狠狠地拥抱她。想念蓝天、白云的变换,想念风的抚摸,还想念绿树、青山的环绕和河水的流动。等我,大地母亲、自然万物,等我出笼的那一天,希望从此我能更加珍惜和爱护你们。
还好,国内情况好转(愿全球疫情尽快好转),戴着口罩、做好防护,我们都还来得及拥抱春天。
幼儿园没开学的日子,带娃又成了我最繁重的日常(用时最多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幸福,在这春光正好的时节,带娃去感受春天的温度和气息、去观察和触摸生机勃勃的植物,这样的时光里,我头脑中总会冒出一句话“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

打开五感、感受春天

春天拖着缓缓的脚步走来,刚开始还不太敢走出房间,偶尔外出,也只在小区溜达。

有一天,坐在小区的藤椅上抬头,蓝天和白云映入眼帘,那一刻所有的烦躁、焦虑都能被洗刷。孩子也突然说:“妈妈,快看,天好蓝,还有白云。”

回应他之后,我便开始问“你都见过什么颜色的天空呢?”他说:“蓝色、白色、黑色、灰色、黄色、红色。”末了,还说了一个绿色。

我当时,有点惊诧绿色的来源,幸好,我也有了“没有标准答案”的思路,而只是说:“哇,你居然看到过这么多颜色的天空,简直太神奇了”!后来想了想,可能是跟爸爸一起看过极光的视频(极光出现时,天空岂不是绿色?)。

春天的进程很快,迎春花开后,其他的花也相继开放。带孩子去观察:这种花是什么颜色,闻起来是什么味道,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等等。

正在脱外套的玉兰花

玉兰很是有趣,冬天时,它的冬芽就很明显,孩子也对它格外地注意,毛茸茸的外套甚是可爱,在春天,发现它像是在脱衣服,一层一层地脱,越来越薄,直到露出花苞。孩子捡起“毛外套”,还能把玩一番。

玉兰的花开得很大,而且有股淡淡的清香,孩子闻了闻,说像是糖的味道(这个形容,也算是真爱了吧?哈哈),同时也能注意到:它是先开花再长叶子的。

连翘和迎春

有两种花——迎春和连翘,据说人们容易傻傻分不清楚,但是孩子却一眼就能辨别。

他数了数连翘的花瓣,于是便照此给它取了名字——四瓣花,数了数迎春花的花瓣,是六瓣,便管它叫六瓣花(虽然不只是有六瓣的)。

被问到这两种花的异同时,孩子会说颜色一样,花瓣的数量不一样、花的形状不一样、他们的树不一样,看来最明显相同的只是颜色而已。

但这种区别,上大学时的我也分辨不出,记得当时还跟室友讨论过它俩的区分。看来,很多时候,成人的观察太过于粗糙,远不如孩子细致。

开心自己现在的进步,也欣慰自己能有这种感知和对身边自然的热情,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养育孩子的同时也滋养着自己,这是个双向养育的过程。

遇到连翘后,孩子便喜欢上了给各种花取名字,什么五瓣花、小紫花、黄黄花、粉粉花……大都是从颜色和数量上入手,也正符合他这个阶段(四岁)的特征吧。

从探索自然教育开始,我才逐渐明白,名字(或者是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认识了名字,并不代表认识了这个东西。但是成人思维模式的改变又谈何容易?往往脱口而出的是:“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与公园联结

南海子公园开放后,带孩子去的频率很高,住在公园旁边,很是幸运,步行十来分钟即可到达。

自然之友编著的《垃圾魔法书》中这样描述北京南海子公园:南海子曾是北京城南最大的湿地,也曾是皇家猎苑,后来成为非正规填埋场,垃圾填埋最深处达27米。2009年,北京市政府对垃圾进行筛分处理、合理利用和封固,改建成了美丽的公园。

当时,看到这段话,有点感慨,人能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有时候就在于我们的选择吧。很感谢能有现在的南海子公园,让我们住在周边的居民有这样美好的环境。

看过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后,知道了南海子公园住着长耳鸮,虽然天气渐暖(3月中旬),但是抱着试试看和好奇的心理,去针叶林中寻找它,虽未能找到,但是那个寻找的过程,却异常有趣,林中还有去年留下的落叶,轻轻踩在上面,沙沙作响。

寻找长耳鸮

公园里,植物繁多,也都逐渐吐出了新芽,百花渐次开放,时不时有鸟的歌唱声,生机无限。

每隔两三天,就会带孩子去一趟南海子,对孩子来说,一小块地方就是大大的天地,乐趣无穷,足够孩子玩上半天。所以,并不会为了逛公园而逛,而是跟随着孩子的脚步,并适时引导孩子观察,小到一朵花、一个芽,大到一棵树、一片林。

南海子林子里的孩子

而春天确实是变化极快的,比如,“昨天”那棵树上白玉兰还开得正盛,后天再去,便发现那些花已“消香”,再过两天,叶子便已经很明显地长了出来(之前也看到了小小的叶芽)。

有些树的花很微小,颜色也比较浅淡,不仔细看可能都以为它根本不开花;还有的树是雌雄异株,开的花也不相同。这些发现都让我觉得欣喜和有趣,自然教育真的能让一个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啊!

孩子也经常跟我分享他在公园的发现,比如说“妈妈,六瓣花落了,变得越来越少了”“玉兰长叶子了”“四瓣花还在……”等等。

一种花落、一种花开,有的先开花后长叶、有的先长叶后开花,都极尽全力绽放着它的生命和色彩。有些人的儿时记忆中有一条河、一条溪、一个大海或者一座山,那么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记忆中也可以有一个公园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观察它、了解它、热爱它、爱护它。


感知和观察力的提升

这个春天,孩子的感知和观察力也逐渐提升。有一天,我正在厨房做饭,孩子跑来,欣喜若狂地说“妈妈,快来看,我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

我放下手中的活,跑去看他说的“神奇的事情”,原来是他搬着凳子从窗户往楼下看,发现楼下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树(泡桐),开满了紫色的花(孩子管它叫喇叭花),同时告诉我这棵树还没有长叶子。

这个发现,也让我很惊喜,我都没注意过楼下的这棵树。从这之后,几乎每天都会看它一会,发现它开始长叶子了,开始落花了。落花后孩子极力要求到楼下去,捡了些花回来,闻了闻味道,很是喜欢,还让爸爸挤了点花蜜尝了尝。

泡桐花

(更多关于泡桐的故事,戳这里讲给你听)

孩子天生自带灵性,也更能与自然融合,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更多的就是提供环境和“土壤”。

这段时间,我也格外感受到了自己与周边自然和环境的联结,与那繁花片片、欣欣向荣、群鸟鸣唱的南海子公园,与公园里的那个湖,与家楼下的那棵泡桐树。自然不只是远处的高山、河流、森林、大海,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

此次疫情,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自然,开始思考人类跟自然万物的关系,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万物是相联系的,我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自然比人类“聪明”多了。

盖娅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自然教育就是一天天的日子”,带孩子的日常中我也对此感同身受。疫情期间,幼儿园不开学,没有网课、没有学习任务,就好好感受每一天的日子吧,对父母来说,这样的时光着实该好好珍惜。

视频来自:通泉草 (南海子公园的春天)


图文转载自公众号“pta植物联盟”


你和孩子是否也有惊奇的发现呢?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哟~

下一期又将是怎样的故事呢?
敬请期待!


—盖娅日记合集—
小白兔&鸵鸟:小蚯蚓丘丘的故事
鸵鸟:女儿小白兔的一株牵牛花
蝎子草:无处不春天,小区也荒野
香蜂草:三只打蔫儿的番茄
水滴:“妈妈,我真是太幸福了!”
柳兰:我家的生活是围着猫转的
棠梨:流浪猫大虎和她的娃儿们
棠梨:绿豆发芽记
蚊滋滋:宅家饭桌前,一只大苄萝卜引发的思考
蒲公英:我给一双旧鞋画了一件新衣服

近期精彩活动及文章

  推荐阅读     王西敏:科学教育和环境教育的融合 | “人群”太危险,不如去认识“一棵树”安全? | 大自然就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

  报名课程    森林幼儿园 | 植物课游学亲子班成人班 / 定点班 | 无痕游亲子班 / 单飞班 / 成人班 | 认识身边的鸟朋友 | 四季美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